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必須得上大學,但是……
紀錄片《出路》中的“貧窮”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季星
實習生
閻彬
2013-03-01
自考學院老師王振祥
“
在中國,你必須得上大學,因為人 們告訴你:必須得這麼做。而當你真的
去上大學了,你會發現,那裡什麼都沒有。
”BBC
紀錄片高級編輯尼克
?
弗雷澤
< br>在第
67
屆聯合國大會的講臺上,激動地說。講臺下坐著的是聯合國副秘書 長、
丹麥王儲妃、尚比亞商業部長、中國的外交官員
……
弗雷澤背後的兩塊大螢幕 上,是一個用著同樣激動的語氣說話的中國面孔,
他叫王振祥,湖北一家自考學院(弘博
軟體教育學院)的招生老師。
螢幕上,他正在向來參加
“
招生會講座
”
的家長慷慨陳詞:
“
讀書,是我們當
今社會的最好出路。至少在中國,這肯定是的。
”
其實他心裡完全清楚,這些 話
只是用來騙騙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
王振祥不知道自己的聲音和影像會在紐約的聯合國大 會會場出現
。
把他的面
1
<
/p>
孔以及中國大學教育這個問題扔到聯合國大會桌子上的,是一部叫
《出路》
的紀
錄片。
《出路》和與另七部紀錄長片和八十部紀錄短片探討 著同一個主題:
“
為什
麼貧窮
”
。
“
弄進來,交錢,然後,弄走
”
2010
年
6
月
25
日,湖北高考分數發放。在這之前的幾 個星期,
28
歲的王振
祥已經來到赤壁市,從周邊城市與
縣鎮開始,一個村一個村地開辦
“
講座
”
,進行< /p>
“
招生
”
。
他帶著
“
死任務
”
:每場講座下來
,至少要有三個學生去註 冊,
交
100
元的
“
註
< p>冊費
”
。
“
嚴格來說,我們不是一個學校。我 們就是把學生弄進來,交錢,然後,弄
走。
”
王振祥對著 鏡頭說。
2007
年,王振祥入職弘博軟體教育學院,最初學校和他的約定是,他作平
< br>面設計老師。一年之後,弘博要求他以及其他老師
“
下放
”
到各個市鎮去
“
進行講
座
”
,
“
支援市場
”
。
2
“
否則就要自動離職,他們拿這個要脅我們。
”
王振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正在不堪忍受之時,王振祥認識了
26
歲的攝影 師程春霖,他主動提出:
“
我
這裡有個很好的題材,你可
以拍這個。
”
弘博軟體學院本身是弘博集團之下的一個教育品牌,教授平面設計等課程。 p>
在越來越熱的職業教育以及自考學院琳琅滿目的大氣候下,它搖身一變,也成為
一個
“
學院
”
。學院主要的招生對象是 農村出身、考不上一本二本的孩子。
在王振祥眼裡
,
農村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相對好 騙
:
“
教育產業化這麼多年,
基本上來說
,所有的優勢都集中在城市裡面。農村的小孩進不了大學,他們只能
選擇我們這種:對你
的分數沒有什麼要求,但是最終又會發給你一個文憑的商業
性質的學院。
”
程春 霖把王振祥的故事告訴了紀錄片導演陳為軍。
2003
年陳為軍的《好死
不如賴活著》
——
描述中國河南農村愛滋病家庭的紀錄片,獲英國 國家紀錄片獎
等四項大獎;
2007
年他的《請投我一票 》獲奧斯卡提名。
p>
《請投我一票》
跟拍了一個小學班級裡三個孩子競選班長的故事。專案起源
< p>於
STEPS
的紀錄片計畫
“
為什麼 民主
”
。正當陳為軍和程春霖開始投入拍攝王振
祥和
p>
“
弘博
”
的時候,
STEPS
的南非開普敦的製片人唐
?
艾德金斯(
Don Edkins
)
3
找到陳為軍,這次的新專案主題是
“
為什麼貧窮
”
。
陳為 軍覺得他的新項目和
“
為什麼貧窮
”
這個主題 p>
“
天然契合
”
:
“
如果 一個人
努力地工作,努力地學習,卻還是不能改變命運,依然貧窮,那麼這樣的群體是<
/p>
否就該抬起頭來看看,是不是我們所處的系統出了問題?
”
“
十個手指只留了一個哪
”
“
我那個 時候,大學裡有一個城市和農村的學生比例,照這個比例,農村的
孩子都能進入
‘211’
,進入
‘985’
,
”
陳為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
但現在,農村孩
子很
難進入好大學。原因就在於教育的不公平。農村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越來
越差
,
稍有不錯的老師
,
會迅速被挖到城裡的中學去
< p>。一個山區裡三四百個學生,
考到一本的可能只有三四個。
”
王振祥每天的工作是
,
到達一個村鎮
,
下到高中
,
開一間教室
,
做一場演講。
用投影儀放漂亮的照片:整齊的授課教室,極具現代化的商業報告廳,頗有氣勢
的閱
覽室。
然後他抑揚頓挫如朗誦般,向滿教室表情茫然的家長說:
“
書,是甜蜜的。
知識,是甜蜜的。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收穫體面的工作,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
“ p>
什麼閱覽室啊,項目實驗室啊,商業報告廳啊,學習室啊,沒有一個是我
4
們學校的,全部是百度上找的圖片。
”
做完演講回家,王振祥脫下襯衫領帶,換
上
T
恤 ,一臉疲憊。
2010
年
6
月下旬,程春霖在一次弘博的
“
講座
”
上遇到了來自赤壁市車埠鎮
的王
盼母女。王盼剛剛高考結束,只拿了
388
分。上一本沒可能,上三本上專科 p>
則需要大筆學費。弘博的學費是每年
12500
元。
王盼的母親戴任 珍天生手指殘缺,但性格非常爽朗。戴任珍站在教室外面對
王振祥絮絮叨叨地講述自己的
家庭:王盼一直在鎮上念書,沒有去過城市。王盼
的爸爸先天有些癡呆,夫妻二人在車埠
鎮的磚廠搬磚為生,搬一塊磚賺
5
厘錢。
在老家村子裡,
還有快要一百歲的爺爺和奶奶,他們這輩子沒見過電視機。
然後她說起自己的女兒多麼想要念書。
“
初中的時候老師問她,你為什麼要
上學呢?她說:我上學是為了脫貧
。
”
說到這裡,她笑了。
在她眼裡,王振祥是一個貨真價實的
“
老師
”
。王振祥勉強應和著,好不容易
熬到了結束,回到自己的旅館,立刻換了身衣服坐大巴走人。他一邊換衣服一邊
說,
p>
“
變回人類了
”
。
“
我不想 和這些家長有過多接觸
。
心理壓力很大。
”
王振祥 想到王盼母女
,
“
家
裡這麼窮,過來把這
錢送給弘博。搞鬼啊
……
沒良心啊。
”
在王振祥的 招生經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