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金融二本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4 20:35
tags:

-

2020年12月14日发(作者:高树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

120

题,


每题

1

分)< /p>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


A

综合型人才

B

全面发展的人

C

高素质的人

D

德智体兼备的人


2

.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


A

20

世纪

20

年代

B

20

世纪

3 0

年代

C

20

世纪

40

年代

D

20

世纪

50

年代


3

.幼儿的性别自认大约发生在


A2-3

B3-4

C4-5

D5-6


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A

整体——系统性

B

社会制约性

C

统一性

D

能动性


5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 构作为母系统,包括__个子系统。


A8 B7 C6 D5


6

.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


A

亲子之情

B

安全感

C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

积极情感


7

.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


A

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

自我控制的产生


C

认识和了解世界

D

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

.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自我体验

B

自我评价

C

自我认识

D

自我控制


9

.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 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


__


A

阿姆斯特丹

B

丽西娜

C

普莱尔

D

米德


10

.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 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__个月之后。


A18 B21 C24 D30


11

幼儿已具有一定 的道德性评价能力,

__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


道德行为规则 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A4 B6 C8 D9


12

.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


A

教师评价

B

同伴评价

C

主观选择

D

客观标准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


A

自主活动

B

榜样示范

C

讲明行为规则

D

评价外部行为


14

.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


A

个别方面的评价

B

多方面的评价

C

内心品质的评价

D

外部行为的评价


15

.幼儿自信心的 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__


A

积极性

B

主动性

C

主观体验

D

恰当性


16

.幼儿自信心在__年龄组发展最快


A2

3

B3

4

C5

6

D6

7


17

3

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


A

外部行为的评价

B

个别方面的评价

C

依从性评价

D

多方面评价


1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


A

体验的作用

B

家庭因素

C

幼儿园教育

D

自我认识


1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形式


A

幼儿园的专门教育

B

环境教育

C

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D

社会性评价


20

_ _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在没


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A

自尊心

B

自信心

C

自我控制

D

延迟满足


2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生和发展


A

对身体的控制

B

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C

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D

对情绪情感的控制


2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


A

自觉性

B

自制力

C

言语指导

D

自我延迟满足


23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年龄在


A3-4

B4-5

C5-6

D6-7


24

.下列哪一项属于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


A

遗传因素

B

规则意识

C

同伴群体

D

言语指导


2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 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


A

外部活动情境

B

幼儿活动的动机

C

成人的指导

D

幼儿的习惯


26

_ _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但不是抑制幼儿的行为,

不是消极地克


制行为,而是主动的调控自我,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中。


A

游戏

B

生活

C

教学

D

基础性


27

.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 展与整个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__关系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没有

D

调节


28

婴儿可以 用微笑、

啼哭、

咿呀作语以及身体动作等发起与母亲的社会交往活


动,这种母婴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


A

亲子关系

B

依恋

C

母婴依恋

D

印刻


29

.研究表明,母子之间良好 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


A

自尊心的形成

B

自我概念的形成

C

自信心的形成

D

自我控制的形成


30

__即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

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

将幼儿置


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

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 的


方法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社会测量法

D

情景测验法


31

_ _和他的同事,

在乌干达和巴尔的两国母婴关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

从而


把婴幼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A

皮亚杰

B

鲍尔比

C

洛伦兹

D

安斯沃斯


32

.在陌生的环境中,如 果母亲在身边,儿童会有安全感,当母亲离开时,儿童


的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

当母亲回来时,

他们会寻求和母亲的接触,

并很快平静

下来,这类幼儿属于


A

安全性依恋

B

回避性依恋

C

反抗性依恋

D

依恋障碍


33

教育 者指导幼儿就某些社会性问题、

现象、

事物相互启发、

交流意见的 方法,


被称为


A

讲解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34

.儿童在母亲将要离开时 就显得警惕,如果母亲离开,就表现出极度反抗,但


当母亲回来时,

他们 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但同时又反抗母亲的接


触,这类幼儿属于


A

安全性依恋

B

回避性依恋

C

反抗性依恋

D

依恋障碍


3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原因


A

儿童的气质特点

B

儿童的活动

C

母亲的态度

D

母亲的行为特征


3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


A

对儿童信号敏感

B

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C

充满爱心

D

不稳定


3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回避性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


