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青字
〔
2013
〕
3
号
关于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周口师范学院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各团总支:
为不断激发和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挑战精< /p>
神,推动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推选一批优秀
作
品参加第十一届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三
届
“挑战杯 ”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学校定于
2013
年
2
月至
2013
年
4
月举办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
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宗旨
勤奋学习·崇尚科学·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 1 -
二、竞赛目的
引导和激励学生实事求是、
刻苦钻研、
勇于创新、
多出成果、
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
在学术科技上有
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三、参赛对象与作品申报
(一)参赛对象
凡
2012
年
9
月
10
日前在我校正式注册的本、专科生均可
报名参赛。
(二)作品分类
参赛作品具体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
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1.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
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
检验。根
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
2.
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 /p>
理等专业)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内容应从实际出
发
,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
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
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3.
科技发明制作类:具体分为
A p>
、
B
两类,
A
类为科技含量
< p>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B
类为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 p>
- 2 -
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
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中
,每篇
学术论文
8000
字以内,社会调查报告
15000
字以内,可 包含
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
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
和有关鉴定材料。鼓
励申报已在核心期刊(
SCI
来源刊物、
SSCI
< p>来源刊物、
CSSCI
来源刊物、
CSCI
来源刊物、我校科研处所列
核心期刊等)发表或有全国科技发明专利的优秀学术
科研成果。
(三)作品要求
1.
参赛作品应为
2011
年
7
月
1
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
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参
赛作品应具有发明点、创新点、现实
性,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更加贴近“挑战
杯”全国大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特点。
2.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
申报者必
须承担申报作品
60%
以上工作,
作品鉴定书、
专 利证书
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
< br>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作者不超过三人
但无法区分第一作
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
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
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
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
p>
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进行评审。
- 3 -
3.
所有参赛作 品的文字说明等文字类作品及其他有关材料须
用中文填写。参加竞赛的调查报告和学术论
文等文字类作品须用
四号楷体打印在
A4
纸上,并交电子 版存档;制作类作品须交实
物或模型,
并提供简短说明 一份;
设计类作品须交实物或电子版
本,并提供简短说明一份。有条件的
同学可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
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评选时演示。
4.
参赛作品涉及以下内容时,应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
明材料: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
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
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 的研究,
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
门开具证明,
证明该项研究 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
生长不利的影响;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
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
的认定证明。
5.
作品要体现大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重点体
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
p>
创新性、现实意义。
四、竞赛日程安排
(一)
2013
年
2
月
1
日—
3
月
31
日,各院(系)团总支要 p>
采取具体措施,加大对“挑战杯”竞赛活动的宣传,积极动员学
生参
赛,扩大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选拔优秀项目。
(二)
2013
年
< p>4月
15
日,
校团委组织开展项目调研和中期
评审,
对各项目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由相关领域专家对项目提出
- 4 -
改进意见,对优秀项目进行重点资助。
(三)
2013
< p>年4
月
30
日,
各单位将参赛 作品按要求统一报
送至校团委,
学校组织评审委员会对全校参赛作品进行 集中评审。
< /p>
(四)
2013
年
5
月,作品展览。 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优
秀作品,并推荐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p>
( 五)表彰奖励。竞赛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
作、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
告和学术论文三类,按各类参赛
作品总数的
3%
、
8%
、
15%
、
24%
, 分别评出特、一、二、三等
奖。作品获奖的学生除颁发获奖证书外,另按照学校有关规定
计
算相应创新实践学分(见院政发
〔
2012< /p>
〕
47
号文件《周口师范学院
创新实践学分
认定与管理办法》)
。
五、组织领导与竞赛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第五届
“挑战杯”
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
办公室设在团委,统一协调组织各项工作的开展。各院(
系)团
总支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团总支书记负责,并聘请相关专
< br>业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和学术活动的开展。
(二)高度重视,增强协作。
本竞赛对于我校 学生学术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
20 13
年度我校团学重点工作之一,望
各团总支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特别鼓励跨院(系)
、
跨专业的协作。
- 5 -
(三)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大力开展竞赛的 宣传工作,把握正确导向,动员广大青年学
生积极参加到竞赛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活动
氛围和舆论氛围,
通过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我校大学生学术
创新活动深入发展。
(四)密切配合,精心组织。
各团总支要密切 关注并掌握作品申报及创作情况。一是对已
完成或正在创作的作品,做好指导工作,将作
品进一步的完善和
改进;二是对计划开发或具有初步设想的项目尽快论证,组织优
秀学生进行攻关;三是给部分优秀学生、重点项目聘请高水平指
导教师
,尽量提供场所及资金之便。
六、其他事项
(一)为切实做好本届“挑战杯”竞赛工作,为广大师生提
供“挑战杯”
竞赛咨询等服务。竞赛活动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组织
部,联系人:姚遥,联系电话:
8178033
。
(二)为帮助广大学生更有
针对性的准备参赛作品,文件附
有第十三届
“挑战杯”
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参考题,
供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参考。
- 6 -
附:
第十三届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
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共青团周口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3
年
2
月
28
日
共青团周口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3
年
2
月
28
日印发
(共印
30
份)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