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结论
:
一、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状况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的
问题在任何时刻都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中的价值观问题是普
遍存在的,
这 与当今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是紧密相连的,
也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以及家
庭和学校的德育状况有关。
第一,由于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双面刃作
用和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
起价值观的多元化,
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 值观形成的特定的社会背景。
当代中国
正处在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以
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的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
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变化效应,开放带来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一方面,
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
使他们以中华民族素有的厚
德载物精神去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
另一方面,
多元 文化的冲击,
在国内少
部分大学生中产生了消极影响。
面 对西方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有些大学生在价值
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矛盾。
第二,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是导致所有社会的
大学
生容易产生价值观困惑的共同主观原因。
虽然在学校受到多年教育,
但缺乏对国
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
缺乏生活实际的磨 练和对社会制度、
社会规范、
社会
思想意识的思考。于是
,在接触社会生活时,看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了解人
们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
观,
就感到社会和生活难以理解,
茫然困惑,
不
< br>知道究竟哪些是真善美的,哪些是假恶丑的。同时,因为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
足
,能力不够,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难,如想做一个高尚的人,但难以自律;
想参与社会
,但缺乏政治素质;渴望成才,但缺乏学习磨练的毅力。从心理学角
度看,大学生心理发
展尚未成熟,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在各方面的心
理特点上充满矛盾,处于极不
稳定的变化中;而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加剧,
加重了我们 的心理负荷;
观念的多元和多变,
又使我们大学生无所适
从。这一切容易导致我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
感强烈,
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
目,不辨真伪。<
/p>
第三,家庭德育的缺乏和学校德育的滞后,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
的
直接原因。
我们国家目前的家庭德育非常缺乏,
不少家 长要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
孩子,忽视德育和做人的启迪;要么成天牢骚满腹、情绪低落,
没有心情与孩子
交流甚至只是给孩子灌输负面的东西;
还有一些家庭关系 恶劣的家庭对孩子带来
心灵创伤,
使他们在价值观上发生偏差。
缺乏良好的家庭德育,
大学生有了价值
观上的困惑,
不能在家里得到很好的讨论和引导。
同时由于学校对当代大学生价
值观
教育的缺失,
致使大学生价值观存在误区,
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
物和现象进行评价
.
取舍的思想观点有误区。学校传统德育内容 、方法落后于社
会现实。
这些都使大学生失去了非常重要的价值观交流渠 道,
使大学生的价值观
困惑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
1
.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积极、务实的政治 价值取向与政治选择的功利
化、政治心态的幼稚和不成熟井存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
广播、
电视,
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
政 治思想上积极要
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但也表现出政治选择的务实化与功
利化。
亦有部分同学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
,
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
在道德 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较高的道德认知与较差的道德修养、
践行共存 ,
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矛盾和困感
当代大学生存在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问题
,
他们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
范
,
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
3.
在职业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迫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与急功近
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大学生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
,
成才愿望迫切。
紧迫感、
竞争意识和自强
精神明显增强
,
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绝大
多数学生都渴
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
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
,
赢
得发展上的主动权
,
以适应社会的竞 争。
而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社会上的恶
习,为了出众会不择手段,病
态竞争。
4.
在婚恋的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独立平等的婚恋价值观念与弱化的责任感共
存
西方文化的渗透,
使很多大学生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产生向往,
对西方的爱情
方式盲目模仿,羡慕西方自由、浪漫、不受拘束的爱情,追求刺激、洒脱的
爱情
生活,而责任、义务的意识逐渐淡漠。
5
.
在生活观方面表现为: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与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
和冲动共存
大学生的视野宽广了,
所接触的、
感悟的信息以空前的规模急剧膨胀,
接触
对象日益丰富多彩。<
/p>
但是,
这也往往造成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大学生
们往往多热情而少理智,
易受诱惑而又缺乏鉴别,
加上有些人缺少 自律的原则.
价
值上的失落乃至素质偏低,如果一味追求新奇变化,则往
往优劣糟粕兼收并蓄,
失去社会的审美标准。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容易导致以“自我”为
中心的感性表
现,如自由散漫的任意性,对现实的逆反性等。
6.
在消费价值观念上表现为
:
追求时尚、积极消 费的价值观念与消费心理不
成熟共存
大学生中
,目前拥有电脑、手机等高档消费品的逐渐增多,旅游、恋爱消费
也日趋增加。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在社会转型时期发生了较大的波动。
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有个别大学生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
出现对优良传统的冷< /p>
漠与价值偶像的错位。
近年来,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个别大学生的高消
费、高享受的追求已经格格不入了。表现为拜金主义
,崇拜金钱,以含金量作为
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同时,
由于大学生定位的特殊性,
他们的经济来源以家庭
为主,从而构成大学生
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
7.
在人生价值观念上表 现为
:
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共
存。
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
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 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
态度。
他们富于同情心、
责任感和正 义感,
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的人
格质量。
但也 不能忽略有些大学生过分关注自我、
淡化社会责任。
主要表现在以
自我为中心
,
只考虑自己
,
不顾及别 人,
不参加集体活动,
出现狭隘的个人主义、
小团体主义
、本位主义
,对社会要求高
,
对自己要求低。
1.
大学生价值评价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
以“无私忘我”
、
“为人民服务”
、
“集体主 义”
、
“共产主义”为根本。改革开放以
后,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大学生< /p>
由公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
这些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无疑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更多思考,
< p>客观上
推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化的发展进程。大学生虽能认识到个人只有依靠社
会、
集体而存在,
个人离开了社会和集体就不能发展,< /p>
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在社
会、
集体中的价值和认可度,
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的张扬。
他们不但强调社
会价值,也
注重自我价值
;
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
统价值观中的精华,
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 的对立统
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
2.
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
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
、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
< p>成才,企盼致富
;
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 看得见摸得
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
代
的进步。
但是,
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 /p>
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
“关系”
、
-
-
-
-
-
-
-
-
-
上一篇:(完整版)大学生幸福观调查报告
下一篇: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