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研究生如何应该对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
p>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
并就此作出造 成这种形势的分析。
最后给出
作为当代大学生
(或研究生 )
应对当今严峻就业形势的一些指导。
对现在面临就业的大学生
< br>(研究生)有重要的知道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研究生、就业、形势、指导。
【作者】
在大学生就业大军不断增加情况下,
再加上
2008
年的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真
的不
容乐观。
2007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495
万, 比
2006
年增加
85
万人
,20 08
年高校毕业生
将达到
559
万,预计 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
50
万的速度增长。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
2 007
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
2007
年全国普通高校
毕业生人数达到
495
万,比
2006
< p>年增加82
万,同比增幅达
19.9%
。由于 解决国有企业下岗
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
新成长劳动力 已进入高峰期,
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
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
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
2007
年和
2008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 /p>
使用
了
“就业寒流”
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
而根据今年的大学生就业情况来说我们只能用就业
的冬天来描述
2008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当前大学生、研究生就业形势分析
就业率
呈下降的趋势。
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
实行自主择业以来,
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
据对调查,
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他们
呼吁学
校、
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
多提供就业信息。另外,< /p>
信息
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p>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
大学毕业生反映,
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
定的实
践经验
,
有动手的能力。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 际
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就业观亟待改变。
在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
仍有部分毕业生的就 业观念陈旧,
期望值
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
,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
条件,从而出现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 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
2003
年
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
过
212
万人,
2004
年将达到
280
万人。据预测,在
2005
年应届大学生
< br>毕业生很可能达到
340
万人。
专家认为:
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
显示,
目前每年社会新 增就业机会大约
700
万至
800
万个,
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
300
万左右。就这一数据而言, 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
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
p>
也有很大拓展空间。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
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 p>
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
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
大学生异地求职,
信
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
变的问题。
二、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
高校扩招影响
、
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p>
、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
< br>高校专业设臵错位
、
学
生缺乏就
业培训机会
、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
p>
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
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
/p>
、
文科教育质量低下等等。
三、大学生、研究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
、考证存在盲目性: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看重哪 种证书”选项时全部都
选为“零”,可见企业对证书的信赖度并没有大学生想象的那么高
。原因是,如今证书种类
繁多,
加上近年来各种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p>
其中又以短期培训和针对应试的居多,
企业面对
这支日益壮大
的“考证大军”产生疑虑——持证人是否真的具有相应能力?因此相比证书,
企业更看重
个人素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
-
-
-
-
-
-
-
-
上一篇:当前就业形式分析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精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