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浦项科技大学东方学读后感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1 22:15
tags:

-

2020年12月11日发(作者:邱德根)




读《东方学》




内容摘要:

西方和 东方(更准确的说是伊斯兰东方)

,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明显的界限,同时


也有着不同的政治和历史文化传统。

东方,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西方的殖民地,

被西方所


控制,

除了政治上的殖民、

经济 上的掠夺之外,

西方通过建立对东方的话语霸权,

描述的是


一个作为西方文化附属物、

被建构的东方,

东方成为一个被

“东 方化”

的东方。

萨义德在

《东


方学》

一书中,

对东方学的内涵、

谱系进行了一次详实的梳理,

是对东方学的一次深刻的批


判与反思。



关键词:

萨义德

东方学



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读完了萨义德的《东 方学》一书。因为对中东历史和文学评论


知识平时涉猎极少,

积累十分有 限,

所以读这本书感觉明显跟不上作者的步调,

就像至身于


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之中,

周围是陌生的人、

陌生的历史故事以及陌生的学术术 语,

读起来


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前一秒刚看完,后一秒马上忘到脑后 ,时而走马观花,时而神游云


外,待到猛然回过神来,顿觉万分惭愧,于是继续硬着头皮 往下读,如此反复,历时将近一


个月,终于“跌跌撞撞”地“翻完”这部后现代殖民主义 理论的大作。不能说完全理解了作


者的思想,很多地方仍然似懂非懂,因此只能“厚着脸 皮”

,就个人在读书过程中的一些”


碎片化”的领悟简单地谈一下所读心 得,只希望不要偏离太远。


一、萨义德其人


《东方学》的作 者爱德华·沃第尔·萨义德

Edward

?

W< /p>

?

Said

)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


家与批评 家,

1935

年出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富裕家庭,在巴勒斯坦和埃及受到良好教育 ,


后移民美国,先后在普林斯顿、哈佛获得学位。之后,他一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萨 义德


一生著述颇丰,著有《东方主义》

《文化与帝国主义》

《报道伊斯兰》

《最后的天空之后》等。


作为一位生于阿拉伯世界,< /p>

而后又在西方文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学者,

萨义德内心无疑充满

了种种矛盾,

一边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阿拉伯世界,

一边是成就他同 时也压抑着他


的第二故乡——美国。

因此,

萨义德一生都 置身于东西方语言、

文化和认同的交错之中而

“不


得其所 ”

。他生为阿拉伯人,却是基督徒,在他立身扬名的美国,一些西方人和犹太人斥之


为“恐怖分子”

,而在他难以割舍的中东,极端分子却将他列入“黑名单”

< p>。正是这些复杂的


政治经历和多重的文化身份,才造就了萨义德的个性与学术。


1 978

年,

《东方学》

Orientalism



一书问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这本书被 翻译成


20

多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风靡一时的学术畅销书。 在这本书中,萨义德详细


梳理了东方学的谱系,

作为一个文化批评家,< /p>

他以冷峻的西方视角,

怀着东方人的心态去努


力地塑造了一 个西方文艺中的东方形象,

以一己之力,

单枪匹马开创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新


时代。


需要指出的是,

《东方学》 一书的写作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潮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国内也有学者译为“赛义德”

,如谢少波、黄刚等 翻译的《赛义德自选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99

年;张跣的《赛义德后殖民理论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等等。本文采用“萨


义德”这一译法。



在中国学界,

Orientalism

”一词习惯上译为“东方主义”

,但萨义德所谓 “东方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含


义(学术研究学科、思维方式、权力话语方式)

< p>,由于汉语无法用一个词囊括这三种含义,所以该书的译者


采取变通的方式,对三者 不加区分,将“

Orientalism

”通译为“东方学”或“东方主义”

。王宇根的译本选


择“东方学”作为“

Orientalis m

”的译名。参见【美】爱德华·

W

·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 学·绪论》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 9

年,第

3

页。







后现代主义发端于哲学与建筑学领域,

后逐渐扩大至历史学、

教育学、

文学批评学等几乎各


个学科。

后现代主义者对现 代化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主张打破传统的“中心观”

