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范本
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
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
革命的显著特征
,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
随著网络信息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
来越成为高
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
治态度、
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如
网络社
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
会里
诸多规范的约束,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制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
等
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正文】
;
一、
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p>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
/p>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放纸
质调查问卷
100
份,
回收纸质问卷 p>
90
份,
网上调查问卷收到
557
份,
有效问卷
472
份。
调查
结果显示,
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
41.8%
,
87.3%
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
德势在必行,赞同和
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
95.2%
。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
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泄情绪、恶作剧的园地之一,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态
p>
度,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足够的额认识,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较好的<
/p>
准备。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
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它并不必然导致
相应的道德行为,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
信念。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是衡量品
德的重要标志。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
结构的黑箱里面,难以直接评价、判断。具体在青年大
学生的网络上生活中,存在诸多的
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有:
(一)青年大学生对网络 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健康的认识
大学生精力
旺盛,接受新事物快,而网路作为一种无国际、开放性的媒体工具,传播信息快
捷便利,
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充斥其间,对于马克思主
义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长期接触互联网,很容易收到网上想
异思
想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母语”文化遭受强烈的冲击。互联
网
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占
90%
以上的信息时英文文化在网络上取得霸权的地位,从 而导致西
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阻,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由此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
甚至产生排
斥。此外,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弱,会出于好奇心了冲动心理
可以去搜索一
些宣传西方生活理念、意识形态以及
色情 、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背的内容(见题一)
。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
息,虽然不少的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的
态度,但是,因为自
制力较差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
信息和内容在大学
生群体中广为传播。
题一:
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访问过 宣传西方生活理念、
意识形态的网站
(包括黄色、
暴力等)
吗?(单选)
(
%
)
经常访问偶尔访问
没有访问过
文史类
16.3 33.7 50
理工类
13.5 29.4 57.1
(二)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由于互联网空间到处都是新生事物,对于容易接收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 br>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对网络的迷恋。
有的学生因为过分的投入而染上
“网络 的、
毒瘾”
,
上网
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
怠。一次上网少则几小时,多则连续几天,吃饭睡觉都是随便来。长
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
习,而且因为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同时,调查显
示:利用网络弄虚
作假已经不足为鲜,曾经一次以上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当做是作
业交给老师的大
学生占上网人数的
50%
左右,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这种现 p>
象不仅表示着某一名是、学生的堕落,而且意味着学术精神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沦丧(间<
/p>
题二)
。
题二、你是否有过在网
上下载文章来完成作业的经验?(
%
)
经常
有过,但是不经常没有
文史类
37.2 25.9 37.1
理工类
13.7 27.8 58.5
(三)青年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的行为普遍
< p>
在由于光纤电缆和调节器网卡构成的这个
“网络社会”
中,
人以电子化的高速运动的
“符号”
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
在”的情形下进行。着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热情,显示生活中
的身份地位、容貌谈吐北抛在
一边,彼此直接因为“大话投机”经常联系。同时,其身份、
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
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在网上,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
任和义务却可以滥用自己
的权利。因此,不文明行为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
调查显示
:
86.3%
的同学看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
93.2%
的同学见过网络不文明的现象比如谩
骂和恐吓。
35%
< p>的大学生曾经在qq或论坛上对别人的进行恶意的攻击和散步虚假的信息,即
使是在学校最受欢迎的bbs,
也是仅有17
.
2%的同 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很值得
一看,87
.
3%的 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二、
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 p>
大学身是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知识群体,是中国新世纪的希望所在,他们将在新世纪工
作好几十年,担任着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科学
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系到改革开放 前途和
21
世纪的面貌。
根据
这次调查显
示,不同程度“触网”的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92.7%
。从平均的上 网
时间来看,
大二的男生女生分别是
3.3
小时每周和
3.2
小时每周,
大三的男生女生分别是
< p>4.6
小时每周和
4.5
小时每周,大四的学生则是鹤立鸡群男生女生的上网时间分别是
6.2
小时和 p>
5.7
小时每
周。可见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
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感情和心理,成为影响
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的
一个中欧你重要途径。
< /p>
江泽民同志指出;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的进步、健 康、有益的信息,
也有不少反动、
迷信、
黄色的内容。< /p>
。
互联网已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国内
< p>外敌对势力正竭力的利用它来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
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
”
国家颁布的
《公民道 德实施纲要》
中也明确的指出了网络道德建
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建设意识,
共同建设网络文
< br>明。
”面对当前青年学生网上道德失去规范的现象,高校必然要加强思想政治进网络的工作 ,
实施相关的网络道德教育,帮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
克思
主义的信仰。
就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所说的学生要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
,
网络时
代同样要“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把握了国家的未来和前途,这也 p>
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
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的应对措施
(一)
规范“网上行为”
,加强对上网青年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的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
迷信、黄色的内容。
”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对人的道德自律教育尤为重要。
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教授的指导作用,以“导”代“堵”
的认识网络世界的“功”与“过”
,提高 青年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通过讲座、
论坛、对话、培训、报刊、广播等宣
传教育,努力增强青年大学生的上网法律意识和安全意
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
识,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做良好
的网民。
p>
通过上述的措施,
积极引导上网青年大学生对大量的信息持扬弃的态度, p>
最终形成正确的
“网
络道德”
。
使上网青年大学生把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等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
总
而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律的能力。
(二)
实现“网内网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教育性格局
网络是 新生事物,大学
生对网上信息的辨别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在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思想观
念、价值取向、道
德信念等级的教育以及个人经验的积累。因此,全国各高校在建设网络
阵地的同时,不能放
松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
律手段,组织各类不良
信息进入校园,
真正的建立起网络安全的
“防护墙”
,
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校园网络中出现
的谣言进行批评和发布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应该丰富和拓展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
增强网络教育,正确认识网络的先进性和危害性,正确处理网络行为的道德与非道德、文明
< br>与非文明等关系,确实增强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促使大学生道德
素质的不断提高和道德境界不断升华。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活动,如
网页设计大赛,网络知识竞赛等,组织网络知识讲座、利用广播、电师、报刊等媒体开展宣
传,倡导青年大学生文明上网,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规范,营造文明、安全的网络生活
环境。
把网络技术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网上
网下两种教育模式齐头并进,实现“网内网
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网络道德教育新格
局,才能较好的解决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出现的
道德问题,开拓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篇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
告参考范本
1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
球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网络化作为这次
革命的显著特征
,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
随著网络信息
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越
来越成为高
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政
治态度、
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如
网络社
会提供了独特的虚拟空间,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
会里
诸多规范的约束,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侵犯知识产权、制作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
等
违法行为以及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正文】
一、
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小组通过
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调查,通
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我们一共发放纸
质调查问卷
100
份,
回收纸质问卷
90
份,
网上调查问卷收到
557
份,
有效问卷
472< /p>
份。
调查
结果显示,
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 遵守显示道德的占有
41.8%
,
87.3%
的同 学认为提倡网络道
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占
95. 2%
。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下一篇:大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及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