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
传统社会的
基本特征
< /p>
答:
经济上,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
抗力,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制度,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
机和活
力;
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是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
2.<
/p>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
1
)近代中国的
主要矛盾
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
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
2
)
社会性质
: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
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
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
逐步形成的一种
从
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 片战争
以后,随着外国资本
-
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 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
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
建的中国。
(
3
)
基本特征
第一,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 p>
而且逐步控制
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
迫、
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
三,
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 土地
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
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
并在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
压迫下,
他的发展很缓慢,
力量很软弱,
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 /p>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
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
近代 中国各地区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
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
困化以致大批破产,
过着饥寒交 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
征,是随着帝
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
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是什么? p>
答: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 /p>
分)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
民共同富裕,(
2
分)其关系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
富强和人
民富裕扫清障碍和创造前提(
2
分)。
3
、近代中国
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及教训
答: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 会制度的腐败,
一是经济技术的
落后。
而前者是更根本的 原因,
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
才使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现状
长期得不到改变。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
的教训
: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
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
/p>
、资本——帝国主义的
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 /p>
第一,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 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
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
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勒索大量战争赔款,
直
< br>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
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
通过领事裁判权破
坏中国司法主权,
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 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
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
共同
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 强通
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通过 协定关税,
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
宰割的地位,
同过 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
场和原料掠夺地,
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 /p>
一些传教士
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
/p>
,
“黄祸论”
,目的是为了帝国
主义侵略有
理论制造舆论。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
是中国落
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 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
候也充当了历史
的不自觉的工具,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p>
因此,
总是千方
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
只有推翻帝
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1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p>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有四:{性质,矛盾,任务,发展方向,阶级, }
第一,
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p>
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
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
在缓慢地向资本主
义社会发展,
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
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
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
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 /p>
第三,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 盾转变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
杂化。
第四,
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原 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
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
国殖民侵略的任
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
第
一
,
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
沉重
打击< /p>
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
粉碎
了他们瓜
分中
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p>
绝不仅
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
张利益。每一次战争,
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 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
使他
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
神,
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
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p>
中国是一个很难
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 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
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
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p>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
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
中国各阶层人民救< /p>
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
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
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鼓舞了人民反
帝反封建的斗志,
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
民族觉醒意识
。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
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
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 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
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
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
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
极大地促进了中
< br>国人民的思考、
探索和奋起直追。鸦片战争以后,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 痛,注意了解国
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
寻找救国的 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
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 ,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
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
和民
族危机的刺激,
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
正
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
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p>
1
、如何认识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 败的原因、教训
?(
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
< br>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
历史意义。
< p>
第一,
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强 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加速了清
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
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 威,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
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
< br>第五,
在
19
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
< p>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
影响最深的一次,
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
的统治。
(
2
)太平天国农民 战争
失败的原因
A
、从
主观
上看:
p>
第一,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 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
级局限性,
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 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
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
长,
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
< br>和战斗力。
第二,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 群众的,
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它不仅
不能
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第四,
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
的认识。
B
、从
客观上
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
3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 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
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 力。
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
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2
p>
、如何认识
洋务运动
的内容·作用及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作用
答:洋务派
办洋务有三方面内容:兴办近代企业(
2
分)
;建立新式海陆军(
2
分)
;创办新
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p>
2
分)。作用: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自强;洋
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近代化进程——求富;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
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设新式学堂,派留学生;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逐
渐打破重农抑商,工商界地位上升。
(
1
)洋务运动的
< p>性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
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
2
)洋务运动的
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 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
为体”
“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 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
代生产技术为手段,
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
展。第二,
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
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
对中国的侵略控制,
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 强起来,
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
企图以此来
达到自强求
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第三,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企业虽然具< /p>
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
企业内部 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
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 br>(
3
)洋务运动
失败的教训
:地主阶级不能 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3
、如何认识
戊戌维新运动
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p>
1
)戊戌维新运动的
意义
第一,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
高举救亡图存的
旗帜,
要求通过变法,
发展资本 主义,
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
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
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
而且在社会 风习方面
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
2
)戊戌维新运动
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 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
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 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首先,
不敢否定封
建主义。
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
未触及
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次,
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
他们大声疾
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人民群
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
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
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
3
)戊戌维新运动
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
,同时,
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
是根
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
义、封建
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3
、
辛亥革命作用,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
1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
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
是一
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 救亡图存、
振兴中
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
变。
第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 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
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
,
辛亥革命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
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
第五
,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 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
放运动的高涨。<
/p>
(
1
)
失败原因
:
首先,
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在 帝国主义时代,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
案是行不通
的。
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
大买办以及旧官僚、
立宪 派一起勾结起
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其次,
从主观方面来说,
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
没有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
不能建立
坚
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
)
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 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
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评价
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历史性巨变。
(
4
分)但从根 本上说,近代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还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后,民国有名无实,中国并没有走
上资本主义道路,因此它又失
败了(
4
分)
。
1
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
中是如何论 述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的?
1905
年至< /p>
1907
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
派分别以《民报》、
《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革命派在论战中论
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首先,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
犬”,因此,爱国必
须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
进步。其次,进行革命
固然有牺牲,但是,
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 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不能免除痛苦和
牺牲。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世救人”,是
疗治社会的良药。再次,人们在革命过程中
所付出的努力,
乃至作出的牺 牲,是以换取历史进步为补偿的。革命本身正是为了建设,破
坏与建设是革命的两个方面
。
3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
三种建国方 案
,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
终成为中国人民的
共同选择?
(
1
)
19 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1
是地 主阶级和买办性的
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
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
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 某些
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是工人阶级、
农 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
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
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
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1
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 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
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
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的建国方案。
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便是
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
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 p>
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
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
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
共产主义
。
上述建国方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 p>
但是,
从根本上说,
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 ,
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
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
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
)中国共
产
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之所以行不通,
是由
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p>
第一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 压迫的国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
,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
他没有勇气和能力 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斗争,
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扫清障碍。
总之,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
方案
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
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 上被
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
也 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
连提出
-
-
-
-
-
-
-
-
-
上一篇: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下一篇:2019广州大学考研初试复试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