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应对措施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人
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
网络化作为这次革命的显著特征,
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
会
“网络化 ”
的发展前沿,
随著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互联网作为继报 刊、
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
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各 种信息的重
要渠道。
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
政治态度、心理发展、
道德观念等
产生的影响日益扩大,
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米啊你效果、
如网络社会提供了独特
的虚拟空间,<
/p>
网民以
“隐形人”
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
摆脱了现 实社会里诸多
规范的约束,
造成隐形角色失去规范,
侵犯 知识产权、
制作计算机病毒、
黑客入
侵等违法行为以及恶
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
【正文】
;
一、
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
在这段时间里,
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广大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
进行了一个有关大学生网络
道德的调查,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上的调查问卷的
形式进行。我们一共
发放纸质调查问卷
100
份,回收纸质问卷
90
份 ,网上调查
问卷收到
557
份,
有效问卷
472
份。
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在网络中应该完全 遵守
显示道德的占有
41.8%
,
87. 3%
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赞同和觉得
应该进行网络规范的
占
95.2%
。可见,虽然显示生活的多样化使得互联网成为大
< br>学生发泄情绪、
恶作剧的园地之一,
但大学生对网络保持了理智清醒的认识 态度,
对网络环境的不良现象有着充分、
足够的额认识,
对整个网络环境在心理上也有
较好的准备。
心
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认知对行为的支配作用不同于其他科学领域的知识,
它并不必然导致
相应的道德行为,
而有待于上升为道德信念。
道德行为是道德观
< br>念的外在表现,
是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道德观念隐藏在染指结构的黑箱 里面,
难以直接评价、
判断。
具体在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上 生活中,
存在诸多的不道德行
为,主要表现有:
(一)
青年大学生对网络中的非无产阶级的世 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缺乏健
康的认识
大学生精力旺盛,
接受新事物快,
而网路作为一种无国际 、
开放性的媒体工
具,传播信息快捷便利,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
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思
想充斥其间,
对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并没有成熟的青年学生,
长期接
触互联网,
很容易收到网上想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同时,
互联网 的日益
普及,使得“母语”文化遭受强烈的冲击。互联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占
90%
以
上的信息时英文文化在网络上取得霸权的地位,
从而导致西方的意识形态畅通无
阻,
长期沉溺于互联网的青年学生 由此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甚至产生排斥。
此外,
超过半数的青年大学生由
于自制力较弱,
会出于好奇心了冲动心理可以去搜索一
些宣传西方生活理
念、意识形态以及
色情、暴力等与社会主义文化相背的内容
(见题一)
。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虽然不少的学生只是抱着“看一看,不
会对自己产生坏影响”
的态度,
但是,
因为自制力较差 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对
滞后,从而造成网络上大量的不健康信息和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
广为传播。
题一:
你或者你身边的同学访问过宣传西方 生活理念、
意识形态的网站
(包
括黄色、暴力等)吗?(
单选)
(
%
)
经常访问
偶尔访问
没有访问过
文史类
16.3 33.7 50
理工类
13.5 29.4 57.1
(二)青年大学生迷恋网络以及利用网络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 p>
由于互联网空间到处都是新生事物,
对于容易接收新事物的青年大学生有着
无限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对网络的迷恋。
有的学生因为 过分的投入而
染上“网络的、毒瘾”
,上网精神亢奋,下网精神倦怠。一 次上网少则几小时,
多则连续几天,
吃饭睡觉都是随便来。
长时间上网不仅影响学习,
而且因为吃不
好,睡不好,导致身体素质严
重下降。同时,调查显示:利用网络弄虚作假已经
不足为鲜,
曾经一次以 上把网络上的文章直接下载下来当做是作业交给老师的大
学生占上网人数的
50%
左右,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学士、硕士论文,这种现象不
仅表示
着某一名是、
学生的堕落,
而且意味着学术精神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沦
丧(间题二)
。
题二、你是否有过在网
上下载文章来完成作业的经验?(
%
)
经常
有过,但是不经常
没有
文史类
37.2 25.9 37.1
理工类
13.7 27.8 58.5
(三)青年大学生网络不文明的行为普遍
< /p>
在由于光纤电缆和调节器网卡构成的这个
“网络社会”
中,
人以电子化的高
速运动的“符号”存在,主体行为往往在“虚拟实在”的
情形下进行。着大大激
发了人们的热情,
显示生活中的身份地位、
容貌谈吐北抛在一边,
彼此直接因为
“大话投机”经常联系。同
时,其身份、行为方式、行为目标等都能够得到充分
的隐匿和篡改。
在网 上,
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却可以滥用自己的
权利。因此,
不文明行为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增多。
调查显示:
86.3%
的同学看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
93.2%
的同学见 过网络不文
明的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
35%
的大学生曾 经在QQ或论坛上对别人的进行恶意
的攻击和散步虚假的信息,
即使是在 学校最受欢迎的BBS,
也是仅有17
.
2%
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很值得一看,87
.
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 络
道德势在必行。
二、
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身是掌握先进科学文化
知识的知识群体,
是中国新世纪的希望所在,
他
们将在新
世纪工作好几十年,担任着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任,
他们的思想文化素
质、
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系 p>
到改革开放前途和
21
世纪的面貌。根据这次调查显示,不同 程度“触网”的学
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
92.7%
。从平均的上网时间来看,大二的男生女生
分别是
3.3
小时每周和
3.2
小时每周,大三的男生女生分别是
4.6 p>
小时每周和
4.5
小时每周,
大四的学生则是 鹤立鸡群男生女生的上网时间分别是
6.2
小时和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及其总结
下一篇:大学生公民意识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