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从
2008
至
20 11
年。
四、简析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 p>分,共30
分
)
36
.阅读《容忍与自由》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曾说过,我应该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现在常常想,我们还得戒律自己
: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
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 的见解的度量。
至少
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
对之是”
。我们受过实验主义的训练的
人,本来就不承认有“绝对之是”
,更不可以“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
< br>A
.
这段文字是针对文章中哪一个事例所生发的议论
? p>
强调
“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的
是谁<
/p>
?
针对陈独秀提倡白话文的事例。
陈独秀;
B
.
“绝对之是”是什么意思
?
“不允许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不能够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自己的意见绝对正确。
C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
?
该论 点对文章中心论点的论述有什么作用
?
论点:不承认有“绝对之是”<
/p>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是总论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
由”的三个分
论点之一。
37
.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p>
我哭小弟,哭他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
,哭他的“胃下垂 ”
、
“肾游走”
;
我也哭蒋筑英抱病奔波
,客殇成都;我也哭罗健夫不肯一个人坐一辆汽车
!
我还要哭那些没
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
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
已经是迟 开了,让这些迟开的花
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A
.举例说明文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
B
.文中的“雪欺霜冻”和“骤然凋谢”的寓意是什么
?
政治运动对知识分子的迫害;英年早逝;
C
.文中揭示主旨的是哪一句话
?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尽可能延长他们的光彩吧
38
.阅读《我与地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p>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 p>
不是能.
够一次性解
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
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
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
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
去推开耳边的
嘈杂
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A
.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并指出它的中心语句。
p>
探讨对人生的思考。
中心句: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p>
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
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
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
或恋人
B
.
“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喻指的是什么
?
喻指怎样活的问题。
C
.从“ 所以,十五年了”至结尾的文字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
比喻: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
比拟;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排比;
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
去默坐,
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
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
39
.阅读《长恨歌》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p>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
/p>
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A
.概括这一节的大意。
< p>
第三层次: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描写唐玄宗回长安后对杨 贵妃的
无穷思念。
B
.说明这一节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
描写唐玄宗回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
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发展,
生发 出整体第四段的一
系列情节。有助于表现主题。
C
.举出其中借比喻抒情、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
(
各一句 p>
)
。
借比喻抒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
借行动抒情:
“孤灯挑尽未成眠”
。
40
.阅读《婴宁》结尾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p>
异史氏曰: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p>
!
至凄恋鬼母,反笑
为哭,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窃闻山中有
草,名‘笑矣乎’
。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
一种,则合欢、忘忧,
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
译文:异史
氏曰:
“看她嗤嗤憨笑,好像是全无心肝的人;但是那墙下的恶作剧,她的狡黠
< br>又有谁比得上!
至于她凄告地眷恋鬼母,
笑改变为哭,
我们 的婴宁恐怕是用笑隐藏真实情感
的人啊。我听说山中有种草,叫做‘笑矣乎’
‘笑矣乎’
,那么合欢 草、忘忧草就都没有价值,相形逊色了;至于像杨贵妃那样的‘解语
花’
,就要嫌她扭捏作态了。
”
A
.
“异史氏”是谁
?
他生活在哪个朝代
?
蒲松龄
明末清初;
B
.这段文字概括了婴宁哪些性格特征
?
爱笑,但是此“笑”是“隐于笑者”
“隐于笑
者”就是表面上是笑,
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隐于笑者”就是表面上是笑 ,
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 p>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
的特点,
婴宁表面上的特点
是“笑”
,用笑声塑性格。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
的独特个性,
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
含笑、
隐笑、
嗤笑、
复笑、
狂笑、
大笑、
憨笑、浓笑、忍笑等等。婴宁的“笑”表明了她是一个痴憨,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太真烂
漫,把生活看成是欢乐的女孩子。这是表面现象。而内心深处,婴宁还有精明的一面,笑是
< br>她应付生活,探讨人生,取得胜利的手段。这可以从她结婚后想要迁母之坟看出。
她对至亲阿婆的老人,
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
< p>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
诉内心的愿望,
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 等的细致,
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正是其性
格产生的社会根源。
C
.
