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年北京大学竞选大事纪
一九八○年北京大学竞选运动大事纪
北大选 举海淀区人民代表的工作是从一九八○年十月
六日开始的。第一阶段(大致整个十月份)
是选民登记和选
举干部学习阶段。北大学生和研究生单独划为一个选区,大
约十月中旬,北大部分学生公民开始酝酿竞选。
十一月三日学校公布选民 榜,
进入第──阶段,
即张酝
候选人阶段当天上午,经济
系夏申、国际政治系房志远、技
术物理系王军涛相继贴出竞选宣言,这是北大第一批站出
来
的候选人。与此同时贴出的最初一批介绍竞选人观点的文章
中
(房志远《我的一些观点》
、夏申《争取民主,实现中国
的整体现代化》
和《假如我当选代表》
)
,均触及了诸如文化
大革命评价
、四项基本原则、民主墙、魏京生案、取消四大
等一系列敏感问题,又涉及到当选后要为
选民办的具体事项。
十一月六日,哲学系易志刚宣布参加竞选。
下午房志远在二教一○三 举行我校竞选活动中第一次
答辩会,到场五○○多人,窗户外都趴满了人。
《人民日报》
记者参加(以此为地点,国内外记者频繁出入北大
煞帽< /p>
贝缶貉
≡
硕
W
46;
舜鸨缁峄
诨岢
旧细脑诎旃
罚
院缶貉
ダ裉镁傩小<
/p>
?
同日哲学系《竞选动态》出刊,这是北大竞 选运动中
出现的第一个中立报导组织。
傍晚,即将出版的中文系 中立刊物《竞选短波》在礼
堂、大饭厅五四操场对三百多人进行民意测验,这是北大竞<
/p>
选运动中第一次民意测验。
同日,北京市委下达《关于当前选举工作中几个问题
的通知》
(即后来所传
[
三条指示
]
)
。
十一月七日,哲学系研究生胡平贴出《竞选宣言》
< p>。
当日下午,胡平在三十八楼三楼文艺室与同学见面,回答问
题。实际上是第一个小型答辩会。从此这种便于接触选民互
相了解的形式,在北大竞选
运动中被广泛运用。
吃午饭时,夏申在大饭厅举行答辩会,到会者最多时
达
两千,夏申竞选委员会所办《公民》油印小报开始出刊。
下午,王军涛答辩会(注 :答辩会凡不提地点者均在
办公楼礼堂)到会人数一千五百人以上。答辩会成功。
《竞选短波》正式出刊。
北大选举工作指导组发布通知,要求把介绍候选人情
况的「专栏或文字物」张贴在指定地点。
十一月八日,国际政治系 杨百揆、中文系张曼菱、哲
学系杨利川宣布参加竞选。其中张曼菱在《告选民书》第三<
/p>
部分就
「女性与社会问题」
发表自己主张,
引起选民的兴趣。
历史系中立刊物《历史的一页》正式出刊。
十一月九日,法律系袁红 冰,中文系姚礼明,研究生
会主席薛启亮宣布参加竞选。
十一月 十日,学生会主席、经济系张炜、物理系于大
海宣布参加竞选。
下午,易志刚答辩会,到场约六百────七百人。
晚上,杨百揆答辩会,到 会约一千人。会上有人递条
子问及北京市委《通知》
,杨百揆对其中某些 提法持异议。
历史系李鸿宾发言,
表示坚决反对
《通知》
,
全场热烈鼓掌。
在《竞选动态》的倡议下,当晚十时,部分候选人或
其代表,三个中立刊物(
《动态》
,
《一页》 p>
、
《观察》
)的代表
在三八楼文艺活动室开会
。会议原拟商讨举办竞选人联合答
辩会的问题(会上未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但由于北京
市委《通知》的出现,大家被迫就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
问题进行讨论。
会议否决了发
《告全市高校同学书》
的建议,
决定委托《动态》起草由全体与会竞选人签名的《告北大同
< br>学书》
,正面阐述竞选者对北大竞选运动的看法。会议决定
今后各
竞选人之间要加强联系,
不互相拆台,
不搞人身攻击,
不
搞小动作。团结一致,配合校党委,把北大的选举搞好。
同日房志远整理答辩会上 选民提问条,贴出《我的回
答》
。
法律系中立刊物《观察》出刊。
十一月十一日,图书管系许欣欣反北京市委《通知》
之道而行之「打定主意,加入竞选者行列」
。
法律系刘大生贴出《评北 京市委三项指示》小字报,
这是我校除各竞选班子和中立报导组织外,出现的第一份同<
/p>
学个人的宣传品。
校内出现匿名大标语「你知道新时期的四五英雄吗?
