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Thought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ichuan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Take Europe exchanges as an example
XU Jing
(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Sichuan
University
,
Chengdu
,
Sichuan
610065
)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
the fac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brings
,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University
how
to
come
out
of
their
path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
this
paper
,
Sichuan University
,
and other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to carry out the
situation lists appear
now Sichu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sues
,
and
giv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当今的世界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在经 济全球化的带动下,
我
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不可避免的融入或被卷入进这
股潮流之中。
而作为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智力支持,
高校在这场变革中扮演 了不
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如何培养出符合全球化要求的人才是高校面 p>
临的重要挑战,
这需要高校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当代世界
对国际化人才标准的要求。
1994
年,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缔结了 p>
《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服务贸易
也受
到总协定的约束。
在中国成为
WTO
成员国之后,
国内高等教
育也受到了相关条例的制约,面临着国外优势教育资源的涌入,
国际化成为了高校不能回避的议题。
四川大学虽地处西南,
社会
经济实力和开放程度都不及国内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
但在
2000
年后还是明显感受到了入世后教育国际化的压力。面对着
国内外高校的激烈竞争,
四川大学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打造自己
的教育
品牌、
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答案已很明显,
即通过大学自
身的国际化、全球化来化解这一挑战。
何谓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的国家、
地区文化、
教育体系各
异,因此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但确有其核心的价值,加拿大多
伦多大学安大略
教育研究院教授
Jane
Knight
认为:
所 谓国际化,
就是“在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中整合及
< /p>
国际
的或快文化的维度过程”。①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
.C.
莱温
教授曾说过,一个大学要成为“全球性大学”必须具备四个要
素:(
1
)更多地吸收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
;
(
2
)在教学和科研
中注入更多的国
际化内容
;
(
3
)与国外大学建立联系,加强校际
交流与合作
;
(
4
)开展 国际网络教学等等。②作为我国西南地区
最早的高等学府,
四川大学有着 悠久的对外交流合作的传统,
学
校华西医学院自建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和国
外高校保持着紧密的
合作关系,
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入,
国内一
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凭着在地域、经济、信息、经费和师资
等
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先行一步,
逐渐拉
开了和内地高校的差距。
四川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开始于本
世纪初,
在认识到与开展国际化较早的高校之间的差距后,
学校
领导人提出了提升“国际化能力建设”的要求,
加大了对学校国< /p>
际化支持的力度。
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四川大学国际化 初有
成效。以对欧洲合作交流为例,截至
2014
年 p>
12
月,四川大学已
与欧洲
17
个国家的
55
所高校展开了校际交流合作,其中包括:
英国牛津大学、
诺丁汉大学、
法国图卢兹大学、
德国哥廷根大学、
比利时根特大学、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等
;
并建立了
43
个合作研
究、学生、教师交流交换项目,
年度(
2014
年)派遣长短期交
流学生人数
人左右,交流项目形式多样,如:
2+1+1
本科交< /p>
换项目
2+2
本科双学位项目、
3+2 p>
本硕连读项目等
;
欧洲来华长
短期留学生人数
(
2014
年)已达
110
人
;< /p>
目前已与欧洲高校共建
的科研合作平台有
5
个,分别为:欧洲研究中心、当代俄罗斯研
究中心、四川大学
-
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
材料合作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
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
;
引智方面,来我校任教、从事科研的欧洲籍教职
员工大幅增长
;
此外,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大量青年教师分专业、分批
次地赴
欧短期培训。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学生、教师交流项目、科研合
< br>作、联合研究平台从无到有,成数倍增长的态势。然而,在国际
化的过程中,因学
校体制、国际化观念和执行力度的不同,也出
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行政主导国际化,
院系被动参与,未能
真正体现院系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主人身份,
目前已有 的与欧洲高
校合作交流项目主要由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开发、建立
;< /p>
项目
层次不合理,交流项目多建于本科阶段,除欧洲区域,我校几乎
没有学校层面的硕士和博士项目
;
有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团队数量
不多,
寻找国际合作伙伴还停留在广种薄收阶段,
未能实 现质的
飞跃,目前虽然我校已与欧洲
55
所高校建立了合 作关系,但其
中排名世界前
100
的高校仅有
< p>5所
;
引进外国智力工作还需努力,
全职外籍教师特别是高端外籍教师占我校师资比例较低
;
全英文
< br>授课体系不完善,
留学生选课困难,
极大地限制了留学生人数的
< p>增长等。
诚如人们已意识到的,“一所大 学的核心竞争
力是一所大学的积累性学识、
是以其资源和能力为基础,< /p>
通过对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社会影响力等要素进行战略整
p>
合、
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力优势的能力”,
③因此真正意义上 的
国际化是可以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
由此可见,
国 际化是四
川大学面对当今世界高等教育诸多挑战并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必
< br>经之路,如何实现国际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中得到启发:
(
1
)转变观念,加强学校整体的国际化意识: “我国的高
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与国际教育
界、学术界和世界一流高校保持接触,建立联系,加强交流,跟
上世界高等教
育和学科发展的潮流,依靠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
进入相互依存、 p>
又相互竞争的国际高等教育的大家庭和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