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4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
047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 p>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 p>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更多自考资料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
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的写作特点是
A.
欲抑先扬
B.
虚构语言故事
C.
广征博引
D.
连用精妙比喻
正确答案:
A
(
1
分)
2.
《论毅力》一文引用了《论语?子罕)的一段论述,据此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A.
逆水行舟
B.
乘风破浪
C.
盘根错节
D.
功亏一赞
正确答案:
p>
D
(
1
分)
3.
下列《吃饭》一文所提到的外国人的观点中,文章用“譬如一家之主,并不是赚钱养家的父亲 ,倒是那些乳
臭未干、安坐着吃饭的孩子”加以补充说明的是
A.
饥渴吃喝等嗜欲是灵魂里最低贱的成分
B.
肚子发展了人的天才,传授人以技术
C.
肚子是人类的真主宰、各种学问和职业的创始和提倡者
D.
上帝是“一个伟大的厨师父”
,做饭给全人类吃
正确答案:
C
(
1
分 )
第
1
页
4.
下列《种树郭秦驼传》中人或事的组合中,构成类比关系的是
A.
郭橐驼与“他植者”
B.
种树与治民
C.
吏者与“小人”
D.
官理与官戒
正确答案:<
/p>
B
(
1
分)
5.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文中,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是
A.
备四境之难
B.
顺中国之俗
C.
圣贤之所教
D.
蛮夷之所则效
正确答案:
A
(
1
分)
6.
《前赤壁赋》采用主客对话表现手法,其用意是
A.
制造喧宾夺主、出人意表的效果
B.
抒写适意自然的审美化人生情趣
C.
表达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
D.
说明事物其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哲理
正确答案:
C
(
1
分)
7.
下列《先批事略》语句中,兼有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是
< p>
A.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B.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C.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D.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正确答案:
D
(
1
分)
8.
《西湖七月半》
:
“如沸如 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
”这句所形容的声音是
A.
人声鼓吹
B.
弱管轻丝
C.
皂隶喝道
D.
浅斟低唱
正确答案:
p>
A
(
1
分)
9.
下列《秋夜》意象中,精神上与枣树相互呼应的是
A.
乱飞的蝴蝶
B.
夜游的恶鸟
C.
小青虫
D.
小粉红花
正确答案:
p>
C
(
1
分)
10.
《香市》
;
“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青糖,花纸,各式各样 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
,熏得
眼睛流泪的植香烟,木
拜垫上成排的破头者。
”这段文字所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心理描写
D.
场面描写
正确答案:
p>
D
(
1
分)
11.
《爱尔克的灯光》
:
“这就是‘家’
! p>
‘甜蜜的家’
!
”作者连用两个引号的用意是
第
2
页
A.
感叹家业凋零、物是人非
B.
控诉封建家庭摧残年轻的生命
C.
回忆童年生活的温馨甜蜜
D.
暗示时局动乱,自己无家可归
正确答案:
B
(
1
分)
p>
12.
下列外国作家中,回归自然、回归森林、回归质朴生活的是
< p>
A.
契诃夫
B.
裴多菲
C.
亨利?梭罗
D.
欧?亨利
正确答案:
p>
C
(
1
分)
13.
下列《湘夫人》诗句中,因情透景,通过描写事理顺倒的假想景象来表现人物内心焦虑不安 的是
A.
洞庭波兮木叶下
B.
糜何食兮庭中
C.
疏石兰兮为芳
D.
九襄缤兮并迎
正确答案:
B
(
1
分)
14.
下列《陌上桑》情节中,展现了罗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是
A.
盛装采桑
B.
坚拒“共载”
C.
观者失态
D.
极夸“夫婿”
正确答案:
D
(
1
分)
15.
下列《长恨歌》诗句中,表现了杨贵妃在仙境听说使者到来内心急切的是
A.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B.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C.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D.
含情凝娣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正确答案:
B
(
1
分)
16.
《八声甘州》
(
对潇潇暮雨洒江 天
)
中,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邀,归思难收”在全词的结构 上起的作
用是
A.
总领全词
B.
收束上片
C.
承上启下
D.
收束全篇
正确答案:
p>
C
(
1
分)
17.
下列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所写事物中,促使“匆匆春又归 去”的是
A.
蛛网
B.
落红
C.
芳草
D.
风雨
正确答案:
D
(
1
分)
18.
下列《雨巷》意象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是
A.
“丁香姑娘”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