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苏大文正教【】号
毕业设计
(论文)
是本科专业教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 生
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分 析、
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
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教 案环节。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
工作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
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条
例。
一、目的和要求
.
p>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实验 研究的能力、
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工作的能力、
撰写
科技
论文及学术报告的能力、
正确运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语言阐述理论和技
术问
题的能力等;
.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严肃仔细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 /p>
.
各专业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
(论文)
的教案基本要求,
并按教案基本要求开展教案工作;
.鼓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条件许可
的情
况下,推荐优秀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
二、组织领导
毕业设计
(论文 )
工作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与管理,
各系具体组织
落实
。
各系系主任应对本系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教案质 量
全面负责,具体任务为:
.成立系毕业设计
(论文)教案指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或专业建设
负责人担任,成员一般由各专业教师组
成;
.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案基本要求,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
案
指导小组成员制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和实施细则;
.组织与落实本系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
1 / 11
()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案指导小组成员审
核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组织学生选题;
()审核指导教师资格;
()负责检查学生毕
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毕业设
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批准设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
()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
()督促并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归档工作;
< br>()组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与优秀
指导教师的评选和推荐工作。
()推荐优秀学生到校外单位做毕业设
计(论文)
,并同校外单位及
学生签订联合指导协议及安全协议。
三、过程管理
(一)
时间要求
毕业设计
p>
(论文)
教案工作时间应严格按照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本科
< p>教案手册》中对各专业所规定的时间执行。
(二)工作表格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使用
学院统一制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表格。
(三)选题原则
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重要环节,
各系在进入毕业设计
(
论文)
阶段以前必须全部落实选题,
各专业按规定填写
《苏州大学 文正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
。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两周 后,
若确需调整或更改选题,须填写《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选
题变动申请表》
,经系主任或专业建设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调整或更改,第
< p>八学期第十周开始不再允许更改选题,
以上表格均须报教务处备案。
选题
应符合如下原则: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案基本要求;
.选题应尽量结合教案、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等实际需要,符合
社会发展、科学技
术进步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2 / 11
.
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 和能力上有
较大的提高,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
.
选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
原则上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 p>
确
因题目较大等特殊情况可限人合作,但必须注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部
p>
分;
.
鼓励多个指导教师联合起来 ,
共同指导多名学生,
组成毕业设计
(论
文)团队,开展团队合作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必须有一个总的题
目,每个学生必
须有一个分题目,各分题设计合理,研究内容有机联系,
能反映团队成员之间的实质性协
调与配合,
毕业设计
(论文)
团队应提交
一个总报告,同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篇独立的毕业设计(论文)
;
.学生自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经指导教师审定;
.选题应提前准备,把握好内容、难度、时效,所有选题须经系主任
或专业建
设负责人审核后方可正式列入选题计划;
.
鼓励选择具 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和隶属科研项目的课题列入本科
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计划;<
/p>
.对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要求完成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题目时,
p>
选题涉及的设计内容必须符合学生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每届学生的选题应尽量避免重复,保持较高的更新率。
(四)指导教师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
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由系主任或专业
建设负责人聘任,
一位教师指 导学生人数一般在人以内,
文科最多不超过
人;
.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或相当技术职称)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实
践
经验的教师担任。助教不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可视工作需要有
计
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培养他们今后独立指导的能力;
.推荐到校外
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实行“双导师制”
,即应由系主任或专业建设负责人聘请相关单位相当于
讲师以上职称的科研、
管理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
同时指定
本
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
以便掌握进度和要求,
联系、
协调有 关问
题;
.在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必须做好
充分准备,周密安排进度计划,
3 / 11
指导学生仔细填
写《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
.
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论
文)的教案基本要求、
各阶段的任务、答辩评分办法向学生宣布,使学生
做到心中有数;
p>
.指导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按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各阶段的任务,着重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包办代替,
也不放任自流。
指导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
注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
育和个性培养,做到教书育人;
.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的进度和质量,注意考
察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态
度、出勤等,
学生的学习态度、
纪律表现等将作为毕业设计
(论文)
结束时评定成绩的
参考依据;
.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检查和答疑,
文科专业每周 每生不得少于
次,其它专业每周每生不得少于次,每次对学生指导不得少于小时;
.
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
(论 文)
报告,
格式要规范,
内容要详实,数据要如实,图形
要工整,文字要流畅;
.
指导教师督促学生于答辩前两 周完成定稿,
审阅后撰写评语、
评定
成绩并装订成册。<
/p>
指导教师将所指导学生的论文正册,
于答辩前一周交给
评阅
老师评阅,并给出评语和成绩;
.
指导教师需指导学生 熟悉答辩过程,
提高表达能力,
督促学生做好
答辩前的各
项准备事宜;
.
指导教师有责任向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的 毕业设计
(论文)
公开发表。
(五)学生守则
.学生根据公布的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计划,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进
行选题,在题目确定后必须尽早与指导教师联系,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
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
计(论文)开始两周内,学生必须写出对毕业设计(论文)
所选题目的认识、文献资料查
阅情况及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等,并
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字)交
指导教师审阅;
.
每个学生必须仔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
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
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严禁弄虚作假,不得抄
4 / 11
袭他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或已有成果;
.学
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加强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如计算
机和外语能力等)
。参阅外文文献资料不得少于个外文单词,并译成中文
(外语类特殊专业除外)
。艺术设计专业允许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个外
文单词;
.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如因
不听指导造成的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均由学生本人负责;
.学生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写
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
正文字数:文科专业不得少于千字,其他专业
不得少于千字,外语类专业不得少于千字;
.
学生在毕业设计
(论文)
< p>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请假。
如遇特殊情况,
需本人提
出书面申请,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或专业建设负责人审批后方
< br>可准假,
并报教务处备案。
无故旷课三天以上者或累计耽误时间超过毕业< /p>
设计(论文)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答辩,成绩以零分计;
p>
.学生在答辩前两周,应将毕业设计(论文)定稿及相关表格装订成
正册交指导教师审核评分;
.学生需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份
(苏州大学校级优秀毕业
设计(论文)需另提供论文浓缩稿一份)交学院保存;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不及格者可申请随下一
年级同专业重做,
重做申请需经系主任或专业建设负责人批准,
报教 务处
备案。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低于分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学生也可延
长学年后申请随下一年级同专业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
(六)检查与评估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与评
估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措
施之一,必须使这一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p>
.各系要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指导老师明确毕
p>
业设计
(论文)
的目的、
任务、
规定、
进度、
纪律,
充分做好毕业设计
(论 p>
文)工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各系毕业设计
(论文)教案指导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
初期、中期和后期检查;
初期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