“异史氏”将婴宁比作何种花草
?
他对婴宁的自然天性持何种态度
?
将婴宁比
做“笑矣乎”
。像花一样美丽而又善解人意,善于讲话迎合,这些迎合不是天性的
自然流露,作态,造作,不自然。婴宁的自然天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
寄予着作者真情赞美和向往。
36.
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
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
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
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A.
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
一是要有志同道具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二是全神贯注与对客观世界奥秘的探求。
B.
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语句。
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这各认识 体现了宇宙无
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基本概念。
C.
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志趣一致
全神贯注:把全部精神集中起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37.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 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
怖
!
死,命也。”众泣 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A.
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
从容镇定,视死如归。
B.
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
侧面描写,语言与肖像描写
C.
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
其众见巡起,。。仰视
38.
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 了留恋。
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
尘土,
马达的叫吼,< /p>
车轮的滚动,
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
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 愁。
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
我很高兴,
自己
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p>
!
A.
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
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B.
“但 是清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形象地表
达了作者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
外面的精彩世界驱散了作者的离愁,
写出了作 p>
者渴望到外面的世界的理想和追求。
C.
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
写出了我对新生活的理想和追求。
39.
阅读《鹧鸪天》
(
重过阊 门万事非
)
,回答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
梧桐半死清 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
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
夜补衣
?
A.
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
表现词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B.
指出上片所用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
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喻恩爱夫妻中年丧偶。
清霜喻年老,
头白喻为年老,
且有白头偕老
的喻意,露初晞,喻为新近丧偶且有生命短暂之叹
C.
下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
借景,借事,借比喻,借举止,借典故
40.
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
“我不管怎么样 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
的
;
你 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
“你
只管你就是了
;
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 ,竟
叫我远了。
”
看官,
你道两个人原是 一个心,
如此看来,
却都是多生了枝叶,
将那求近之心,
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A.
为什么说这段 描写体现了宝黛爱情的深挚
?
即使在吵架中,也是真心诚意地为对方着想。
B.
如何理解作者所言“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
吵架是多生了枝叶但实质上都是一个心
C.
这里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
直接的心理描写
36.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
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
< p>
A.
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
?
< p>宇宙无限而人的知识有限。
B.
这里运用了哪两种 论证方法
?
归纳和类比方法。
C.
p>
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排比,对偶,反问。
37.
阅读《垓下之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p>
项王军壁垓下,
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乃大惊
曰:
“汉皆已得楚乎
?
是何楚人之多也
!
’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骏马
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 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p>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
视。
A.
写出这段文字中引出的两个成语。
霸王别姬,四面楚歌。
B.
项羽的诗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
自以为天下第一,但承认失败了,无可奈何的心情,面对战怪马,面对虞姬,即无可奈<
/p>
何,又温情脉脉。
C.
文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
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38.
阅读《哭小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p>
小弟白面长身,美丰仪;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父亲在挽联中说他是“全才
罕遇”
,实非夸张。如果他有三次生命,他的多方面的才能和精力也是用不完的 ;可就这一
辈子,
也没有得以充分地发挥和施展。他病危弥留的时间很长 ,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
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他不甘心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
< br>A.
举例说明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写小 北白面长身。
。
侧面:
父亲在。
。
。
B.
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
正面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
C.
联系 全文,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一句有何深意
?< /p>
由哭小弟变为哭一代知识分子深化主题。
39.
阅读《湘夫人》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A.
前两句为全诗设定了怎样的情景
?
期约不遇害,充满忧伤
B.
这一情景与《蒹葭》中的什么情景相近
?
在水一方,可望难即。
C.
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情景交融方式
?
融情入景
40.
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p>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利落,短瘦,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
可是,现在他身上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