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 014)
共
14
套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
历年真题经典试
目录
2001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
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4
2003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9
2004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2
2005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5
2006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6
2007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8
2008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19
200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21
2010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24
2011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27
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29
2013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31
2014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 32
2001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1
2019
年华中 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2001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
1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3
、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
4
、内因型发展与外因型发展
5
、硬控制与软控制
二、问答(每题
8
分)
1
、什么是亚文化?其类型
2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基本内容
3
、什么是社会流动?合理的社会流动有何社会功能?
4
、什么是社会安全阀?社会安全阀系统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5
、什么是越轨行为?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三、论述(每题
15
分)
1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
2
、社会转型的涵义与内容
2001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考研真题
2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 14)
共
14
套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
、纵贯研究
2
、层次谬误
3
、测量
4
、概率抽样
5
、民意测验
二、简答(每题
8
分)
1
、社会调查沿街一般程序
2
、社会调查研究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3
、问卷法的特点
4
、观察法的三种主要分类方法
5
、资料审核的原则
三、论述(每题
13
分)
1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2
、测量的四种尺度
四、计算(
14
分)
< br>某社区在去年的调查中其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指数平均得分为
68.5
分, 今年抽
样调查了
400
名社区成员,
生活 质量平均得分为
70.5
分,
标准差为
8.5 p>
分。
请问
今年该社区的生活质量指数与去年相比是否发生了显
著变化(计算公式
Z=
,选
择显著性水平
a=0.10
,此时,
Z01./2=2.58
)
。
3
2019<
/p>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2002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4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 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
名词解释(每题
4
分)
1
社会静力学
2
集体意识
3
法理型统治
4
社会安全阀制度
5
社会交换
二、
简答(每题
8
分)
1
、
孔德的实证社会学
2
、
滕尼斯是如何阐释社会本质的
3
、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及意义
4
、
默顿是如何对传统功能主义进行批判的
5
、
库利的
“
镜中我
”
思想
三、
论述(每题
20
分)
1
、
科塞关于社会冲突的功能思想
2
、
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为的职能与合理性
5
20
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 p>共14
套
社会学概论
一、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
1
社会角色
2
社会互动
3
社会制度
4
社会问题
5
主文化与亚文化
6
刚性社会分层结构与弹性社会分层结构
二、
简答(每题
8
分)
1
、
家庭在个人社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
、
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3
、
社会问题的特性
4
、
社会流动的类型
5
、
什么是越轨行为?越轨行为可分为那几种类型?
三、
论述(每题
15
分)
1
、
当代中国的社区类型及其特点
2
、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殊性
6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 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社会学调查原理与方法
一、
名词解释与辨析(每题
4
分)
1
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2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
3
结构式访问与无结构式访问
4
概念的抽象定易于操作定义
5
分析单位与解释单位
二、
简答(每题
7
分)
1
、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2
、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3
、
观察法的优缺点
4
、
非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哪几种?
5
、
如何制作总加量表?
三、
论述(每题
10
分)
1
、
相关关系与因果联系与区别
2
、
社会调查中主诉真实与客观真实意义
四、
计算题(第一题
10
分,第二题
15
分)
1,
武汉市某局
30
个科级干部的考评成绩情况如下表,请计算说明小张的《行 政
职业能力测验》与《心理素质测评》成绩在实际中那个排名靠前些?
小张得分
全体平均分
标准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96
76.2
328.9
7
2019
年华中 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心理素质测评》
82
74.4
127.3
(标准正态分布中,
Z=0.05
时,
φ
(
Z
)
=0.5199
;
Z=0.10
时,
φ
(
Z
)
=0.5398
)
2, 1997
年在武汉某高校的抽样调查中,
一年级新 生的平均月总支出为
324.33
元,
2001
年随机在该高校抽取
100
名大学生一年级心声,他们的月平均总支出为< /p>
386.42
元,标准差为
87
元,请说明
2001
年和
1997
年新生的消费水平是否发生 了
变化。
(显著性水平取
0.01
, p>
Z0.01/2=2.58
---------------------
----------------------
8 <
/p>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 1-2014)
共
14
套
2003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二零零三年
(注:图表是< /p>
11
列
31
行
数字一一对应
)
社会学理论
一、
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p>
分)
1
文化中心主义
2
“
镜中之我
”
3
角色失调
4
价值中立原则
5
社会安全阀制度
二、
简答题(每题
1 2
分共
48
分)
1
、
如何理解社会互动、互动有哪些主要种类
2
、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3
、
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与区别
4
、
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
三、
论述(第一题
22
分,
2
、
3
题各
25
分,共
72
分)
1
、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试作具体分析
2
、
运用解释越轨行为的有关理论,举例当代中国的越轨现象
3
、
比较分析韦伯的社会理解论方法同孔德的社会实证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9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 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
名词解释与辨析(
6
分每题)
1
自变量、中介变量、因变量
2
参数值与统计值
3
信度与效度
4
实验组与控制组
5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二、
按要求设计下列问卷的问题,并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
22
分)
题号
测量内容
封闭与开放
测量尺度
1
受教育程度
封闭式
定序
2
对上网的看法
封闭式
定序
3
智商的高低
开放式
定距
4
社会地位
封闭式
定类
5
上网频率
开放式
定比
三、
简答(
10
分每题)
1
、
理论对于经验研究的重要作用
2
、
影响样本容量确定的几个主要因素
3
、
实地研究的主要优缺点
4
、
两个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类型
四
论述(第一题
13
分 ,第二题
15
分)
1
、
因果解释与功能解释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
10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 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2
、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及其区别
五、
计算(第一题
1 2
分,第二题
18
分)
2
、某高校测试网络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先从未上网的学生中随机抽查
800
名,平均成绩(
X1
)为
520
分、标准差(
S1
)为
40
分;后从上网的 学生中抽查
1000
名,平均成绩为(
X2
)为
505
分,标准差
(S2)
为
50
分,问二者的学习成绩
是否有差别?如果有差别、
那个好些?
