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分析
实践背景:
(
1
)
诚信是一种美德 ,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
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
为一种稀缺资源,
商业中的欺诈行为,
各种考试
中的舞弊
现象,
“
狼来了
”
的故事频频发生,假货充斥,谎 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
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
则,有识之士
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忧心如焚。党和国家更是重拳出击,整顿经济秩序,规
范市
场行为,打击假冒伪劣,倡导文明新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道德传统,重建与
p>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而这一道德体系的重中之重是诚实和守
信。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
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
。
(
2
)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高知识群体,他们应该是
“
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
”
的高素质人才。但纵观大学生的 诚信现状,却不能不令人忧心忡忡:
1
: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从夹带、偷看、交头接耳发
展到使用现代通讯工
具、甚至雇佣
“
枪手
”
,可谓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尽管各高
校在
《学生手册》
中对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 了明确规定,
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
教师和考场督查及巡视人员,
但是遗憾的是,
无论何时何种考试,
都会有人铤而
走险,以身试纪。
2
:助学贷款到期不予 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还贷。助学贷款是国家为
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
,
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学生的殷切关怀。
同时,
贷款的额
< br>度有限,
只能解决少数贫困学生的困难,
能够得到贷款的同学是非常幸运的 ,
应
该珍惜难得的机会,
信守诺言,
按期 还贷。
但是,
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
即人间蒸发
,
杳无音信。
有同学的学杂费、
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院为其垫付 的,
毕业后也一走了之,
再无任何消息。
还有个别同学毕 业实习期间借实习单位的钱,
承诺工作后在工资中扣还,
但毕业后工作不 到半个月则欠下借款不辞而别,
使得
用人单位函告学校请求帮助追讨欠款
。
3
: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投机 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
以欺骗的手段制造泡沫自荐书。
步入大学校门,
进入知识殿堂,
度过人生中的黄
金阶段,
享受阳光的温暖,
吮吸知识的琼浆,
练就强劲的翅膀,
< p>邀游辽阔的天空,
成就辉煌的事业,展现灿烂的人生,让自己活得充实、自信、健康
、有价值、也
使社会充满阳光、健康、有意义。
(
3
)我们非常担心地看到一部分同学不把诚实守信,相互信任,信守承诺作为
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
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人上
人。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平时表现还不错,热情、克已、守纪律,但他们以虚假
的一
面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一遇关键时刻就原形毕露,
使人难以相信、
< p>瞠目
结舌。有的同学平时贪玩好耍,学习不努力、迟到、早退、旷课、思想上政治上
不求上进,
到了毕业求职时,
才痛感自己干货太少, p>
于是乎造假制假在自荐书上
下功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实践目的:
(1)
诚信,作为 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
、
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
诚
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
拖欠助学贷
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
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
(2)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
问题,
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因此,
了解我们大 学生的具体诚信状况对
于我们解决诚信缺失问题至关重要。
< p>
(3)
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 /p>
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
每一
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
和人生理
念,
树立包括诚信在内的健康的价值观,
把诚信 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中。
所以通
过调查,具体的数字和详细的分析,有利
于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社会的现象,
唤醒人们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关注。
研究方式
:
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
研究对象
:
四十位本科在校生
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报告问卷发放了四十份,
实收四十份,
其中有效卷四十份,
通过此次调
查我们初步大概了解了大一在校本科生的诚信状况。
大一在校本科生诚信现状分析:
现状一
:大一在校本科生总体诚信状况还不错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同学中
37.5%
对诚信的理解是“ 言必行,行必果”
,
30%
对
诚信的理解
是
“脚踏实地,
老实做事”
,
20%
对诚信的理解是
“一种道德的约束”
,
12.5%
p>
对诚信的理解是
“答应别人的事,
即使力不从心或违反规定也要信守承 诺”
。
并且
65%
的同学对自己的诚信状 况打分都是
80
—
100
分。
可见 ,
刚刚到大学的大
一新生,
对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充满了 期待,
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稚气,
而且
大一学生还带着愤青的那股劲,故而诚信度较高。
现状二
:不同性质、不同事物上、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同
针对考试作弊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
12.5%
表示偶尔 作过弊,
45%
表示对考试作
弊心动过但未行动,
42.5%
表示从未想过要作弊,而且针对在考试期间如果看到
有同学作弊的问题,
47.5%
的同学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行为。从调查结果可 以
看出,
在考试诚信这个事情上,
大多数同学还是可以做 到诚信的,
而且也希望其
他同学也可以做到诚信;但是当问题或事情涉及
到他人或自己的隐私时,
50%
的
同学认为很难做到诚信
,当事情需要用谎言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时,
35%
的同学也
认为很难做到诚信;
而针对不同问题男生和女生诚信状况不同,
在问题
“当你没
有做到履行自己的承诺时您是否会感到惭愧”在“偶尔会作弊”这个选项
中,男
生占
90%
,女生仅仅占了
10%
。在问题“在考试期间如果看到有同学作弊,您
的态度是?”