A

对儿童信号敏感

B

与孩子身体接触少

C

感情冷淡

D

拒绝孩子


38

幼儿德育的实质是


A

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B

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


C

社会道德规范掌握的过程

D

品德形成的过程


39

.目前心理学界 比较普遍认为__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


A

儿童

B

气质类型

C

母亲

D

教养方式


40

.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洛 伦兹把小动物的依恋过程描述为


A

母禽依恋

B

印刻

C

本能

D

依恋


41

儿童的攻 击性行为,

存在着年龄差异,

年龄越小的儿童,

其攻击性行为越强 ,


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即他们的攻击性是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42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幼儿,则更多表现为以人


为中心的攻击,即他们的攻击是


A

敌意型攻击

B

工具型攻击

C

破坏型攻击

D

冲突型攻击


43

.儿童与同伴之间的 社会性冲突在儿童出生后__就开始了


A11

B12

个月

C13

个月

D14

个月


4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负面影响


A

对儿童的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

B

阻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C

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D

阻碍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


4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道德认识


A

道德动机的确立

B

道德知识的掌握


C

道德信念的确立

D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46

.下列哪一 项不属于电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方面的影响


A

群体影响

B

教给儿童攻击性行为方式


C

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

D

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


47

.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A

玩具数量不足

B

同伴的交往


C

幼儿认知水平搞

D

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


4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


A

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B

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C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D

给予榜样示范


49

.真正做到减少和 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应做到


A

耐心仔细的听孩子讲话,并对其作出反应

B

对孩子进行行为控制


C

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D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50

.矫正儿童攻 击性行为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而在于使孩子


A

宣泄不良情绪

B

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C

了解受害者的痛苦

D

自我反省


51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 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


会的行为,称为


A

道德行为

B

利他行为

C

利他主义

D

亲社会行为


52

.亲社会行为是一种 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是个体__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A

社会性

B

社会化

C

道德品质

D

认知


53

下列哪一 项是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

《幼儿园指导纲要》


C

幼儿的兴趣

D

幼儿发展


54

儿童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称为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55

.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A

依恋

B

角色采择

C

移情的作用

D

父母的抚养方式


56

.下列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A

父母的榜样

B

游戏

C

助人观念的灌输

D

自我强化


57

.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 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标准


58

.在特定文化中,儿童 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价值观、动机和行


为的过程,被称为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角色标准


59

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

动机、

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

.


被称为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差异

D

性别角色标准


60

在同一社会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

公认的性别角色行为为标准有着相当大的


一致性,即是所谓的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61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使男女儿童在个性上表现出明显的


A

性别化

B

性别角色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6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


A

女孩的语言能力强于男孩

B

女孩比男孩更富有同情心


C

男孩在视觉空间能力上优于女孩

D

男孩在身体和言语上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


63

.儿童对其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识和接受,被称为


A

性别同一性

B

性别角色观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6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性别同一性的发展


