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浅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实体化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3 18:21
tags:

-

2020年12月13日发(作者:窦威)





浅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实体化


马强

郑志雯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adqma@



摘要

:实体化程度不高是阻碍高校重点实验室取得高水平原创性研


究成果的重 要因素。在对高校重点实验室实体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的


基础上,提出以研究经费为调控杠 杆实现场地、设备和人员的不求


所有,但求所有,从而实现高校重点实验室实体化的可行 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实体


< p>

1984

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启动了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2004

年正


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

152

(不包括参与国家实验室筹建的

8

个国家重点

< p>
实验室)

,其中依托或部分依托高校建设的有

93

个 ,约占总数的

61%[1];2003


年正在运行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

157

个,还有

44

个正在建设中。这一批依托< /p>


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高校高水平科学研究的组织和优秀科学家的聚


集与培养,使高校成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2]。

< br>制订中的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确立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建大


基地、

大团队的思路,

这标志着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与此同


时,

以建设世界一 流大学为目标,

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基地建设为 主要载体的“985

工程”二期建设也在各相关高校全面铺开。显然,


在 凝炼学科方向,

汇聚学科队伍,

构筑创新基地等方面已先行一步,

并取得了初


步成果的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有义务、

有条件、

有能力在这一新的阶段肩负起更


为重大的责任,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创建世界一流 大学,为国家社会、经济


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

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高校重点实验室与世


界一流研 究机构相比,

与依托科研院所建设的重点实验室相比,

科技创新能力和

< p>
学术竞争力相对较弱,

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

原创性成果相对较少,

差距是客观


存在的。

从表

1

可以看出,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论文和专利的室均产出方面都


落后于 依托研究院所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国家级科技奖励方面,

虽然室均


1





数较多,

但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

(主要反映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的数量


仍劣于依托研究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校重点 实验室要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


系中的中流砥柱,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 程中承担起排头兵的角色,

就必须正


视这一差距,查找问题,寻求解决之 道。


1 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2

年成果情况


国家级


国家重点


科技奖励


依托机构类型


实验室数


总数

室均数

总数

室均数

总数

室均数


研究院所

48

2617

54.5

221

4.6

7(5)

0.14


高等学校

93

3393

36.5

244

2.6

21(4)

0.22


注:< /p>

括号中数字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成果数量,

本表根据2002年国家重点实


验室管理信息统计资料汇总


[/stat/?year=2002]



国际刊物论文

获发明专利


一、高校重点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高校重点实验室

20

年的发展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明确的


研究方 向,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目标,其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


国际化程度普遍 较低;科技资源丰富,但资源的实质整合难,力量分散;有明确


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

但管理松散,

外部自主性和内部自主性弱,

调控能力差

< p>
[3][4][5]。管理和运行上的这些问题使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多学科交叉协同研究

< p>
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承担国家重大、

重点科学研究任务较少 ,

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原始性创新成果不多,

学术水平提 高不明显。

不解决这些问题,

高校


重点实验室就难以在高 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承担重任。


二、高校重点实验室实体化程度不高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条明确规定,

实验室是依托大


学、

科研院所和其他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机构建设的科研实体,

具有相对独立的


人事权和财务权。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 行办法》有更为具体的规


定,

重点实验室是依托高等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 的科研实体,

依托高等学校要赋


予实验室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 /p>

为独立的预算单位,

在资源分配上,

计划


单 列,

与院、

系平行。

以上两个文件均要求将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 的重点实验


室建成科研实体机构,

也就是说,

重点实验室 是经过一定程序批准,

有单独名称、


印章、职责、任务、内设机构、人员 编制、实验与研究场地、仪器设备和一定数


2


< br>



量可支配研究经费的以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 产权为目标的研究机构


[6]。


要求重点实验室作为一个科研 实体机构存在是现代大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符合科学研究工作自身规律的。科学研究 的本质是知识生产,其具有智力性、