, 在“希望有人指出这种不良行为”的选项中,男生占了
40%
,女
生占了
60%
。可见,在某些问题上,女生要比男生更讲诚信。
现状三
:大一在校本科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全校
学生诚信状况堪忧。
65%
的同学认为我校学生目前诚 信状况差。可见,尽管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
会中很重要,
但认为我们 学校的总体诚信状况不太佳。
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看
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原因分析
p>
(
1
)社会环境具体表现在学校,我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从学校 开始,家长几乎把
教育交给学校,
而学校用成绩的优劣来衡量一个孩子的 优秀与否;
初中只注重中
考,高中只注重高考,到了大学,大学生基本上
自主,学校老是基本上不能面对
面教育。
(<
/p>
2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欲横流,利益熏心,造成道德上的缺失,社会上的不
良风气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不良因素。
(
3
)进入大学,大多数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手机,恋爱,开始沉迷于其中
< p>的刺激,虚拟世界,造成个人价值观改变,荒废了学业,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
便采取虚假的方式,继而出现了考试作弊的现象。
(
4
)学校对诚信宣传的力度不够。
< /p>
(
5
)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缺乏求真务实的态
度,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
,
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
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
,< /p>
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
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
,
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
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
,
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
,
但在实际行为
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
, p>
认为别人都这样
,
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
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
,
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 /p>
所在
,
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 p>
(6)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 p>
“
重智力、轻品德
”
的现象
,
家长对孩子
的功课抓得很紧
,
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 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
,
导致孩子
缺乏社会责任
感和诚信观念。
此外
,
对中国家庭来说
,
宠爱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的长辈怕后代吃亏
,
平时言传身教的
,
是如何损人利己、如何占便 宜、如何去弄虚作假、如何沽名钓
誉
……
因此导致其子女 个性特别强
,
自私自利。这不能不说是失信行为产生的重
要原因。
(
7
)社会信用体系薄弱,缺 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
的转型时期,
还没有建 立全国性的信用
管理
体系,
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
在现实
社会中,经常受益的并不是诚实守信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投机取巧、欺蒙哄骗、<
/p>
弄虚作假的人。
客观上也就造成诚信者吃亏、
失信者占便宜 的现象。
如有的大学
生在就业中弄虚作假,涂改成绩,伪造简历获得好工
作;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试作弊,还获得好的成绩,并获得
“
三好
”
学生称号、奖学金等。这些不诚实获
益的
现象对于诚实者来讲,
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态,
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
诚信观的建立。
解决措施:
(
1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
加强对全党全民的诚信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要使国民把讲诚
信
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使诚实守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与遵循的行为 p>
准则。使
“
诚信就是金质名片,要信仰诚信、践行诚信
”
深入人心。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
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
为信用社会。
政府要立即着手 制定、
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
法律法规,
企业、
个人的行为,
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 种行为。
在现行的法律中,
都应有明确的、
要求主体诚实 信用的具体条款。
对违法者的处
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
.
-
-
-
-
-
-
-
-
-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调研报告材料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对垃圾分类认知的调查报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