-
1.
创业的定义: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的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 行为过程。
2.
创业的类型:
目的:机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
创业起点:创建企业型企业、企业内创业(岗位创业)
性质:传统技能型创业、高新技术型创业、知识服务型创业
创业方向与风险: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对抗型
创新内容:基于产品的创新、营销模式、组织管理体系
3.
中国特色双创教育的意义(面向全体、结合专业、贯穿全程)
< br>国家层面: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
p>
教育层面:
重要途径——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 养质量,
促进大学生全面
发展;
个人层面:重要措施——适应创新创业的生活方式,创业带动就业
4.
企业家精神:
创新意识
(新思路、新策略、新产品、新市场、新模式)
;
责任(敬业、诚信、合作、学习)
;
品格(冒险精神、准确判断、果断、决策、执着坚韧)
价值观(合作共赢、创造利润、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文化修养(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
合作:只因我们处于网络时代
价值当量
m(m
-
1)
,实现网络互联后价值当量为
(m+n)*(m+n
-
1)>m( m
-
1)+n(n
-
1)
5.
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双创精神的教育。
开创性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
勇于创新——灵魂;
敢担风险——天性(冒险)
;
团结合作——精华;
坚持不懈——本色(执着)
6.
中国特色创新理论
1988
年
6
月,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
8
年
5
月,江泽民:世界经济加速一体、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 经济初见端倪
2006
年
1
< p>月,胡锦涛: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2013<
/p>
年
11
月,习近平:特别强调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指 出全社会都应
当重视和支持青少年创新创业
2
014
年
9
月,李克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p>
2017
年
10
月,十九大报告:要激发和 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
业
7.
中国企业创新创业历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汇时期,例如娃哈 哈集团;
第二阶段:上世纪
90
年代, 经过邓小平南巡谈话,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打开了一扇更大
的门,例如三宝集团;
第三阶段:
2000
年互联网时代,国内国际化 人才加入了创业大军,例如阿里巴巴、腾
讯;
第四阶段:
2015
年至今,
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
如区块链、
共享单车。
8.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教育部
201 2
年《普通本科额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
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决定自
2014
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 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
两年举办一次;
国务
院办公厅
2015
年发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 要
求:
2015
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p>
2017
年取得重要进展;
2020
年建立健全高< /p>
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9.
理工科师生的创新创业优势
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对创业是否有帮助?
信息大
爆炸的时代,
通讯电子自动化微电子交通土木机械,
都是和今天的社会生产方式的 转
变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赋予设计、艺术、管理……
消费互联网
(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透 明的问题;
前十年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成本效
率问题
BA T
,降维打击不合理的成本,消除不合理的利润,通过共享经济、互相连接、更加
透明来解决消费端口)
转向产业互联网
(如何 进一步提高供给侧,提高生产效能和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
需要信息
技术、通讯技术、数据技术来支撑)——供给侧改革
生产环
节的改造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仓储环节的改造、
运输环节的改造也同样是一个饿 万
亿级的市场;而消费、销售、售后服务更难。
劣势:迷恋技术、容易满足
10.
从创意创新走向创业
创业需要坚定的理想、坚强的意志、艰辛的努力、坚韧的奋斗
创业包括广义的
“创事业”
和狭义的
“开办新企业 ”
两个层面,
相应的,
创业教育也包括
“创
业精神”教育和“自主创业培训”两个方面。
广义创
业教育的目标一是认识社会:
双创的历史时代
(和自己)
的伟大使 命;
二是认识自己,
认识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潜能,
以便在时机成熟时有意识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投入实
际的创业活动。<
/p>
狭义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创业管理(市场分析、团队组建、质量控制)
p>
。
问题、创意、创新、创业既有联系又互有区别。
问题通常是对自己、
社会和自然的拷问,
它常常出现于对世界的好奇、
对现实的怀疑,
往往
表现为“为什么”的追问;
创意通常是对“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尝试“如何解决”
“为什么”的新 奇的想法;
创新通常是
“创意”
的现实 版,
往往是对生产要素的某种新的组合,其结果是新揭示的规律
(原理、
定理)
,新出现的产品;
(创意和创新都是对问题的回
答,
只不过创意的回答还停留在头脑中,
创新的回答已经落实
于行动并有所结果)
创业通常是创新的价值体现,是把创新的结果推广至社会和市场。
p>
(创业往往是创意和创新的继续和价值实现过程,
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 的,
所以有师
生共创)
创新可分割为发现和发明。
发现:对自然界的
规律和已经存在的事物的探索;发现是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
发明
: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利用发现所做出来的结果;发明是基于发现的创造。
将他们归于创新,不是否认他们的区别,二是站在新的高度去看待。
e.g
爱迪生从创意的角度不是发明者,但从创业的角度是。
idea
—
product
11.
