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我的大学梦-手抄报我的大学梦
大学生对当前电影文化看法的调查报告
——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一
导言
1
、研究问题
一部电影是一种
文化与思想的表达,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与感知。
大学生作为观看电
影的庞大群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方面或多或少
会受到电影的影
响。
我们把电影当做一种娱乐和消遣,
但它却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了了
解大学生对当前电影文化的看法,
我对石河子大学学生看电影的 情况作了一定的调查。
调查
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了解大学生观看电影
的具体表现以及大学生对当前电影的看法,
并
分析电影文化的利与弊。<
/p>
2
、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有
很多。
主要集中在讨论影视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解
决消极的影视文化
带给大学生的影响两个方面。
如:
李星贵在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 生价值
观的影响及对策》中提到“无可厚非,大多数的国内外影视作品都是积极向上的,
对大学生
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
1
】
;梁雯婷在《美国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
< br>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通过数据对比,
指出
“美国影视剧在 大学生课余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美国影视剧能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
影响”
,
她同时还提出“美国影视
【
2< /p>
】
剧传播享乐主义经济观和催生暴力麻木生命观,
并且冲击 主流政治价值观”
;
刘红在
《多
元化时代
西方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指出
“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盲目模仿 ,
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相对缺乏”。
【
3< /p>
】
二
方法
1
、调查对象
< /p>
本次调查以石河子大学所有在校本科生为总体(不包括商学院、高职学院)
,采取偶遇
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作法是:先在博学楼随机选取
5
间人数较多的自习室发放
120
份调查问卷;其次,利 用网络邮箱发放调查问卷
100
份。这样共抽取
220
< p>人作为本次调
查的样本。
2
、资料收集方法
<
/p>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由
21
个问题构成。主 要询问了石河子大
学学生平时观看电影的一般情况以及他们对当前影视文化的看法。本次
实际发放问卷
220
份,其中通过网络发放
100
份,回收
50
份,回收率
50%
;实地发 放
120
份,回收
90
份,回
收率
75%
;共回收
140
份问卷,有效问卷
128
份,有效回收率
91.4%
。在回收问卷的 同时,
随机选取
30
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访谈。
< p>
三
结果与分析
1
、
石河子大学学生观看电影的总体情况
p>
本次调查结合我校大学生实际情况,
主要对他们观看电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 查。
调查
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128
名学生中,喜欢通过电脑观看电影的学生
84
名,喜欢去电影
院观看电影的学生有
14
名,
喜欢通过可移动设备观看电影的 学生有
30
名。
通过分析可以看
出上网看
电影的方式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第一;
电影院看电影往往意味着
20-60
元一次性的
投入,
虽然其有较好的观影环境,
但 也使没有收入来源,
以父母发给的生活费过日子的大学
生敬而远之,
p>
只有在节日或有伴侣相伴的情况下才去一次影院;
而利用可移动设备观看电影
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但是也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可移动设备很 容易碰到诸如格式不支持
的问题和画面清晰度的问题,
这使得看电影的学 生不得不费尽心机的寻找好的电影资源,
很
难两全,同时还有屏幕太小的
不足。于是上网看电影的方式就表现出很大的优势。首先,有
各种各样的播放器可以使用
,如迅雷、风行、暴风等。大学生利用各种各样的播放器很容易
找到想要的电影资源,<
/p>
满足大学生的喜好。
并且是即点即看不受时间限制,
还有就是具有较
大的屏幕,