他就是──李鸿宾」
。
下午,于大海答辩会。
晚上,张炜答辩会,到场一千五百人以上。答辩会成
功。北大校党委副书记马石江也在台下听,并与竞选人姚礼
明谈了话。他
表示:市委是有三条指示,但校党委支持「用
各种方式宣传候选人」
,他 还表示愿意与所有竞选人座谈。
同日,历史系部分同学发起组织(北大竞选资料汇集
研
究小组)
。与各竞选人,各报导组建立了协作关系。
十一月十二日,国际政治 系田志立宣布参加竞选。同
日,十六个竞选人联名的《告北大同学书》贴出。
十一月 十三日,中文系刘娟宣布参加竞选,同时公布
女生状况咨询结果。
下午,袁红冰答辩会。
晚上,张曼菱在二教二。三举行「女生恳谈会」
(也
有许多男生参加)
。杨利川举行答辩会,到会约六百人。
晚九时 半,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等人找了党员竞选人夏
申、张炜、杨利川等人,传达中央书记处有
关竞选的指示精
神,并谈了三点:
一、北大选举运动的发展 是健康的。二、候选人的情
况是好的。三、怎样才能让选民了解候选人,这是选举中普<
/p>
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希望北大选举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来。
同日, 中文系新闻一班贴出《关于成立选民团联络委
员会倡议书》
,提出在选举 结束后成立支持和监督代表的选
民团。
同日,校选举工作小组把 候选人名单发下讨论。拥有
六千选民的学生选区因竞选之故仅有候选人二十九人,而拥<
/p>
有九千选民的教职工选区候选人多达二百七十多人。
十一月十四日,竞选人继 续发表政见(刘娟《女性解
放与人的价值》
,胡平《竞选计划》
,
《我的一些一政见》
》
。
《竞选短波》公布对各竞选人观点进行的民意测验结
果。
本日出 现
《多来点真货──也谈民主树上的塑料桃子》
,
对竞选
人在十一月十日会议以后所采取的一些做法表示不
满。
十一月十五日,杨百揆贴出《现在要注意的问题》
。
本日出 现
《也评张炜答辩会》
,
指名对张炜表示不满,
< br>认为《告北大同学书》动机不坏,效果不好,使竞选有名无
实了。
至此,
北大竞选中出现所谓
「务虚」
与
「务实」
之争。
争论是围绕着竞选活动是应该讨论解决中国的政治经济改
< br>革问题,还是学生实际问题;对长期来的政治、经济、社会
结构是应该大改,还是
根据实际条件(工农觉悟)小改;政
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孰先孰后;当选代表的主要条件是
敢于为
人民讲话,还是老练、稳重能够为选民为办实事等问题展开
的。尽管持不同观点者都不主张用「务虚」
、
「务实」之说,
< br>也没有正面展开大的争论,但这一争论或明或暗地持续了半
个月之久。
十一月 十六日,从本日起夏申陆续贴出:
《论整体现
代化组稿之一──一切为了
人》
(十一、
十六)
《之二──也谈经
济
体制的弊病和改革》
(十一、二十二)
、
《之三──四化质疑》< /p>
(十一、二十四)
、
《之四──论高校改革》
(十一、二十八)
、
《之五──一个假说:现行体制的革命》
(十二、二)
。他的观
点没有引起大的争论。
十一月 十七日,下午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分三个选区召
开会议,讨论如何搞好选举。学生选区由各
候选人、中立刊
物代表参加,会上,竞选人提出大字报场地不够,造成互相
覆盖。选举小组同意扩大大字报区。
晚上,胡平《论言论自由》专题答辩会,到会一千五
百多人,外校也有不少人参加,答辩会成功。胡平某些主要
观点,如:<
/p>
[
言论自由没有阶级性」
,
[
言论< /p>
?