创新理论
爱迪生作为
一个创业者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完全局限于自己的创新转化成的创业,
所以他的创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如今的创业期望不一致。
伟大的发明
/
不成功的企业家:市场判断
熊彼特的“创新”
1912
年 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
所谓的创新,就是
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function
)
,也就是说,把一种 从来没有过的关于
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 /p>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来自于对实践的观察和总结,而非象牙塔的假设(
190 7
年,熊彼特在埃
及开罗帮助重组了一家制糖厂)
;创业 引导创新走向市场需求的方向,而不仅仅是理论原理
上的推行。
创新包括五种具体情况:
1
)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
2
)使用新的生产方法,比如改手工生产方式为机械生产方式
3
)发现新的市场,比如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商人,而不完全是工程师或者制造 者在
做的事情)
4
)发现新的 原料或者半成品,比如使用钛金属做眼镜镜框
5
) p>
创建新的产业组织,
比如新兴的培训公司,
放大社会分工,
< p>提高生产效率(革命性意义,
引进了产业组织这一概念,属于创新内
容)
熊彼特创新的意义
< /p>
虽然在
1912
年提出,
但其
“组织创新”
的意义在
30
年后显示了无可比拟的生命力
(相较于
产品、工艺、市场创新)
例如:
1942
年,美国曼哈顿计划,原子弹计划,一大批来自世 界各国的科学家,顶峰时期
曾起用了
53.9
万人,总耗 资高达
25
亿美元;
1961
年,阿波罗计划分别 由地面、空间和登
月三部分组成,涉及
40
多万人,研制 的零件有几百万件,耗资
300
亿美元。
阿波罗计划并没有产生多少新的技术、
工艺,
只是把已经发明的东西做了一个集 成,
集成技
术,基础是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创建新的组织,比如创办公司,放大社会分工;
产品创新:开发出新的产品或者改良旧产品;
工艺创新:对生产产品的技术进行创新,由手工到机械;
市场创新:发现新的市场,或者市场制度的创新。
12.
从斯坦福到硅谷
创新创业的先导区,示范区
起源于斯坦福工业
园,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研究型工业园,
1951
年创建,尚未充分开发;
工学院院长特曼提出了一个构想:
将
655< /p>
英亩土地以具象征性的地租,
长期租给科技界和校
友设立公
司,公司向学校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的机会。
斯坦福工业园的三个发展标志
1
)
引进企业:
1951
年专门生产雷达部件的瓦瑞安
< p>Varian公司第一个与斯坦福大学签订五年
租赁合同,并于
p>
1953
年迁入工业园,该公司当时简陋的房屋被称为第一座硅谷的建筑;
< p>
2
)风险投资:科学园首创者特曼教授以
538< /p>
美元贷款给
1938
年成立的惠普公司(风险投
资的由来)
3
)向企业开放课程、实验室和办学资 源:
1954
年,斯坦福大学创立“荣誉合作方案”
,为
工业园高科技公司全职雇员提供业余时间研究生进修课程,
其中早期迁入工业园并 签订五年
租赁合同公司的雇员还可以减免学费。
1956
年,随着发明三极管的肖克利来此发 展,使此地逐渐成为世界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的中
心。集成电路
硅谷是创业公司的“栖息地”
,
创造并示范了“创新创业的生活方 式”
,不仅吸引人们来工作
或者而去其他区域消费和享受生活的地方,<
/p>
它是一个现代人成就自我、
将生活和工作相结合
的理想的人
居和发展社区。
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
第三章
13.
