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马人影评
导读
:
牧马人影评(一)
< p>1979
年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热开始暗流汹涌起来。最早出国
的包
括两部分人,第一是公派出国留学进修的科学家、学者、研究人
员和教授;
第二是一些有海外关系的普通百姓,
他们大多是靠海外亲
友提供经济担
保,然后以继承财产或是自费留学的名目跨出了国门。
当时中国物质生活相当匮乏,
与海外差距极大。
文革时期,
国门紧锁,
老百
姓对老外怎么过日子毫无所知,自然能够安贫若素,胸无旁骛。
可一旦国门洞开,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诱惑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蜂拥到
人们面前。
很多人在文革中受了不少痛苦和委屈,难免对国 家有些怨言,
一旦走出国门,便不愿意再回头。对此,邓爷爷曾大声疾呼,要正确
对待历史遗留问题,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可
有
人不是这个问题,
他们纯粹是难敌物的诱惑,
觉得外国人放个屁都
是香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举例说吧,上海有个女演员(恕我
不便透露姓
名)
,人长得漂亮,戏演得也不错,原本有机会大红大紫,
可自己偏偏不
争气,跑到涉外宾馆与老外睡觉,让公安逮了个正着。
不但弄得自己身败名裂,
还让社会舆论对那些通过种种途径与老外打
交道的人产生了误解。
于是,在正统舆论中,海外关系与出国热便被与 是否爱国的政
治倾向扯到了一起。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是:
“子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
贫”
,以 此来勉励那些有机会放眼向洋的人们,不要忘了身后贫穷落
后的祖国!这个大概就是张贤
亮写小说《灵与肉》的历史背景之一。
上影的文学编辑看了这部小说,联想到《天云山传
奇》的空前成功,
便决意说服张贤亮对小说进行电影改编。
没想到张贤亮死也不肯,他对编辑说,你们可以 找人来改,我
没意见。可我决不改自己的作品。没办法,上影只好求助于河南著名
作家李准。李准是爽快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他来到上海,住在
上
影招待所里。谢晋来看老朋友,久不见面,两人少不了推杯换盏喝
个痛快。一南一北两人
都是大嗓门,性格豪爽外向,酒过三巡,兴致
盎然,
动静也就不知不觉大 了起来。
服务员被他俩的惊天动地给吓坏
了,以为他们喝多了打起架来。
李准这边写着,谢晋那边开始 选演员。八一厂的朱时茂不知道
怎么得到了消息,
便写信给谢晋毛遂自荐 ,
谢晋调出老茂演过的片子
一看,觉得演技卖相都过得去,就拍板用他了
。对于女演员,谢晋有
点发愁。剧情提示说,李秀芝刚刚逃荒到敕勒川的时候,只有
16
、
7
岁,还未成年,
而上 影自己的演员不是年龄偏大就是太过洋气,不适
合演这个一身土疙瘩气的川妹子。
考虑到这一点,
谢晋决定这次启用
新人。
他们来到中戏表演班,让所有学生都来做小品。 年纪轻轻的丛
珊刚一出场,便被谢晋收入法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是看中丛珊
的演技,而是看中了她的眼神。那时候丛珊年纪尚小,见了生人眼里
总
有一丝躲不过的羞涩和惶恐,
显得无比青涩和单纯。
大概这就是谢
晋心目中李秀芝应该有的神态吧。
进入剧组以后,
有一场与朱时茂亲
热的戏,谢晋要求丛珊把头扎到朱时茂
怀里,撒娇地蹭上几下。可排
练时丛珊怎么演也不到位,几次下来,老爷子不高兴了,冲
着丛珊大
发雷霆:
“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动作也做不来?”
< p>。小丫头片子当场
就给吓哭了,指着朱时茂的前胸呜呜地狡辩说:
“ 他那里有好多毛!
”
影片开机在即,没想到又遇到了麻烦。据说上海电影局有位主
要领导对这个题材持
有非议,不同意开拍这部表现“老右”的影片。
有一天,
上影厂党委书记 丁一到北京电影局开会,
碰到文化部副部长
陈荒煤。陈好意对丁一说:<
/p>
“听说你们又要拍一部右派的片子?《天
云山》
的苦头还没 吃够啊?上面领导不喜欢这种题材,
你们还是要加
小心!
