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与对策
p>
摘要:
近年来
,
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毕业生 数量逐年增多
,
大学生面临严峻的
就业形势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
需 要政府、企业、
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大学生就业 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从分析当前大
学生就业现状入手,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
题,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
大学生
;
就业
;
企业
;
经济发展
前言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
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p>
,
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
随着大< /p>
学生的就业压力的加大,在校学生的迷茫更是增大,
;
解决 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人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
,< /p>
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
具有
现实
意义。
一、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屡次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2013
年高校 毕业生将达到
700
万人,社会就业压力很大,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
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失
业率将进一步加剧。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就业总量不
断增大。因此,大学生就业
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
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 效性、
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
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
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
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择业
< br>与就业。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
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
忙于各类社团活动,
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
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 盾面前束手无策,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这些方面的忽略使择业、就业时走很多弯路
。
2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拍
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据
2005
年全国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仅占总人
1 21
的
5
.
18
%.而发
1
达国家占
p>
20
%以上。到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达
N3800
美元左右时,需要
10
%左右
的大专以上人才。
绝对数是
1
< p>.4
亿人。
现在我们这个数字是
6300 p>
多万,
2020
年要比
现在增加
7000
多万。也就是说,从现在到
2020
年,我们年均需要 增加
600
万左右大
专以上的毕业生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
(2005
年中国人才报告》显示,
2010
年我
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
2000
万人。这个数据分析 反映出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合理导致某些专业领域的
大学生多了。
2
、
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有的在校大学生
“不清楚”
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
在
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我国 的教育体制多年
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
的培养。大
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也有很
多同学
并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能力,且缺乏自身能力与实际就业形势相联系。
3
、
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 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
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
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
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
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
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
“ 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很多同
学理想
的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
也有同学理想或期望从事的职业是经营管理类,
且期 p>
望薪酬很高。没有考虑自身能力限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势必造成在求职过程中受挫。
大学生虽然多,
不愿到基层去工作,
有业不就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 问题突出的一个原
因。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
、
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
。
大学生要将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相结合。
首先转变就业观念
,< /p>
树立新时期的就业
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
,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
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
,
小城市、
乡村等地急需人才
,
小企业、< /p>
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
人要求
;
大学生还 应树立基层意识
,
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
,
到基层锻 炼自己
,
挖掘潜能
,
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
部
,
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
;
逐步树立起
< p>“先就业、后择业、
再创业”
的职业选择策略
,
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次提高自身素质
,
掌握就业主动
权。大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科学定位.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
置.积极参与竞争,勇敢
面对挑战。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不断提高毕业生个人的素质、
能力、
专长和团队精 神。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掌握过硬的本领
,< /p>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
占据主动地位。
2
、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沟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应加强
2
-
-
-
-
-
-
-
-
-
上一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下一篇: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