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青海大学图书馆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1-25 01:44
tags:重点高中

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河北工业大学计算机

2020年11月25日发(作者:卫中正)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

_< /p>

图文



一、选择题


1

南京大学课题组研制出


ZnGa


2


O


4


催化材料



实现将


CO


2


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 下列有



ZnGa


2

< br>O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材料


B


.含有


2


个氧分子



C


.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


D



Ga

O

< br>元素质量比为


1

2


< /p>


2

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中,铁、氢、氧元素的化合 价都发生了变化



B


.该过程实现了太 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C


.过程


I


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

< br>3


O


4


D


.过程


II


属于置换反应



3

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 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


强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太阳能


6FeO+O


2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50s


时,溶液中 溶质为


A1Cl


3


< br>C



0-50s


,发生稀盐酸与


A1


2


O


3< /p>


的反应



D


.< /p>


100s-140s


,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 br>




4



1


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 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


合图


2


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p>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 ,有


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 /p>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酸银



6

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

R

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 现:将金属

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 表示为:


R+2HCl


2


=RCl


2


+H


2


↑),将

R

放入

ZnSO


4


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R+MgSO


4


=RSO


4


+Mg



C


R+H


2


SO


4


=RSO


4


+H


2

< p>



B


R+CuSO


4


=RSO


4

< p>
+Cu



D


< p>2A1+3RSO


4


=Al


2


SO


4



3


+3R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

< br>7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p>



A



A B



B C



C D



D



8< /p>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br>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

< br>


A



①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①灌装汽水时加压,是为了增加气体溶解的量



②碎鸡蛋壳加入食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Ca


< /p>


②缺


Ca


会引起骨质疏松



①明矾具有净水作用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



D





A



A

B



B

C



C

D



D



10

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部分液体,他先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 低处读数为


30ml


,倒


出部分液体后 ,又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


14ml


,则他实际倒出液体 的体积


( )



A


.等于


16ml

B


.大于


16ml

C


.小于


16ml

D


.不能确定



11< /p>

A



G


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A


为目


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A


B



C



D


物质类别不同,其中


C

< p>


D


中不含相同的元素,


E



F


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


“→”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

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


是吸热反应



B



C

< br>和


E


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p>


C



D


一定是稀 硫酸



D



C→A


反应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



1 2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



选项



A



B



C



实验目的



除去


NaCl


溶液中的


Na


2


CO


3



除去


CaO


中的

< p>
CaCO


3



除去


CO


2


中的


HCl< /p>


气体



实验方案



加适量稀硫酸



加水溶解,过滤



将混合气体通入


NaOH


溶液





D



除去< /p>


KNO


3


溶液中的


KCl



加适量的


AgNO


3


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3

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A



B



C



D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鉴别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除去氧化铝粉末中的铝粉



所用试剂和方法



打开瓶塞,观察是否有白雾产生



分别加入硫酸钠溶液



将气体点燃



在干燥空气中加热





A


A



下实验。



B


B


C


C


D


D



14

某白色固体


A


,含有< /p>


K


2


SO


4



NaOH



Ca CO


3



BaCl

2


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


A


进行 如



注:


BaSO

4


难溶于盐酸;


K


2


SO


4



BaCl


2


的水溶液均呈中性。据此实验可知,固体


A< /p>


中的物质


最多有



A



1



B



2



C



3



D



4




15

向硝酸银 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


中加入少量稀 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 /p>


B


.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有蓝色沉淀产生

< p>


C


.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有三种


< /p>


D


.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 有硝酸亚铁



16

小明为探究 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


M


的粉末放入


AgNO


3



Cu(N O


3


)


2


的混 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


渣和 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


现象 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


.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


M



C


.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


.加入 的金属


M


可能是单质铁



17

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的是







A



CaCl


2


HCl NaNO


3



C



K


2


CO


3


Ba(NO


3


)


2


NaOH


B



FeCl


3


NaCl KNO


3



D



KOH HCl (NH< /p>


4


)


2


SO


4



18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稀盐酸


中加水稀释



B

.一定温度下,向不

< p>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硝酸钾


< br>C

.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D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p>