(显著性水平
a=0.05
、
Z0.0 5/2<
下标
>=1.96
、
Z0.05
=1.65
)
-------------------------------------
11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 01-2014)
共
14
套
2004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社会学理论
一、
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36
分)
1
自觉角色
2
社会流动
3
参照群体
4
社区
5
模式变量(帕森斯)
6
理想类型
二、
简答(
12 p>
分,共
48
分)
1
正是组织中产生非正式结构的主要原因
2
、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
3
、
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
4
、
米德
< p>“符号互动
”
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
论述 (每题
22
分,共
66
分)
1
、
韦伯与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论上的主要区别
2
、
社会学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变化的特点及趋势
3
、
分析霍曼斯交换理论与布劳交换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12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 01-2014)
共
14
套
社会学调查原理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与辨析(
每题
7
分、共
35
分)
1
命题、假设
2
自变量、因变量
3
简单抽样、分层抽样
4
指数、量表
5
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二、
设计问卷的问题,并按合理的顺序排列(
15
分)
1
、
大学生的求职愿望
2
、
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
3
、
城市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
4
、
国内市场上各种电视机产品的品牌形象
从上述研究课题
中任选一题,设计一份问卷(
8
—
12
项问题)< /p>
,并说明你的研究
目、研究假设。
三、
判断题(每题
1.5
分,共
12
分)
< br>1
、要保证更大的置信度,可以通过扩大置信区间的方式。
2
、如果社会地位发生变化,那么人的观念也必然变化,这是一个因果陈述。
3
、精心设计测量工具并不能减少测量的代表性误差
4
、总体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5
、概念的操作界定实际上是一种名义定义方法
6
、可以根据定序变量的取值,来比较等级差距。
p>
7
、无偏估计指的是所抽某个样本的统计值正好等于总体参数
13
2019
年华 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 4
套
四、
简答(每题
10
分,共
40
分)
< p>
1
、影响样本代表性的主要因素
2
、如何保证访谈的信度和效度
3
、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4
、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区别
五、
论述(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p>
、实地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和解释方式,并说明其内在关联性
2
、什么是相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时一般会用到哪些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六、计算(共
18
分)
< p>
假设某大学文科和理工科男生女生所占比例不同,各随机抽取
400
个样本,发现
文科中男生占
37.9%
,
理工科男生占
64.2%
。
设可信度是
95% p>
(一端检定
Z<=1.69
,
一端
)
,做检验假设,并作解释。
14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 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2005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互动
2
社会组织
3
社会问题
4
集体意识
5
法人行动者(科尔曼)
6
社会流动
二、概念辨析
1.
现实冲突和非现实冲突
2.
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
3.
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4.
正功能和反功能(默顿)
三、
简答
1.
简述文化的含义和特性
2.
什么是社会角色,如何处理角色失调?
3.
和为社会群体?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4.
简述齐美尔对“群体规模与交往形式”关系的论述
5.
简述迪尔凯姆社会团结理论的基本观点
6.
简述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四、论述
1.
p>
试分析韦伯、
帕森斯和哈贝马斯各自在社会行动理论上的基本观点,
并 分析相
互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区别?
2.
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15
2019
年华 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 4
套
2006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价值中立(韦伯)
2
社会几何学(齐美尔)
3
情感能量(柯林斯)
4
社会角色
5
社会变迁
6
文化堕距
二、概念辨析
1.
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迪尔凯姆)
2.
分化与整合(布劳)
3.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16
2
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
(2001-2014)
共
14
套
4.
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
三、
简答
1.
简述帕森斯的单元行动理论
2.
简述爱默森的社会圈理论
3.
简述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和一般特征
4.
简述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的关系
四、论述
请举例说明社会转型期有哪些因素引起我国社会设置功能的变化?
p>
【论述;每题
26
分,共
56
分】
1.
论述现代冲突论与历史遗产的关系?
2.
运用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