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聊城大学地址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1 03:27
tags:

-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傅丰永)


浅谈感恩的道德价值与当代大学的感恩教育


论文

关键词:感恩

道德价值

大学


论文摘要:感 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具有利于修德、为学、敬业、成业以及社会和谐的


道德价值。

感恩是识恩和行恩的有机统一,

过去当统治阶级割裂感恩心理层面而片面强调报


恩行为时,

传统感恩

教育

在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果都表现出相应的局限性,

感恩的


道德价值也发 生了异化。

基于此,

文章提出当代大学应从道德认知的心理基础、

道德教育的


方法运用以及道德教育目标的层次要求等方面开展感恩教育,提高感恩教育的 实效性。


一、感恩的道德价值


感恩是对他人、社会和

自然

给予自己的方便和恩惠由衷认可,并试图加以回报的 行为。


我们能得到他人的恩惠与帮助是出自他人的仁慈与爱心,

恩者仁也

”…

。斯宾诺莎说的更


具体,

感恩或谢忱是基于爱的欲望或努力,

努力以恩德去报答 那曾经基于同样的爱的情绪,


以恩德施诸我们的人。

可 见,

是人类之爱,感恩是对爱心的回报。所 以,古人对

知恩


图报

施恩不图报

< p>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滴水之恩,当涌泉 相报

等极为推崇。这


些格言不仅对人们的感恩行为提出 要求,

同时给人们的道德修养指明了方向,

具有深刻的道


德内涵。


首先,感恩益于修德。感 恩是对恩惠的敬意与感激。儒家对

的解释是


见于《尚书

·

金滕》

予仁若考

,诗经则有

< p>“

洵美且仁

,意义做

仁爱

”“

仁慈

解。到了孔子


那里,

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具体,在不同的场 合、对不同的对象则有不同的意思,形成了


一套知仁、行仁的道德体系。如何实现仁呢< /p>

?

儒家指出两条路径:一是由里及外、推己及人


的情感类推 法。儒家所讲的仁爱是有差等的,仁的根本是

孝悌

< p>,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

孝悌

是仁的出发点,人首先要感恩父母、亲敬 兄弟。在此基础上,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把别人看成是同自 己一样的人,将心比心,把


血缘亲情之爱由己及人,

由亲及疏,

由近及远向外推延,

从而从爱父兄到爱他人,

从爱个体

的人到爱群体的人和社会,最终成为道德的圣人。

二是自外向内、

克己复礼的 修德之道。孔


子在回答颜渊问仁时说

克己复礼为仁

。就是要克制一己的欲望,用礼

(

道德

)

来规范自身的


行为从而达到仁。为什么要尊礼克己呢

?

因为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准则,如果内心没有对礼的


敬畏与感恩情感,< /p>

礼的形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要求人以这种方式和规范来培养内在的道

< p>
德情感。

两条途径殊途同归,

其共同点是要求都具有感恩的情感,< /p>

并不断与负恩心理做斗争,


不断克服并超越之,

从而实现仁 。可见,

一个人对父母兄弟、

他人社会乃至道德规范心存敬


意、心怀感恩,就能成为道德完善的人。


其次,感恩益于为学。一个人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老师的教诲,长者的提携,

片言之


赐,皆吾师也

。所以,君子当

< p>“

隆师而亲友

事师之犹 事父也

。为何尊师感恩如此重要,


甚至葛洪指出

明师之恩,诚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无非说明尊 师感恩益于为学。尊师


感恩益于为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益于学问之源的获得,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荀子说: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二是能淳朴学风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师道既尊, 学风自善

Ӭ

。相反,

师道之不传

必然导致

欲人之无惑也难


可贵的是,

古人强调尊师感恩是坚持

师道

而非

师人

的标准:

只要能增进道德学问的皆可


以为师,而不必在意对方年龄的长 幼,社会地位的贵贱;

相反,不利于道德学问的即使为师


我们也应加以批 判。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也说: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亚里士多德则说,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再次,感恩益于敬业、成 业。只有心怀感


