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
学
体
育
第一章
体育概述
第一节
体育的含义
1.
产生:
最早的含义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
2.
“体育”一词产生和应用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教育学 说的发展
。
3.
属性:
体育是人的活动,
它的本质属性是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
特有属性是以自我的身体
活动为基本的活动方式实施改造。
4.
一般含义
: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对自身自然实施改造的人的活动(社会本质)
5.
与劳动相区别的特殊的
活动特征< /p>
:①
优化发展
是体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②
主客体统一
是体育的基本活动特征;
③
身体活动
是体育的基本活动方式;
④
身体力行
是体育的基本要求。
6.
词的演化:①
指身体的教育
②
广义:一般指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
③
狭义:一般指体育教育。
7.
现代的相 对一致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
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
全 面发展为直接
目的, p>
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级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第二节
体育的历史生成和发展
一、体育的生成:
1.
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2
.
由于劳动开始的人的活动,逐渐形成由自发到自觉、间接到直接、个别到群体、
分散到有
组织地通过身体活动,
来 实现对自身自然进行改造的一张有别于劳动的人的活动,
即体育
活动。
3.
总之,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它受一定社会政治、
经济的影响与制
约、也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1.
国际大众体育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①
大众体育为丰富余暇时间创造了条件
②
人口老龄化
③
体育娱乐市场的推动作用
④
大众体育也是人力资本的一种重要投资形式
⑤
大众体育有利于扼制“文明病”的蔓延
p>
2.
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概括为四点:大众体育的
生活化< /p>
、
多样化
、
制度化
和
科学化
。
生活化:
即大众体育对人们日常生活强大的渗透力,
迅速、
大范围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多样化:
是多元社会和社会分层必 然引发的,
无论是内容,
还是人们追求的价值观以及表
现的特征均是多元的。
制度化:
主要体现在政府的积极参与、
加强组织管理、
重视兴建体育设施、重视社会体育
指导员和体育志愿者的培养等。
科 学化:
随着现代健康科学、
流行病学一级体育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高强
度、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并不是获取健康的而唯一渠道,因人而异。
3.
国际大众体育发展趋势具体体现为
①
参加大众体育人数日益增多
②
政府积极参与,加强组织领导
③
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
体质测试和运动处方促进大众体育科学化
⑤
大众体育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⑥
各国政府重视兴建体育设施
⑦
大众传媒为大众体育作广泛宣传
⑧
国际大众体育的合作与交流逐步加强
第三节
体育的功能和分类
一、
体育的功能:< /p>
可归纳为健身、
教育、
娱乐和培养社会意识功能。
此 外,
其还有交流交往、
政治、经济、军事等派生功能。
1.
健身功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2.
教育功能:不仅是增强体质,而且是重在培养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
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娱乐功能:体育具有游戏性、大众性、艺术性、惊险性,从而起到丰富社会文化生
活和愉悦身心的作用。
4.
培养社会意识功能:主要指团结、协作和竞争意识。
二、体育的分类
1. p>
广义概念(体育运动)
:
是指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 富社会文化和促
进精神文明为目的 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地
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
部分,
其发展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制约,
并为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
2.
p>
狭义概念(体育教育)
: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
德和意志品质的
教育过程
;
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
是教育的重 要
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
重要方面
。
3.
竞技运动:为了战胜对手,取得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 高个人、集体在体格、
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4.
娱乐体育:
在余暇时间或特定时间进行的一种以 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具有业余
性、消遣性、文娱性等特点。
5.
大众体育:
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 广泛
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6
医疗 体育:
运用体育手段治疗某些疾病与创伤,
回复和改善机体功能的一种医疗方法。
.
第二章
奥林匹克运动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沿革
1.1894
6
月
23
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成立, 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诞生。
2.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3.
阿诺尔德拉格比公学创立了“竞技运动自制”制度。
4.
在顾拜旦的大理提倡和积极呼吁下,
国际奥委会 成立,
推行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则和宪章。
5.18
96
年
6
月
15
日,第一届奥运会 在雅典举行。
6.
