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大学查询网 > 高校介绍 >

大学欣赏论文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daxue
2020-12-15 07:50
tags:

-

2020年12月15日发(作者:袁炜)


2011

1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的喻意是

( )


A.

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2.

《论毅力》中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


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p>

( )


A.

例证法与演绎法

B.

演绎法与类比法


C.

类比法与对比法

D.

对比法与例证法


3.

罗素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认为:当自己的见解证据不足时,克服偏见的最好方法是

( )


A.

多听不同意见

B.

克服狂妄自大心理


C.

端正认知态度

D.

摒弃自我中心主义


4.

《张中丞传后叙》中所写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英雄人物是

( )


A.

张巡

B.

许远


C.

南霁云

D.

贺兰进明


5.

《种树郭橐驼传》用种树的“其置也若弃”类比治民要

( )


A.

让老百姓休养生息

B.

让老百姓得到安置


C.

对老百姓弃之不顾

D.

对老百姓置之不理


< p>6.

《先妣事略》:“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这段文字使用的人物描写 方法是

(

)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细节描写


7.

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是

( )


A.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


B.

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D.

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8.

《秋夜》:“他的口角上现出微 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这里的“他”指代的是

( )


A.

枣树

B.

蝴蝶


C.

月亮

D.

天空


9.

下列散文中,熔叙事、抒情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的是

( )


A.

《秋夜》

B.

《爱尔克的灯光》


C.

《香市》

D.

《都江堰》


10.

《蚂蚁大战》的主题是

( )


A.

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回归自然

B.

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C.

物竞天择,强者生存

D.

前仆后继,奋不顾身才能取得胜利



11.

作者在《湘夫人》中所流露的主要情感是

( )


A.

对遭受排挤的愤懑

B.

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C.

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D.

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 p>12.

《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

( )


A.

机智

B.

坚贞


C.

善良

D.

豪爽


13.

作品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4.

下列《长恨歌》的诗句中,妙 用比喻手法,从而使所喻人物形神兼备的是

( )


A.

太液芙蓉未央柳

B.

梨花一枝春带雨


C.

在天愿作比翼鸟

D.

宛转蛾眉马前死


15.

柳永《八声甘州》中,融贯上下片的词语是

( )


A.

残照当楼

B.

无语东流


C.

登高临远

D.

妆楼颙望


16.

贺铸《鹧鸪天》“梧桐半死清 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 )


A.

借景抒情

B.

借事抒情


C.

借举止抒情

D.

借比喻抒情


17.

辛弃疾《摸鱼儿》上片所描绘的整体景象是

( )


A.

风雨交加

B.

芳草拦路


C.

春天归去

D.

画檐蛛网


18.

从抽象的角度看,《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象征着

( )


A.

恋人

B.

忧愁


C.

革命

D.

理想


19.

《红楼梦》中,《宝黛吵架》 与其他篇章所用人物描写方法不同之处是:比较多地运用了

( )


A.

行为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细节描写


20.

《哦,香雪》中所描写的中心情节是

( )


A.

火车开进香雪的家乡

B.

香雪跟旅客和和气气作买卖


C.

“北京话”打开香雪的眼界

D.

香雪爬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全国

20 09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全国

2009

1

月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

04729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 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 )


A.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

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

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

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 )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3.

《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 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


质是

( )


A.

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

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

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

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

《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 )


A.

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

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

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

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 )


A.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

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

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

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

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 )


A.

《西湖七月半》

B.

《爱尔克的灯光》


C.

《纪念傅雷》

D.

《都江堰》


7 .

《秋夜》

“我打一个呵欠,

点起一支纸烟,< /p>

喷出烟来,

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 p>
这些“英雄”指的是

( )


A.

枣树

B.

小粉红花


C.

小青虫

D.

蜜蜂


8.

《哭小弟》

“他虽然小,

在昆明的冬天里,

孩子们都怕生冻疮,

都怕用冷水洗脸,

他却一点不怕。

”< /p>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


A.

语言描写

B.

心理描写


C.

细节描写

D.

肖像描写


9.

《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

( )


A.

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B.

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C.

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D.

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10.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


A.

《诗经》

B.

《楚辞》


C.

《乐府诗集》

D.

《古诗十九首》


11.

《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 )


A.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

鸟何萃兮蘋中

?

罾何为兮木上


C.

麋何食兮庭中

?

蛟何为兮水裔


D.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2.

《秋兴八首》

(

其一

)

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


A.

羁旅之苦

B.

家国之思


C.

前途之虑

D.

老病之忧


13.

《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

( )


A.

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

B.

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


C.

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

D.

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


14.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

( )


A.

先写自己,再写对方

B.

先写对方,再写自己


C.

由己及彼,由彼及己

D.

话分两头,双管齐下


15.

《摸鱼儿》

(

更能消几番风雨

)

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

( )


A.

春且住

B.

怨春不语


C.

君莫舞

D.

休去倚危栏


16.

《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

( )


A.

雨巷

B.

丁香姑娘


C.

雨的哀曲

D.

独自彷徨


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

( )


A.

淤滩上的驳船

B.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

挂着眼泪的笑涡


18.

《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 得荒芜、


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

( )


A.

渺小

B.

贫困


C.

虔诚

D.

谦逊


19.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

( )


A.

爱笑

B.

痴憨


C.

狡黠

D.

阴险


20.

《金鲤鱼的百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 )


A.

以近知远

B.

以小见大


C.

以古知今

D.

以大见小


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 p>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



在每 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

( )


A.

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

B.

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C.

努力提高论辩的本领

D.

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


E.

树立认识有限的观念


22.

下列文章中,使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主题的有

( )


A.

《秋夜》

B.

《香市》


C.

《纪念傅雷》

D.

《都江堰》


E.

《蚂蚁大战》


23.

《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加以描写的有

( )


A.

采桑的器具

B.

罗敷的服饰


C.

观者的失态

D.

使君的丑行


E.

夫婿的高贵


24.

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

( )


A.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D.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E.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5.

下列选项中,对《断魂枪》评述正确的有

( )


A.

在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


B.

沙子龙留恋断魂枪,是民族文化中保守痼疾的表现


C.

沙子龙武艺高强,个性孤傲内向


D.

沙子龙心甘情愿将镖局改成客栈


E.

作者赞赏孙老者积极进取的心态



三、词语解释题

(

本大题共

< p>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



26.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7.

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


28.

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29.

孟尝君曰:“客何好

?


好:


30.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


31.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32.

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


33.

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


34.

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


35.

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


四、简析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



36.

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 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


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 会是空虚的。


A.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


B.

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语句。


C.

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城陷,

贼缚巡等数十人坐,

且将戮。

巡起旋,

其众见巡起,

或起或泣。

巡曰:

“汝勿怖

!

死,

命也。


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

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


B.

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


C.

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


38.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 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


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 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


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 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


界中去< /p>

!


A.

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


B.

“但是清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C.

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


39.

阅读《鹧鸪天》

(

重过阊 门万事非

)

,回答问题: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15 07: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daxue/37070.html

2011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