A

正确使用性别标签

B

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C

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D

理解性别角色观的发展


65

幼儿社会性是在__的基础上,

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 渐


形成的。


A

生物特征

B

气质特征

C

人与人交往

D

心理特征


66

.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理解,被成为


A

性别同一性

B

性别角色观

C

性别相适行为

D

性别差异


67

.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掌握有赖于__的形成


A

性别同一性

B

儿童人知的发展

C

性别概念的发展

D

性别差异


68

.__是男女儿童认知、个性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A3-4

B4-5

C4-6

D5-6


69

.幼儿的性别化行为主要表现在


A

性别差异行为上

B

性别相适行为上

C

社会性行为上

D

性别同一性行为上


70

.下列哪一项 不是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A

活动方式

B

父母

C

幼儿园

D

电视


7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父亲在儿童性别化中的独特作用


A

父亲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是儿童是儿童性别化发展的基础

< p>


B

父亲性别行为榜样的作用是促使儿童性别化健康发展的保证


C

父亲作为社会力量的象征是推断儿童性别发展的决定因素


D

没有父亲对儿童性别化发展会有不利影响

< p>
72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 期开发的重要阶段,

同时也是


塑造儿童良好__的关键期


A

品德

B

道德品质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情感


73

下列 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良好道德品德的培养


A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B

重视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


C

发挥道德功能直接的教育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D

重视道德功能的间接的教育渗透教育作用,注意优化群体环境


7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品德的特征


A

品德形成是以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的


B

品德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


C

品德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点


D

品德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道德行为


75

.__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6

.__是运用一定的道 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7

__ 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动、

去克服苦难,

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

< p>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8

.__是人在道德认识 与道德情感推动下产生的涉及道德意义的行为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9

.__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


A

道德认识

B

道德动机

C

道德意志

D

道德判断


80

__ 是指儿童能够应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

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是非、

善恶

< p>
等进行判断。


A

道德认识

B

道德动机

C

道德评价

D

道德判断


81

下列 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


A

生物因素

B

家庭的影响

C

活动方式的影响

D

电视


82

.__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8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道德情感


A

爱国主义情感

B

是非感

C

责任感

D

依恋感


84

.道德行为通过多次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就会形成


A

品德

B

道德

C

道德行为习惯

D

品质


85

.幼儿品德是其__发展中的一部分


A

社会性

B

社会化

C

道德

D

行为习惯


86

.__个人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


A

道德

B

品德

C

社会性教育

D

行为习惯


87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实质上是


A

从社会生活中抽取的道德标准和规则

B

表现在人身上的具体化


C

人类的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

D

一种社会现象


88

.__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A

道德

B

品德

C

社会性教育

D

行为习惯


8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抗性依恋儿童的母亲的特点


A

对儿童有兴趣

B

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儿童的信号


C

对儿童行为方式不稳定

D

感情冷淡


9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内容


A

幼儿自我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B

幼儿在社交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C

幼儿在社会规则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D

幼儿在自然系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9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A

具体性

B

依赖性

C

情境性

D

模仿性


9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幼儿品德发展的因素


A

气质类型

B

家庭的影响

C

同伴交往的影响

D

电视的影响


9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同伴交往对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影响作用


A

同伴交往能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B

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道德认识的形成


C

同伴交往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着儿童行为的发展


D

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


94

.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品德发展的影响


A

教师向幼儿传授基本的生活本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知识经验


B

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也影响幼儿品德的形成

< p>
C

幼儿教师的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幼儿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D

幼儿教师的期望也是影响幼儿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95

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

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教育和行为习惯


的培养,被称为


A

道德教育

B

情感教育

C

行为习惯教育

D

品德培养


96

.__是衡量道德品质形成的标志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9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判断

D

道德行为


9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


A

气质特征

B

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所限

C

家教不良所致

D

教师不良影响


99

__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

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A

幼儿保育

B

幼儿艺术教育

C

幼儿科学教育

D

幼儿社会性教育


100

.下列哪一项 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

《幼儿园指导纲要》


C

幼儿的兴趣

D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101

.下列哪一 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A

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技能相结合


B

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


C

社会性教育内容既要重视全面性、完整性,又要有重点


D

既重视教育的联系性,又重视阶段性,使幼儿社会性教育成为一个系统


102

.社会性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括社会环境及行为规 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


