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复旦大学夏令营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1 03:14
tags:

-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周达明)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人:陈竹羚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 的人才资源

,

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思想道


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方向

,

而且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和民族 的前途和


命运。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

,

胡锦涛总书记就强调

:

切实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 德修养、掌握


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

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


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

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


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 p>可见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


德教育具有极端重要 性和紧迫性

,

而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并找出对策同样具有重要

< p>
的现实意义。


一、

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 要包括人生观、

价值观、

道德观、

法制观、

人生理 想、

社会理想等内容。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

使命感明显增


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 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

道德


上产生了错位 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

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

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

一些


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 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


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 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

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

但是由于他们的辨


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 偏


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 为失


范等现象。

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 性。随意、庸俗被少数


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 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

只注重感情体验、

生理要求,

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


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臵之,

认为这是 个人的自由。

在维


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这一 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

甚至


行为失范:考试作弊 、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 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


在现代生活 消费意识熏陶下,

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

在生活方面,


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 及节假日往往成


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

狂欢宴饮、

挥洒 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

“借


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

;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


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 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


原则”

;在爱护保护他人成 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 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这与党和国家


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

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

究其原因


主要有:


(一)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


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


从这一方面来说,

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

即是适应社会 发展的需要,

又是个人意识


的觉醒,值得肯定。

但另一方 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


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p>

唯利是图、

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

并很< /p>


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

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

导致部分大学生


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 追求。

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


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 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


私、

贪污受贿、

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

荣辱观

< p>
发生倒臵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


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


路。


(二)

、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存在着重理论, 轻实践;

重说


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 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


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失去 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由于较少把


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 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


无视学校纪律,参与 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


也从另一方面加剧 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

、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 br>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

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 有高尚道德


的人,

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

然而现实表明 ,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


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

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


决定了 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

不全面的。

另一方面,

七 十年代后期出生的


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 殊地位,

往往受到过分溺爱。

不少学


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 ,

“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


去 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


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


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

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

)

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


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

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

个人


只要权利,

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 然的也是严重的。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


89

< p>3

%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


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


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p>


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


洋洋的。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 赞


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

“无


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 戏”,将人们的活动都


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 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


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走上出家乃至轻生的道路。< /p>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03:1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8849.html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