第
1
讲
创业机会识别和产品定位
创业机会来自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创业机会的特性:
1
)机会需 要寻找:创业不是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 br>2
)机会有显有潜:一种是显性机会,一种是潜在机会。显性机会暴露于所有人之前,因此
往往容易被那些财力雄厚又拥有广博人脉的大公司(在位者)占得先机,创业者(进入者
)
想要获得成功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去挖掘并抓住潜在机会,
通过把潜在 机会转换成显性机会
而实现创新创业
3
)经常被偶遇:创业者在许多情况下是偶然发现了机会,而不是像大公司那样通过系统搜
寻和周密的调研来识别机会
4
)并非个个有效 :虽然创业机会无处不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机会都值得创业者投入资源和
精力予以开发<
/p>
创业机会识别不易表现在:
1
)创意不等于机会,是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想法或概念,其是否具有商业 价值(也就是具有
转化为价值增量的创业价值)尚存在不确定性
2
)创业机会是特殊创意,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有待我们去挖掘
< p>
3
)创业机会来自于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变化,不明确的市场需求或 未使用的资源或能力
4
)识别创业机会会受到历史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p>
5
)识别创业机会是思考和探索互动过反复,并将创意进行转变的过程 p>
识别创业机会,定义了产品
产品的定义,就是从潜在的市场机会中,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明晰产品四个特点:功能表达、市场需求、技术层次、个性特点
(有什么功能,
能为什么人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功能的市场规模如何;
技术含量,
其他人短
期内能否模仿;产品功能一致的情况下,怎么
显现特征。
)
产品定义的结果就是回答:
到底要做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
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到底满足什么市场需求)
它能不能被卖出去?(需要的人能否接受这个价格
被定义后的问题:
如何维修;如何定价;如何销售
进一步细化:
由谁开始设计;到哪里去采购原
材料;用什么设备进行生产;如何控制产品的质量
14.
第二讲
市场开发:如何销售
当我们找到了一个创业机会,
p>
这个创业机会具体在我们的脑海中和规划图上已经表达为了一
个具体的产品或
者是提供了某项具体的服务。怎么把它造出来,怎么卖出去。
什么是市场?
市场可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
个是销售产品(或服务)的“场所”
,一个是有关同类及具
有高替代性的
产品(服务)的有关“关系”的集合。
前者重在交换的过程,
后者重在与交换有关的关系
(即销售过程中所体现的关系,
销售者与
被销售者,销售者与售后服务部)
。
前者诸如如何把产品或服务卖出去,包括卖给谁?卖多少钱?以及怎么卖等问题
/
比如到底
是
B2B
,还是
B2C
?
后者(职责关系)诸如如何把产品或服务符合某种规则(比如
合法)地卖出去,比如是否受
到市场管制?是否面临同业间的恶性竞争?
市场开拓问题的实质:
在某种程度上就转化为创业者与三类客体(自然人或组织)的关系:
创业者(销售者)与客户;
创业者与同行;
创业者与政府(政府会规制市场行为)
;
这三类问题最后都反映在六个环节上:
p>
如何把东西卖出去?(
4P
与客户的关系
:
产品
product
有什么特色,价格
price
销售者对于
市场和价格之间价值反映的判断要比购买人更准确,
渠道
place
怎么销售?连锁
/
占领超级 市
场
/
开门店
/
网上销售 ,促销手段
promotion
;
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hip
和同行之间的关系;政治权利
political power
怎么去处理与政府
的关系)
途牛:产品旅游线路;价格利润和成本;网上销售;会员制
15.
市场开发:处理关系
市场开拓就是如何处理与客户、同行和政府的关系:
product,p rice,
place,promotio;
public
relationship; political power
public
relationship
如何处理与同行之间的关系:
(网络的价值随网络的互联而增大
(m+n)*(m+n
-
1) >m(m
-
1)+n(n
-
1)
)
-
-
-
-
-
-
-
-
-
上一篇: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业现状分析
下一篇:镇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