__


A

民族文化

B

社会适应能力

C

爱国情感

D

民族意识


103

.儿童用他人的观点 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称为


A

依恋

B

印刻

C

角色采择

D

移情


104

.__是幼儿认知的源泉


A

教育内容

B

经验

C

社会现实

D

已有的知识体系


105

.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原则


A

渐进性

B

具体性

C

适度性

D

活动性


106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A

教育活动的主体性

B

教育目标

C

教育内容

D

教育实施


107

.教育者以口头语言 向幼儿说明、解释教育内容的方法,被称为


A

讲解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08

.教育者与幼儿相互提 问、对答交流的一种教育方法,被称为


A

讲解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09

儿童 对母亲在身边或不在身边都无所谓,

母亲离开时,

他们没有特别紧张,

< p>
母亲回来时,他们也往往不理会,这类幼儿属于


A

安全性依恋

B

回避性依恋

C

反抗性依恋

D

依恋障碍


110

.教育者根据教育目 标,向幼儿展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实物、教具和情景,


使幼儿认识、领会、体验和表现相 应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被称为


A

讲解法

B

谈话法

C

讨论法

D

演示法


111

.__是通过一些形式 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


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 、习惯性的自然理解和分享


A

讲解法

B

谈话法

C

移情训练法

D

演示法


11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教育的形式


A

课堂教育

B

移情训练

C

游戏活动

D

社会实践


113

下 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A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

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C

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

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11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A

渐进性

B

目标性

C

针对性

D

活动性


115

.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根本标准是


A

社会性教育的组织

B

幼儿能力的发展


C

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

D

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设计


116

.下列哪一项不是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


A

针对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过程性原则

D

全面性原则


117

.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是从__开始兴盛的


A20

世纪

10

年代

B20

世纪

20 C20

世纪

30 D20

世纪

60


118

.__是确定某 一特定团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


研究方法


A

观察法

B

谈话法

C

社会测量法

D

问卷法


119

3< /p>

岁以前儿童的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

3

岁以后随着儿童进入幼儿园 ,儿


童把依恋对象逐渐从父母身上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可以说,

3- 6

岁儿童依恋


行为的发展是其__发展的重要环节。


A

社会性

B

社会化

C

情感

D

安全性


12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问题行为的行为表现


A

行为不足

B

行为过渡

C

品德性问题行为

D

不适当行为


二、名词解释:


30

题,每题

4

< p>


1

.幼儿社会性


2

.自我意识


3

.社会化


4

.移情


5

.角色采择


6

.性别角色


7

.品德


8

.道德


9

.角色扮演法


10

.讲解法


11

.谈话法


12

.讨论法


13

.演示法


14

.移情训练法


15

.幼儿社会性教育


16

.社会性发展评价


17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


18

.社会测量法


19

.问卷法


20

.情景测验法


21

.幼儿问题行为


22

.观察法


23

.自我评价


24

.自我控制


25

.亲社会行为


26

依恋


27

.性别化


28

.性别角色标准


29

.性别同一性


30

.性别角色观


三、简答题 :


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共

30

< p>题,每题

6



1

.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4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5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6

.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因素有哪些?


7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8

.影响幼儿自我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9

.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


10

.简述依恋的类型。


11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2

.怎样控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13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4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15

.简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16

.简述角色扮演法的内涵与运用要求。


17

.简述品德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18

.简述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19

.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20

.简述幼儿园社会性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系。


21

.选择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22

.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23

.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24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25

.简述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


26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27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8

.社会性活动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29

.评价幼儿社会性活动的项目有哪些?


30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8

题,每题

10



1

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

谈谈你对幼儿自信心的理解及其培养。


3

试述依恋发展的过程。


4

试析安斯沃斯的依恋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5

试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及纠正策略。


6

试析影响幼儿性别社会化的主要因素。


7

谈谈你对道德和品德关系的认识。


8

试析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9

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10

试析幼儿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其纠正战略。


11

试析幼儿社会性教育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关系。


12

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课程的关系。


13

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认识。


14

试述确定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的原则。


15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16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17

谈谈你对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评价的理解。


18

谈谈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性教育的途径。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备选 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


120

题,每题

1

分)


