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师承教育自我鉴定
导 语: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医院各项工作中,
人才培养始终是重中之重,
上述各项工作的实施,
给医院培养高水平
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中医师承教育自我鉴定,
< p>欢迎阅读参考。
光阴荏苒, 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
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
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 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
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 子里,
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
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
他善于 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
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
跃了思维,开阔了
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p>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
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
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 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
医学。有人认为,中医
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
,
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
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 /p>
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
1000
多年
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
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
用较
大,
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
< br>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
不错的效果。师
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
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
,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
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
待考试时 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
便大
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
无乐趣可言。而今,跟
从尹老师临床实践,
以医好病人为目标,
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
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
是一门经验医
学,
讲究的是辩证论治,
目前的跟师模式恰 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
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 /p>
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
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
于现代医学,主张
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
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 p>尹老师
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
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从医十八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
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故
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
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
今年有
幸能师承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陈老师,
通过老师口传心授,
精 心
指导,耳濡目染,
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 /p>
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
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 p>
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
用好中医,
传承好中医。
< p>通过半年多的学习,
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以大医精诚为念,矢志利益苍生”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
,
先治 其身
;
欲治其身者
,
先正其心
;< /p>
欲正
其心者
,
先诚其意
,< /p>
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除了
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
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陈老在“仁心、
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
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
耐
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
< br>查和药物;
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诊治
....
老师的言 传身教深深的
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
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
求
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
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
二、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理论联系临床。
理论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因此,
在实践中不
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
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中医
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
治法等基本理论,<
/p>
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
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
涵、
p>
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
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
提高,
从而指导临床,
开拓创新。
当然,
熟读、
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
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如对《伤寒论》
、《金匮要略》、
-
-
-
-
-
-
-
-
-
上一篇:中医师承结业自我鉴定
下一篇: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_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