和等级制

< br>度,原先处于边缘地带的理论则不断向中心靠拢,并逐渐形成一股日益强烈的“去中心化”


和“重建中心”的势头。西方学界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


长期以来对东方社会的话语霸权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质疑和挑战。

《东方学》即是在这 一背


景下成书的,

“去中心”的影子在该书中随处可见。


二、

《东方学》内容及评述


什 么是东方学?东方学的内涵有哪些?萨义德在该书的绪论中给出了解释。

他认为,


方学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

最易于为人接受的是其 作为学术机构的一个学科的含义;


次,东方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大 部分时间里,

the Orient

(东方)是与“

the Occident


(西方)

相对而言的,

东方学的思维方式即以 二者之间这一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区分为


基础。有大量的作家,其中包括诗人、小说 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经济学家以及帝国的


行政官员,

接受了这一东 方、

西方的区分,

并将其作为建构与东方、

东方的人民、

习俗、

“心


性”

mind

)和命运等有关的理论、诗歌、小说、社会分析和政治论说的出发点;第三个含


义是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

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

萨义德借用福柯关 于

“权力


话语”的理论,将东方学作为一种话语进行考察。




全书共分为三章,

作者分别东方 学的范围、

东方学的结构和再结构以及东方学的现状三


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在第一章《东方学的范围》中,萨义德首先回顾了

1 8

世纪中期以前西方对东方、伊斯


兰、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的再现。在他看 来,拿破仑对埃及的入侵、

20

卷《埃及志》的出版


以及 苏伊士运河的开掘,

这些都是东方主义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志,

象征了物质的和 文本


的欧洲对东方进行的以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为特征的宰制。

为了揭示 东方主义的传统、

话语


和机制是如何介绍的,萨义德介绍了两个重要的概 念“想象的地域”和“文本性的态度”


在他看来,

东西 方的所谓地域划分可能完全是任意的、

想象的,

想象的地域和历史对与其相


近的东西和与其远隔的东西之间的距离和差异进行了夸大的处理,

并从而使其对 自身的认识


得到加强。

由于人们往往宁愿求助于图式化的权威而不愿意与 现实进行直接接触,

这就使得


所谓权威的文本“不仅能够创造知识,而且 能够创造它们似乎想描写的那种现实。




第二章为

《东方学的结构和再结构》

在本章中,

萨义德讨论了从

18

世纪后

30

年到

1870


年前后的所谓“现代东方主义”

。在他看来,

19

< p>世纪东方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将有关东


方的基本观念“纵欲、专制的倾向、乖戾 的思维、不求准确的习惯、落后”

,凝固为独立的、


牢不可破的连贯整体 。

在对东方学话语的描述中,

萨义德强调了二元对立原则的出现,

在他


看来,

正是经由二元对立原则,

西方在同东方的关系 中总是处于优势地位。

他指出,

东方主


义服务于西方对东 方的霸权统治的主要方式就是——成为西方属下的他者。

萨义德在很多人


的作品中都发现了这种以优劣对比为基调的二元对立模式的存在,如福拜楼。萨义德认为,


这种优劣的对比代表了东西方力量关系的一种模式,也表明了实现这种关系所使用的话语。

东方主义类似的设想还包括:

关于一切东方事物的假定的代表性,

强加给东方 人的集体性身


份,

与东方文化相一致的稳定的共时性,

以 及东方人不能表述自己、

必须由其他人表述的设


想。

通过 这一系列假设与想象,

东方主义的话语构成并且制造出了东方。

这种话语的功能就


是打开知识和权力之间的通道,

从而产生出一系列进行干预的节律,

包括经济、

政治、

宗教、


管理甚至军事等各个 方面。

于是,

学术上的东方主义在作为机制发展起来的同时,

实际 上野


作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结构建立了起来。


在第三章《东方学的现状》中,萨义德考察了

20

世纪的东方主义如何成功地实 施其对





【美】爱德华·

W

·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东方学·绪论》

,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9

年。


【美】爱 德华·

W

·萨义德:

《东方学》

122

页。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1 22: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2405.html

东方学读后感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