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商业大学
教
案
第三学年
第
1
学期
院(系、部)
商学院
旅游管理系
课
程
名
称
旅
游
学
概
论
任
教
对
象
本
科
主
讲
教
师
王
妙
胡宇橙
职
称
职
务
副教授
讲
师
使
用
教
材
旅
游
学
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课时安排
3
授课时间
第
1
、
2
周
第
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 /p>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活动和旅游活动是社会
经济发
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19
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
二、人类最早旅行需要的产生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发展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
五、
19
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第三节
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2.
现代旅游的概念
3.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
总结托马斯·库克对近代旅游业发展的贡献。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
Tourism
——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
Charles
R. Goelder
,
John Wiley & Sons, Inc.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_____ p>
分钟,授新课
_140
分钟,安排讨论
__10_ p>
分钟,布置作业
____
分
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填表说明:
1
、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
分可合二为一。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二章
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
4
授课时间
第
2
、
3
、
4
周
第
节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
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
2.
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
3.
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4.
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二、旅游定义的分析
三、对“艾斯特”定义的进一步说明
四、旅游活动的界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第三节
旅游多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二、国际旅游
三、国内旅游
四、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的比较
第四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旅游现象的表现
二、旅游活动的性质
第五节
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普及性
二、持续性
三、地域集中性
四、季节性
教学重点、难点
1.
旅游活动的性质
2.
旅游活动的特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认识旅游活动的特点有何意义?
2.
问什么说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3.
讨论旅游的定义。
3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
< /p>
旅游学通论,利克里什?詹金斯
,
中国旅
游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__2__ p>
分钟,授新课
_180
分钟,安排讨论
_18_
分钟,布置作业
___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
2.
3.
4.
课时安排
3
授课时间
第
4
、
5
周
第
节
掌握旅游者的概念。
了解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
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
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
5.
了解旅游者的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
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与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规定
二、罗马会议的规范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现行解释
四、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
五、过于对国内旅游者统计标准的界定
六、我国国内旅游统计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
实现旅游活动所需具备的客观条件
一、支付能力
二、闲暇时间
三、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节
实现旅游活动所需具备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一、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
二、按基本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
2.
3.
4.
旅游者的概念及其界定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旅游者的类型及特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一个人实现旅游活动需要具备的条件有哪些?认识这些条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
人们为什么要旅游?
5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
基础旅游学,谢彦君,中国旅游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__2__
分钟,授新课
_140_
分钟,安排讨论
_8__
分钟,布置作业
____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
:讲授√
讨论√
示教□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
: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课时安排
3
授课时间
第
6
、
7
周
第
节
1.
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
2.
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3.
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
4.
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
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当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
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
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二、旅游资源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二、致使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三、保护工作的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1.
旅游资源的分类
2.
旅游资源的特点
3.
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原则与措施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旅游资源开发中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2.
讨论:泰山索道是否应该拆除。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
< /p>
旅游业教程——旅游业原理、方法和实践(第八版译著)
,
Charles R.
Goelder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__2__
分钟,授新课
1 40
分钟,安排讨论
_8
分钟,布置作业
____
分钟
7
-
-
-
-
-
-
-
-
-
上一篇:天津商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下一篇:天津商业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