恩的人才会爱岗敬业、

恪尽职守。

诸葛亮 原本

布衣

只因心感刘备三顾 茅庐之恩,

才会


躬尽瘁,死而后已< /p>

,成就一番事业,留下千古佳话。


我们普通人虽无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但我们也应感谢衣食之恩、

机遇之恩。

我们不但要


感恩顺境,还要对所遭遇的挫折和 失败心存感激。挫折与人如影相随,

逆境是常态,顺利


是意外

感恩挫折就是要明白挫折在人生走向成功时所扮演的角 色,

激励我们以

失败是成


功之母

屡败屡战的精神。孟子亦曾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行弗乱其所为。

只有经历过心智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饿,才能认识到生活


之不易、事业之艰巨,才 会感恩已有之条件并转化为事业之动力。


第四,

感恩益于社会和谐。

感恩有益于修德,

而人类道德的 提高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基础。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 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


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可见,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

< br>会。因为:

民主法制

的基础是道德,道 德不但为人们的守法执法提供内在的保障,还可减


少社会的控制成本;

公平正义

则取决于对责任意识和行为效果的正确把握;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则体现了社会交往的和谐,它是人们对交往理念和交往价值的取向的


把握及其践行;< /p>

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社会意义上来说就是特殊的人 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人与他人、人与社会良好道德关系的延伸。


和谐社会不一定要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 ,

却必然要求人们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

正是在


这个意义 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


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和谐社会要求道德,而道德建设则呼唤我们感恩。


二、传统感恩教育的局限


中国历史

上,

感恩作为一种美 德,

有着悠久的传统,

但传统的感恩教育又存在着某些


不 容忽视的局限。从总体上看,传统感恩教育的局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传统感恩教育缺乏对

的伦理反省,对

的虚伪性和欺骗


性认识不够。

恩德与 其他传统道德一样建立在主体身份不平等的基础之上,

君臣、

父子和夫

< p>
妇其

政治

地位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君主对臣民之恩并非都是

(

有时也可能

)

出自仁爱,更多的


时候是基于一种笼络民心的治国之术。所谓的

皇恩浩荡

每饭必思君恩

恩惠

就成了


子虚乌有的恩德,从

现代

理学

的角度来说,

不过是

人质爱上绑匪

的幻觉,其道德具有一

< br>定的虚伪性。此外,统治者一方面指出恩是

仁慈

仁爱

,提出

受恩图报

施恩不图


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统治者自身奉行的却是

施恩图报

受恩不报

的非道德原则。


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说:

“< /p>

惠则足以使人

就统治阶级而言,

施恩图报

才是其施恩的真正


动机与动力;

受恩不报

反而成了其行为常态,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

清官

情结正是对统治


阶级受 人民供养而

知恩不报

的反证。

这里,

统治阶级自身对恩惠的理解与践行同他对被统


治阶级的说教与要求 是不一致的,道德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暴露无遗。


< /p>

其次,从教育方法来看,传统感恩教育重灌输轻讲理,表现出鲜明的道德强制性特征。


在三纲五常的道德框架下,

既无

君臣、

父子、

夫妇

的平等,

也无

“< /p>

臣、

子、

的独立人格,


这种不平等的地位造就了强者的

主人

道德心理和弱者的

奴仆

道德心理。

在强者看来,


天之下,

莫 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弱势一方则视一 切所得为统治者的恩赐,

时刻


恩戴义 ,怀欲报之心

。与此道德模式对应的感恩教育则是强制性的灌输和绝对的服从。 教


育者把被教育者视为

道德之洞

”(< /p>

杜威语

)

美德之袋

”(

柯尔伯格语

)

,道德教育采用的是


大道理、

靠思想灌输,

靠榜样引路等基础性方 法,

缺少较为具体的操作性程序和启发性机制,


它常常是对某种思想观念 的笼统式灌输和规导,

缺少对受教育者微观心理、

情感和认知方式、


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主体因素的

科学

把握

。灌输的教育方法对一个有正常判断能力的人


是不合适的,

因为它

妨碍或阻止了任何个人都有权自由地或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的过程。

< p>”


纠表现出鲜明的道德强制性。

这种灌输的教育方法既不是一种教授 道德的方法,

也不是一种


道德的教育方法。

说它不是一种 教授道德的方法,

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应考虑到处于冲突中的


价值审判;< /p>

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方法,

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育要考虑到被教育者的推理能力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03: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28937.html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