创造性、探索性、继承性、交流性等基本特点,在小 科学时代,由于科学目标的


单一性和科学劳动的简单性,依靠科学家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 知识生产的目标,


而在现代大科学时代,

随着科学问题和科学目标的日益 深入和复杂,

科研工作所


需投入的日益庞大,

这就意味着 没有科学共同体的帮助,

没有交流与协作,

没有


昂贵科学 仪器设备的支撑,

仅仅依靠科学家个人的冥思苦想是无法完成知识生产


的 任务的,

这同时也意味着科学劳动的社会化程度必然是越来越高,

因此,

要有


效实现知识生产的目标就必须将知识生产的过程组织化,

而以 目标为导向、

科研


组织机构健全、

制度完备、

< p>科技人力资源搭配合理、

设备先进的实体研究机构正


是知识生产过程 组织化的有效载体。

因此,

实体化的重点实验室有利于科研工作

< br>的组织和协调、

有利于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有利于交叉科学的研究、< /p>

有利于


科学共同体内的交流与合作、

有利于充分利用昂贵的 仪器设备、

有利于国家重大


科学目标的实现。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综观国 际、国内成功的科学研究机构,无


一例外都是目标和责权利明晰、

对科学 研究所需人财物具有调配权、

在遵循学术


自由准则的同时,对实验室研究 工作内容及其绩效评估具有决定权的科研实体。


既然重点实验室能否成 功运作,

能否取得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


权的关键在于重点实 验室能否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的科研实体按照科学发展和


科学研究的规律独立运作,

那么,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实体化程度又如何呢?我们


认为,< /p>

大多数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很大程度上仍是虚拟的科研机构,

这主要反映在

< p>
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重点实验室没有可自主支配的实验场地


高校重点实验室多是在学校院有实力较强的学科或教研组的基础上,

组合相


关优势科技资源组建而成的。

其名义上的实验场地实质上归相关学院支配,< /p>

并已


被分配给原有的学科教研组或学科团队使用,

这是既成 事实,

实验室对这种既成


事实只有被动接受,

而没有主动 调控这些实验场地的实质决定权。

限于场地问题,


实验室是很难自主开展 新的研究课题的,

也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科的交叉,

影响了


3





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重点实验室没有可自主支配的仪器设备


同实验场地的 情况类似,

重点实验室成立时的仪器设备多为各学科教研组或


学科团队用 自有科研经费或学校学科建设经费购买,

实质上归各出资教研组或团


队支 配使用和维护,

实验室在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上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而用


实验室建设经费新添购置的仪器设备,

实验室由于没有可支配的实验场地,

也没


有可维护这些仪器设备的实验研究人员,

这些设备也只能 放在各相关研究方向的


教研组并由其负责维护,

这样一来,

实验室实际上也就丧失了对这些名义上属实


验室所有的仪器设备的控制权,

< p>仪器设备共享和根据研究任务灵活调配也就只能


是一句空话了。


3、高校重点实验室没有可自主支配的科技人力资源


总体上看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基本上都隶属于学校的各学院,


其研究和教学工作绩效 评估、

福利待遇、

奖惩、

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等与个人利


益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均在学校和学院的组织和制度框架内进行分配,

没有人员< /p>


编制的重点实验室对此可以说是毫无发言权,

也就是说,

重 点实验室的固定研究


人员实质上并不受实验室支配,

实验室在其研究方向 上并没有多少影响力,

只能


是任其发展,虽然这可能对实验室的总体发展 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的影


响。


4、高校重点实验室基本没有可自主支配的科学研究经费


目前 看来,

高校重点实验室可自主支配的科学研究经费仅仅是从运行费中划


出 来的那一点点开放基金课题经费。

实验室名义上的科研经费多是研究人员通过

直接申报

(申报课题不需要经过实验室的评估)

国家、

部门和 地方的各类竞争性


科技计划而获得的研究经费,

研究经费的使用用途、< /p>

开支范围等必须严格按照研


究合同及其预算执行,而且只有项目负责人才有 这些研究经费的支配权。因此,


重点实验室可自主支配的用于开展符合实验室既定研究方 向和研究目标的经费


几近于无。


综上所述,高校重点实验室除 单独名称、印章、职责、任务等形式上的实体


机构要素之外,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场 地、设备和经费等实实在在的实体机


构要素方面都是虚拟的。

没有这些实 际要素的支撑,

高校重点实验室就无法对研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3 18: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4684.html

浅论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实体化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