A


A


B


B


C


C


D


D



19

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从混有少量


NaCl



KNO


3


中得到较纯净的


KNO


3




< p>
除去


MgCl


2


溶液中的 少量


MgSO


4


鉴别


CaCO


3


NaOH

NaCl

NH


4


NO


3


四种固体

< br>


实验设计



溶解、过滤



蒸发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加适量的< /p>


BaCl


2


溶液


,


过滤



加水



观察





A



A

B



B

C



C

D



D



20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


1



时,甲物质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1:4


< br>B



P


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 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C



t


1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 液,升温至


t


2


时仍是饱和溶液



D


.将三种物质 的溶液从


t


2



降至


t


1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21

< p>向一定质量的


Na


2


SO


4



MgSO


4


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


150.0g 3.42


%的稀


Ba(OH)


2


溶液、


100.0g



H


2< /p>


SO


4


,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 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5 .24



B



a


点沉淀的成分为两种



C

< p>
.所用稀


H


2


SO


4


的质量分数为


3.92



D


.向


e


点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 p>
22

向一定质量


FeCl


2



CuCl


2


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下列图象不能正 确反映


对应关系的是


(

)



A



B



C



D





< /p>


23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p>


A



Cu


2+


Ca


2+


CO


3


2-


SO


4


2-



C



Na


+


K


+


Cl


-


NO


3


-



B



H


+


Cl


-


NO


3


-


OH


-



D



Na


+


NH


4


+


NO


3


-


OH


-



24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


CaCO


3


NaOH

MgCl


2


Na


2


SO


4



BaCl


2

< p>
中的一种或几种


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 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固体样品中 一定有


CaCO


3


N aOH

MgCl


2


BaCl


2


,可能有


Na


2


SO


4



B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NaOH

BaCl


2



C< /p>


.滤渣


a


的成分是


CaCO


3



D

.若现象①



滤渣全部溶解



变为



滤渣部分溶解



,其他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仍能确定是


否存在

< p>
MgCl


2



25

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


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



B


镁条燃烧



C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二、实验题


26

< p>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向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


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


(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 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


____


,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 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


____


角度证明


CO


2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

< p>
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


,得到 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


(实 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


(


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 /p>


a



b


已关闭, 部分仪


器已略去


)


< br>


(查阅资料)常温下


NaOH



Na


2


CO


3


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乙醇



极易溶



易溶



易溶



微溶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温馨提示)


CO


2

< br>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


CO


2

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

< br>Ⅰ


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


CO

< br>2


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


象是

< p>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_




②把导管


d


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


a



b


,再从导管


c


端 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N


2


,目的是


____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


d


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


a


,再 把注射器


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 __


。此实验从


_____


角度证明了


CO


2





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27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


支试管分别用


A



H


编号


后,做如下实验:

< p>




1


)试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_____________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____________





2


)写出 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3


)试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__________< /p>


后,溶液变为蓝色。由


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_______





4


)试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过滤液中滴加 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


出,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


2


CO


3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由此


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__




28

< p>.

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


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




(2)

固体

A

中一定含有



(3)

溶液

B

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

Ca(OH)


2


Na


2


CO


3


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Na


2


CO


3


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aCl


2


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

B

中的溶质可能为:①

NaOH < /p>

Na


2


CO

3



NaOH

Na


2


CO


3

< br>

Ca(OH)


2


和< /p>

(

填化学式

)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 溶液

B

中的溶质


Na

< br>2


CO


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 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

B

中的溶质


一定含有

NaOH



【反思与评价】丙同学认真 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


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 为溶液

B

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Na


2


CO


3


,可能含有

NaOH< /p>

。为进一步


确认溶液

B

中是否含

< p>NaOH

,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溶液

B

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CaCl


2

< p>
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




(4)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 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


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

填序号

)



A

.一定有

NaOH



B

.一定有

Na


2


CO


3



C

.一定有

CaO


< p>
D

.至少有

NaOH

CaO

中的一种



29


< p>母亲节前夕,阳阳对妈妈给外婆购买的


“XX


< p>


苏打饼干及其配料表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在化学 课上,阳阳听老师说过,苏打是碳酸钠(


Na


2


CO


3


)的一个俗名,她再仔细阅读

< br>该饼干的配料表如下:小麦粉、小苏打



.她思考:配料 中小苏打有何作用?如何鉴别苏


打(


Na


2


CO


3


)和小苏打(


NaHCO


3


)?