蛔杂傻脑
蛑
辉谟谌嗣裰诘牟痪跷騗,
p>
「劳动模范不一定是合适的人民代
表」等,成为后来「胡平问题」争论的中心
。
房志远贴出《社会主义
=
公有制
+
民主制》
。
十一月十八日,晚上张曼菱答辩会,到会一千多人,
会上出现少数人身攻击的条子。
经济系、法律系、国际政治系部分同学贴出《为争取
言论出版自由致全校公民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
印刷、
发行法(草案)
》
。
十一月 十九日,从本日起王军涛陆续贴出《论高教制
度改革》
,
《重新估价我们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组稿之一──历
史的回顾》
(十一、十九)
、
《之二──现状的分析》
(十一、二 p>
十二)
、
《
之三──改革的展望》
< p>、《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建
议
草案)
》
(十一、二十四)
,系统阐述自己对建国以来一系
列重大事件和现实问题的看法,他的观点也没有引起大的争
论。
张曼菱 贴出《女子也是人》
,对选民递条中人身攻击
内容表示抗议。本日出现了
支持胡平的大字报。
十一月二十日,杨百揆贴出《文化大革命还是封建大
反
动》
、
《什么人适合当代表》
。
本日选民的大字报明显增 加,大字报集中在:一、夏
申与部分选民分别贴出大字报,
声援张曼菱,
反对
「下流者」
。
有一个理科同学为此愤
而撕毁选民证(后经张曼菱说服,认
识到这样做不对,要求学校补发)
。 从今天起,学三东墙北
段与学四南墙几乎成了张曼菱大字报的「专区」
。 二、反对
「务实」
、
「策略」观点。三、反对胡平的某些 观点,其中尤
以李青《评胡平的
[
言论自由」讲演》 p>
(认为胡平观点是穆勒
《论自由》的翻版,
「自由意志论」的 表现,宣传的是资本
主义竞选)引入注目,当天下午即有人在李文上加批语表示
异议。
十一月二十一日,袁红冰贴出《怎么办》
。
本日大 字报,一、支持张曼菱的大字报进入高潮,基
本是一边倒。二、反对「务实
]
观点,
《关于竞选发展方向的
几种可能性》提出,现
在上头明令禁止或暗中组织反对北大
竞选的局面都不太可能发生,由某些稳健派出面,在
党委不
干涉前提下,
使竞选运动沿
「正常轨道发展是最可 能发生的,
也是最坏的。三、出现反驳李青的文章。四、出现夏振勤的
< br>《团结起来,开展一次温和而彻底的全面改革》
,这是北大
竞选运
动中最早出现的单纯阐发自己观点而不针对任何人
的理论性文章。
与此类 似的文章还有,
樊立勤
《关键在于党,
在于实事求是,在
于名符其实─谈知识分子特别是大学生入
党的必要性和党对知识分子采取关门主义的危险
性,兼评北
大的学生竞选》
(十二月二日)
,经济系部分 同学的《无产阶
级。中国共产党。新统治阶级》
(十二月八日)
十一月 二十二日,本日除王军涛和夏申的大字报《见
前》以及胡平《论言论自由》一文发表外,
其它许多大字报
其特点是调子都与昨天相反,对张曼菱问题,出现了第一篇
张同班同学写的不赞成张曼菱的大字报。
(
《评(女子也是
< p>人)
》
)
,
「务虚」
,
「务实」之争,出现了支持「务实」观点的
大字报「胡平问题」出现了
又一篇反驳胡乎观点的大字报,
另外,
北大一分校李胜平当选西城区人民 代表的
「消息
]
贴出。
十一月二十三日《未名报 》出刊,成为北大竞选运动
中一个活跃的刊物。
本日大字报,一、王军涛 《答选民问》和计算器系杨
伟明的长篇小字报,都对张曼菱关于女性问题的观点持异议,
而张同班同学的大字报则把问题从张曼菱对待人身攻击的
态度和
女性问题观点,扯到张平时及竞选运动中的为人上,
问题涉及面越来越大了。
胡平问题,
大字报又是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