1

B

2

B

3

B

4C

5

C

6A 7D 8C 9C 10

B

11

A

12C 13A 14D 15B


16

B

17C 18D 19

D

20C 21A 22C 23A 24

D

25D 26A 27A 28C 29B


30

D

31D 32A 33

C

34C 35B 36D 37A 38

A

39C 40B 41B 42A 43B


44D 45

A

46A 47A 48C 49A 50B 51D 52B 53

D

54D 55A 56A 57B


58A 59D 60C 61D 62B 63A 64D 65

A

66B 67A 68C 69B 70A 71D


72B 73

B

74D 75A 76B 77C 78D 79B 80C 81

C

82A 83D 84C 85A


86B 87C 88B 89

D

90D 91B 92A 93B 94C 95D 96D 97

C

98A 99D


100C

101B

102A

103

C

104C

105B

106D

107A

108B

109

B

110D


111C 112B 113

C

114A 115C 116B 117C 118C 119

B

120C


二、名词解释:


30

题,每题

4



1

.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 活环境相互作用


过程中

,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 ,学习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


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 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


影响,

适应周围社会环境,

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


心理特性。


2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3

.社会化:是指个体形成和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过程。是指示个体在与社


会生活环境交 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社会规范、

社会技能、

价值体系等参与社


会生活所必需的心理与行为特性。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4

.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 p>
5

.角色采择是指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


知技能。


6

.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特定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


的总和。


7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


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


特征和倾向。


8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舆论力量 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或准


则。


9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就是模仿现实社会中的


某种 情景,

让幼儿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

使幼儿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


行为。


10

.讲解法是指教育者以口 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教育内容的方法。


11

.谈话 法是指教育者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交流的一种教育方法。


12

.讨论法是教育者指导幼儿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


流意见 的方法。


13

演示法是教育者根据教 育目标,

向幼儿展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实物、


具和情景 ,使幼儿认识、领会、体验和表现相应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


14

.所谓移情训练法就是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


验,

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

习惯性的自然理解和分


享。


15

幼 儿社会性教育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


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 p>
16

所谓社会性发展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其他多 方面的资


料,对被评价者的个体或群体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作出解释、判断的过程。


17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 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幼儿社会性


发展目标,

运用教育评价 的理论和方法,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8

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团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模< /p>


式的一种研究方法。


19

问卷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问卷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


法。< /p>


20

情景测验法即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 ,

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


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 情景中,

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


性行为的方法。

< p>


21

.幼儿问题行为是指由于情绪障碍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甚至 人格偏畸,


致使幼儿社会适应发生困难,不能从事学习活动和接受正常教育。

< p>


22

观察法是指教师或评价人员在自然状态下,

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幼儿社


会性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中 获得评价资料的方法。


23

自我评价 是指,

人们能够通过对自己外部行为以及行为结果的分析,

过对自己的内心活动的分析,

通过对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分析来认识自己,


而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以行为原则,

社会规范、

理想化的自我与自己的个


性加以比较,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

< p>


24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

它是个人的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


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 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


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 的一种综合能力。


25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 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


共享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

”< /p>


26

依恋是指婴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 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

是存在于


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 )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

27

.性


别化是指在 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价值观、动机


和行为的过程。它是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8

.性别角 色标准是指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


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


29

性别同一性也叫做性别认同,< /p>

是指儿童对其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


或女的认识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30

.性别角色观指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理解。


三、简答题:


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 。共

30

题,每题

6



1

.答:

1

)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


的指导方法,也就 是说,不同的行为问题应选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指导目的


是要使幼儿某种行为增加,

一般采用正强化法,

或者使行为增加的间歇强化法等;


而 要使行为减少,可使用消除法或使行为减少的间歇强化法等。


2

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

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

如某些个性内向的幼儿,


生来就胆小,

若要纠正其退缩行为,< /p>

则不宜选用惩罚法予以纠正,

否则有可能加


重其行为问题。


3

)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 效的指导方法,如某些幼儿在家庭中


常受父母责备而得不到关怀、爱护,若要纠正其不良 行为,则宜用正强化法,多


鼓励幼儿树立信息去克服不良行为。


4

)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 长可以接受


的指导方法,

家长与教师要密切配合,

协调一 致,

才可能真正指导幼儿的行为问


题。


2

.答: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p>


2

)给予儿童自由权和主动权,多为儿 童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3

)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4

)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 /p>


3

.答:

1

)整体——系 统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4 20: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6766.html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试题库及答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