”丁一一时被说得六神无主,只好赶回上海来商量对策。陈的
话,到底算是对影片的正式
意见,还是随口说说?如果是前者,陈并
没看过剧本,按规定,没看过剧本是不能随便发
表意见的。那就是后
者?
为了慎重起见,徐桑楚老厂长让时任上影总技师的韩尚义给陈
< br>荒煤打电话探探口风。结果没找到陈,只给陈的秘书留了口信。意思
是,如果陈对
影片有进一步指示,可直接电话通知上影;如果没有电
话来,就视为同意拍摄,剧组就不
再请示。结果等了一个礼拜,陈并
无电话打来。于是,厂里决定,按时开机。
剧组一班人马奔赴宁夏,来到祁连山下的 外景地山丹军马场。
转眼一个月过去,一切顺利,人们悬起的心慢慢落了地。可天有不测
风云,剧组这边拍摄正在快马加鞭,上海总部却忽然后院起火。前面
说的上海电影局那位领导,见上影不顾他的反对,执意
开机拍摄,心
里有气,便向上海市委写了一份报告,说上影不顾文化部领导意见,
坚持拍摄右派电影。
时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昕看了报告后没有表
< p>态,说这个事情你们电影系统自己看着办,市里面不便过问。
听了这话,电影局那位领导开始有持无恐起来, 勒令丁一代表
上影到电影局做检讨。丁一抗命不从,说现在是厂长负责制,开不开
拍我这个党委书记说了又不算,干嘛让我来顶这个缸?双方僵持不
下。
消息传开,
剧组创作人员的家属先乱了阵脚,纷纷发电报到宁夏
外景地,
让剧组里的家人多加小心。
这种情况下,
剧组自然乱了方寸,
一时间人心浮动、
惶惶不可终日,
那还有心思拍电影。
谢晋控制不住,
只好叫了暂停。
上海这边正是激战尤酣的时候。刚从外地赶回来的老厂长徐桑
< br>楚,立马出来收拾残局。他约了张骏祥、丁一和其他几个厂领导,到
市委向陈昕做
申诉。
陈昕说,
你们什么意见?几人一致表示没有问题,
可以继续往下拍。陈昕回答:
“既然你们定了,那就拍吧。
”厂长还是
< p>放心不下,继续请示说,部长是不是看一下剧本?陈昕也没反对,让
他们留
下剧本,回家去等消息。
就这 样过了三天,到第三天晚上,陈昕一个电话打到徐桑楚家
里,干净利落嘎嘣脆,就一句话
:
“剧本看过了,很好,拍吧!
”事后
徐桑楚才被告知,
剧本最后到了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汪道涵手上,
汪领导看完剧本,给予了肯定。这才给
徐桑楚一行吃了定心丸,又马
不停蹄地赶往宁夏外景地,
将市领导对剧本 的态度向剧组人员做了传
达。原本
以为剧组人员会很高兴,可折腾了半天,谢晋他们连高兴的
劲儿也没有了。
谢晋愤愤地说:
什么时候中国人这种政治过敏症才能
算是一个头?听到
一点风声,自己就议论纷纷,先乱了阵脚,这种风
气再继续下去怎么得了!
影片拍摄完成后,为了保险起见,徐桑楚厂 长特意从上海市委
请了四百多位处级以上干部参加审片。上到市委书记、市长、下到部<
/p>
长、处长,把个锦江小礼堂塞得满满当当。影片放映完后,经过一段
短暂的沉默,
全场忽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坐在中间的复旦大学校
< p>长苏步青教授,激动得高声大喊道:
“好戏啊!真是一部好戏!好久
没看到这么好的戏了!
”
宣传部一位干部兴奋地拉着徐桑楚说:
“这个
片子一定要报今年的金鸡百花奖,肯定能把大奖拿回来!
”
后来,老厂长跟谢晋一商量, 决定今年还是先不报了。因为上
影已经报上去的《喜盈门》正是
82
年金鸡百花的得奖大热门,
《牧
马人》再上去,怕出现上影作
品自相残杀的局面。事实证明,当时的
这个判断是正确的,这年百花奖最佳影片正是《喜
盈门》
。而《牧马
人》推迟了一年申报,也夺得
1983
年百花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
两个重量级奖项。
牧马人影评(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 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影片《牧马人》并不是所谓的鸿篇巨制 ,但那低
沉的吟诵声却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
影片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去美国、落实华侨政策后回国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