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师范大学辅导员、团委书记典型案例研究
学院:
商学院
【案例名称】
:对大学生退学现象的思考
【案例类型】
:学习指导
< p>
【案例时间】
:
2012
年
9
月
【关
键
词】
:大学生、退学、辅导员、适应
【案例描述】
:
2012
p>
年
8
月
30
日,新生报到的第二天,刚 从吉林市过来报到的学生小沈找到我,跟我说:
“老
师,我不想在这念了
,我要退学,回去复读。
”听到这话我就很惊讶地问:
“为什么刚来报到就要退学
呢?”他说:
“我就是不想读这个专业,我高中时学的理科,我就想学物 理,我一开始报的是物理系,
没有被录上,是后来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
”在与其父母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来自农村,家里
就希望孩子能到大学读师范专业
,
将来有个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他们对工商管理这个专业不太
了解,
不知道学了四年之后出来能找什么工作,
就业前景怎么样, p>
所以整个暑假就在犹豫要不要去复
读,
来了之后孩子就下定决 心要回去复读了。
在交谈的过程中,
我也给他讲了近年来我们学院的就业
情况,
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在给他办退学费时,
他碰到了一个吉林的老乡学姐,
在她的讲解劝说
下,这名学生最终还是
决定不退学了,现在该生学习、工作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
2012
年
9
月
5
日,军训的一天,又一个 学生小辉突然找我,跟我说他要退学。我当时也很惊讶,
担心会不会是因为军训强度太大
或者是气候原因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后来经过交谈了解到,
该生家中有很多人都
患病,
所以他从小就立志学医,
原本报的是其他学校的医学院,
也 是被调剂到我
们商学院的。
跟他家长沟通后,
家长也同意 其退学回去复读。
经过反复的劝说该生都坚定自己的想法,
后来就带他去
教务处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并把他送走了。
【原因分析】
:
这两件事情发
生后,
我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
我通过总结这两个学生的情况和其他高校其他年
级的学生退学情况,
阅读大量的资料,
从学生及家庭、< /p>
高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生退学的原因:
(一)个人及家庭原因
1
、没考到理想的院校或者专业不喜欢
本案例中的两名学生,
在高中时期就非常优秀,
但是因为在高考中发挥失 常,
被录取的院校和专
业不是自己所希望的,
自己也一直 在犹豫要不要来读,
到学校后学习的情绪不高,
一旦遇到一些阻力
开始慢慢滋生悔意,就会有再继续学习下去只会是浪费时间的观念,感觉是埋没自己的才华和特长,
p>
于是就向学习提出退学回去复读。
2
、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适应
应当今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比重,
他们大多依赖性较强,
自我约束力、
抗干扰能力和生
活自理能力差,
进入大学,
缺少了父母的照顾,
而高校在管理和教育上强调个人自觉和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生活方式、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个人情感问题等等,都要自己独立解决,如不能
尽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就将被淘汰。
3
、人生观、价值观模糊,人生志向缺乏
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
加之中 学错误的教育方式,
很多
学生上大学后,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造成无
目标、无追求,人生志向严重缺乏,不知道自己该做
些什么。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导致迷惘
,学习不刻苦,缺乏竞争意识、无故旷课、谈恋爱、沉迷于网络
游戏,稀里糊涂过日子,
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习,以致于最终导致退学。
4
、心理问题严重
从事心理咨
询的一位专家估计,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至少
50
%的大学生有心 理
障碍,
只是轻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
大学生已经成为 心理弱势群体。
主要表现在期望值过高,
引起
失落心理;
环境生疏,诱发防范心理;激烈的竞争,造成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心理发育跟不上生理
发育;目标失去导致迷茫心理等。
5
、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发生突然变故
部分同学退学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家庭突然发生变故所致,
虽然国家出台了不让任何一 个大学
生因为贫困而失学的政策,
且有国家奖学金、
国家 助学金等资金投入,
但大学生因为贫困而退学的现
象还是时有发生,
p>
究其原因是国家政策没有落到实处,
高校收费过高等,
大学生为了减轻 家庭的负担,
而选择退学。
(二)高校原因
1
、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不能令人满意
随着大学扩招,
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高校的教学力量的提高却 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
导
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加之高 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停滞,
教师上课照本宣科,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任
然大行其道,
学生虽有空闲时间,
却不懂得独立思考,
< p>学校学风差,现实中的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相
差甚远,由此,产生失
望情绪,继而退学。
2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开设的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缺乏市场性和 灵活性,
很多学生认为上
几年大学,还不如学一门技能来的有用。
(三)社会原因
1
、大学生就业难。
尽管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相比各行
业人才需求总量而言仍然不足,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
大学毕业生
“就业难”
的现象口益凸显。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些大学生感
觉前途渺茫,
学习没有热情;
有些 大学生认为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
还不如退学去创业工作。
据调查,
-
-
-
-
-
-
-
-
-
上一篇:高校受处分学生“再教育制度”的构建思考
下一篇:一二九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