下面是阳阳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


)相同条件下,


Na


2


CO


3


溶液比


NaHC O


3


溶液的碱性强;




2



20


时,


Na


2


C O


3



NaHCO

3


的溶解度分别为


21.3g


和< /p>


9.6g





3



NaHCO


3



270


0


C


时能发生如下分解反应:



2Na HCO


3


加热


Na

2


CO


3


+H

2


O+CO


2


< br>,而


Na


2


CO


3


受热不易分解.



(实验过程)



实验一:验证


Na


2


CO


3



NaHCO


3


热稳定 性的差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们按如图所示进行


实验若实验现象为


,则能得出


NaHCO


3


受热易分解,


Na


2


CO< /p>


3



热不易分解.



实验二: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


Na


2


CO


3



N aHCO


3


.你们若用广泛


pH


试纸测定相同条件下


两种溶液的


pH


,则


pH


较大的是





实验三:用


20


时溶解度的差异鉴别


Na


2


CO


3



NaHCO


3



请完成下表:(忽略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3








4








(交流总结)



1


)配料中小苏打主要起发泡作用.





2


)可以 通过溶解度、酸碱度等差异来鉴别


Na


2


CO


3



NaHCO


3




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 程.你们认为小苏打(


NaHCO


3


) 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


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 br>




30


甲乙两同学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 图所示实验:






甲同学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有气 泡发生:甲乙同学将反应完


成后试管中的溶液倒入洁净的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



(提出问题)废液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 br>(猜想与假设)猜想


1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p>
NaCl



CaCl


2< /p>



猜想


2


:废液 中含有的溶质为


NaCl



CaCl< /p>


2



HCl


< /p>


猜想


3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 p>
________


(写化学式)



(验证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则猜想

________


正确;乙同学取少量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氧化铁粉末,发现 溶液变黄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都认为将该溶液 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你认为处理该废液


的最佳方法是


_ _______




(归纳与总结)确 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________




(拓展与延伸)乙同学在实验完毕后查阅资 料得知:少量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碳


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


CO


3


+HCl

NaCl+NaHCO


3


),那么在(猜想与假设)中存


在第


4


种猜想的可能,则猜想


4


:废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31

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


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 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

无色溶液





②用

pH

试纸测①溶液的

pH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溶液的

pH

7

,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


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固



体已变质



1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


< /p>


2

)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



3

)若要 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

(填化学


式)溶液除去.


4

)该氢氧化钠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呢?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全部 变质,请写出


操作步骤、相应的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 /p>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

C


解析:


C



【 解析】


A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ZnGa


2


O


4


属于化合物,错误;


B


、一个


ZnGa


2


O


4

分子中含有


4


个氧原子,错误;


C



ZnGa


2


O


4


作催化剂,将


CO


2


转化为碳氢化合


物,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正确 ;


D



ZnGa


2


O


4



G a



O


元素质量比为(


70


×


2


):



16


×


4

< br>)


=35



16


,错误。故选


C




2



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过程中,由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化亚铁,铁元素的化合价由


+2


价、


+3


价转化为


+2


价,


有单质的氧气和氢气生成,故铁、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正 确;



B


、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 能的转化,正确;



C


、过程


I


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

3


O


4


太阳能

6FeO+O


2



,正确;



D


、过程


II


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


2


O+3FeO =H


2


↑+ Fe

3


O


4


,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 于置


换反应,错误。故选


D




3

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北京大学毕业-北京大学毕业


大学创新学分-大学创新学分


洗澡大学生-洗澡大学生


花都大学-花都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招生-南京师范大学招生


北京学法律的大学-北京学法律的大学


大学的书包-大学的书包


大学生口述-大学生口述



本文更新与2020-11-25 01: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533.html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重点高中自主招生化学试题_图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