存在的问题:
政 治对其的干预直接影响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
三大支柱间全力和经济利
益的分配矛盾;商业化、职业化的挑战;滥用兴奋剂;奥运会超大规模等。
第二节
第二节
奥林匹克运动体系
·奥林匹克运动体系主要由思想体系、组织体系、活动内容体系三大方面组成。
·
《奥林匹克宪章》是国际奥委会依赖建立和存在的法律基础,是奥林匹 克运动的根本
大法,规定了其思想、
组织和活动体系的基本框架,使之成为有目标、有组织和有具
体时间内容的社会运动。
一、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1.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
奥林匹克精神及奥林匹克 格言等。
①
< p>主义包含了四层含义:
A.
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
B.< /p>
体育运动是实现人和谐发
展的重要途径
C.
体育运动必须与教育、
文化相 结合
D.
奥林匹克选手的榜样作用。
②
宗旨:
“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 神——以友谊、
团结、公平精神互相
了解的体育来教育青年,从而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做贡献。
”
< p>
③
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是只内容,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
④
格言:
“更快、更高、更强”
;
“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
二、
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
·由国际奥委会(领导机构)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技术方面工作)和各个国家或地
区奥委会(在各自国家或地区发展维护奥林匹克运动)三部分组成
·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
“全力高度集中于国际奥委会;在三大支柱 组织中保持必要的
人员重复;在国际奥委会我有最 高群里的前提下加强协商;利益分享。
”
三、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体系
·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是实现奥林匹克理想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竞技比赛是奥运会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奥林匹克与中国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参加了
1932
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 十届奥运会。
·
1979
年
< p>10月
25
日,中国恢复在候机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
1984
年
7
月
29
日,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 p>
·
1998
年
11
月
25
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递递交
2008< /p>
年奥运会申请书。
·
2001
< p>年7
月
13
日北京时间
22< /p>
时,北京夺得
2008
年奥运会主办权。
·
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含义
: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 梦想”
(
One World, One Dream
)
,集中体
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
追求人类美好未来 的共同愿望。
尽管人类肤色不同、
语
言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共同分享奥林匹克美丽与欢乐,共同追求着“人类和平”的理
想,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我们拥有同样的希望和梦想。
复习思考题:
1.
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
2.
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体系。
3.
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内容体系。
4.
北京奥运会口号的含义。
第三章
体质与健康
第一节
健康概述
一、健康
·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
·
定义
: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体、心 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美状态。同时
还指出:健康是 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 图宣言》
)
·个体只有在身心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
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
评价标 准:
WTO
在
1989
年提出“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
方面的标准。并且提出了健康的十条标志。
·又提出了包括身体和精神健康两部分的心标准:
①
身体健康的“五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②
“三良好”是只良好的个性人格、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亚健康状态
1.
健康状态 分类: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和亚健康状态(机体始终处于一种不良的状态中)
< br>2.
状态及表现:
普遍认为身体虚弱、
诸多不适和各种症状 的非病非健康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
表现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精神欠佳、时感疲劳、工作效率低、失眠、心情
压抑及社交障碍等。
p>
3.
改变方法:改变个体不良行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 有效手段之一。
三、影响健康的相关行为
< p>
·主要健康问题是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促进健康行为
1.
含义: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力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 /p>
2.
分类:①日常健康行为;②保健行为;③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④戒除不良嗜好;⑤预警行为;⑥求医行为。
(二)危害健康行为
1.
含义 :是个人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2.
分类:①日常危害健康行为:吸烟、吸毒、过量饮酒;
②致病性行为模式: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③不良生活习惯;④
不良疾病行为
第二节
体质与体适能
·体质是人类生命过程中独有的属性,其
原始定义为:个体一切生物学特征的总和。
一、我国学者的认识:
1.
含义: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 构、
生
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①
体格:人体的形态和结构
②
体能: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和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生理能力、身
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③
适应能力:指人体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对疾病的抵
抗力和各种应急源的抵抗力
二、国外学者的认识
·
Physical fitness
的本质是“身体适应能力”
,简称体适能。
p>
1.
定义:
机体不过度疲劳状态下,
能以最大 活力愉快地从事休闲活动的能力,
以及应付
不可预测紧急情况的能力和从事日常工作的额能力。
认为
体适能由 健康体适能
和技能体适能组成。
2.
健康体适能主要内容:心扉耐力、体成分、肌力和肌肉耐力、柔韧性。
p>
3.
技能体适能:是指与动作、舞蹈和体操等表现有关的运动技术能力,一般 包括灵敏、
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
第三节
健康与体质、体适能关系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体育考试题库完整
下一篇:大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