虽不如电影院但是价格的优势也使得其比去电影院更受大学生 欢迎。
所以各种优
势的集合使得上网观影成为了大学生看电影的首选。下
表是他们观看电影的频率的统计结
果。
(见表
1
)
表
1
石河子大学学生观看电影频率(
%
)
人数
频率
经常
有时
很少
36
82 10
28.1
64.1 7.8
表
1
的结果显示,在石河子大学学生中有时观看电影的学生人数居多,达到
64.1 %
;而
经常观看电影的学生人数却较少。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
1
)条件限制。部分学生没有观
看电影的设备
,如:电脑;而且在线观看电影网速较慢。
(
2
)时间限制。部分 学生假期忙于
兼职或学习,没有时间观看电影。
(
3 p>
)当前电影整体水平层次不齐,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观看
电影的兴趣减退。
p>
很多调查者说目前电影精品太少,
尤其是国内电影好的作品更是寥寥无几,
< p>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电影的选择。
但从表
1
可 以看出只有少数人很少看电影,
可以进
一步得出结论:对
于
高
校
大
学
生
来< /p>
说
,
看
电
影
的
确
是
不
错
的
休
< p>闲娱
乐
方
式
。
而
大
学
生
观
看
< p>电影
的
原
因
也
有
很
多
,
为
了
了< /p>
解
大
学
生
观
看
电
影
的
原
因
,
< p>我又
做
了
下
面
的
调
查
。
从
图
表
中
能
够 p>
明
显
的
看
出
,
大
多
数
大
学
生
看
电
影
的
目
的
是
放
松
、
愉
悦
身 p>
心
。
生
活
在
大
学
校
园
里
,
有 p>
的
不
仅
仅
是
学
习
上
的
压
力
,
更
多
的
是
来
自
于
生
活
、
交
际
以
及
其
他
各
个
方
面
的
压
力
,
看 p>
电
影
可
以
是
大
多
数
人
缓
解
压
力
的
好
的
方
式
。
同
时
我
们
也
可
以
看
出
有
部
分
大
学
生
看
电
影 p>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追
星
。我
认
为
原
< p>因可
能
是
由于娱乐事业在中国蓬勃发 展,打造了一大批的具有个人魅力的电影明星,如:葛优、
成龙、李连杰等;再加上国外
的明星,如:尼古拉斯凯奇、史泰龙、阿诺德·施瓦辛格等,
形成了庞大的明星阵容。<
/p>
也产生了诸多的明星粉丝和忠实的观众。
而在他们眼中由明星所主
< br>演的电影往往意味着高质量,
有较高的观赏性。
所以明星的加盟往往决定了 许多学生的观影
积极性,会对大学生在电影上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
影
从
产
生
到
现
在
经
历
了
从
无
声 p>
迎
来
有
声
,
从
黑
白
走
向
彩
色
,也
从
原
来
的
单
一
化
发
展
为
现
< p>在的
多
元
化
发
展
。
现
在
的
电
影< /p>
从
它
的
制
作
类
型
、
效
果
等
各
< p>个
方
面
进
行
了
有
序
性
的
分
类
< p>,给
人
们
提
供
了
多
种
选
择
的
方< /p>
式
,
对
于
哪
类
电
影
更
赢
得
大< /p>
学
生
的
青
睐
,
我
做
了
下
面
的
< p>调查
:
动作片
科幻片
喜剧片
纪录片
爱情片
恐怖片
人数
38
25
34
11
12
8
频率
29.7%
20.0%
26.0%
8.6%
9.4%
6.3%
男
19.3%
性别
女
10.4%
男
16.4%
女
3.6%
男
10%
女
16%
男
5%
女
3.6%
男
2.6%
女
6.8%
男
.5%
女
2.8%
由
上
面
的
表
格
可
以
看
出
,
各
个
类 p>
型
的
电
影
大
学
生
都
有
所
涉
及
,而
动
作
片
颇
受
大
学
生
的
喜
爱
< p>,科幻片和喜剧片也
是
大
学
生
经
常
观
看
的
电 p>
影
类
型
。
从调查数
据中可以看出,
大学中男生大多喜欢的是动作片,
其次是科幻大片。
女生则偏爱于喜剧和爱
情片。
通过分析,
我认为动作片中往往会传达出一些英雄主义和侠义情怀,
这是每一个男孩子
心中所向往和喜爱的;
当然,
部分女 生也喜爱这类电影的。
爱情片中更注重人的本性和情感
的抒发,女生细腻
敏感的内心使她们更加喜爱这类电影。
2
、大学生对影视文化的看法
(1)
大学生对国内外电影的总体看法
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
无论是男生或女生,
喜欢观看欧美电影的比例都 是最大的,
达
到
66.1%
。如今,“欧 美大片”已经深入人心,自然也深入大学生的生活。欧美电影在场景
制作、
音响效果、
特效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电影,
许多在国际电影界有名气的导演有 许多
都在欧美
(
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欧美影视作品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
,
运用了高超的拍摄技术,
且出产的电影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
这些深受当 代大学生
的推崇和喜爱。
同时英语在世界的流通也是一个重要的作用。< /p>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
除了欧美
电影外,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大
学生喜欢国产电影,大约有
23.2%
,这表明国产电影还是有着
不小的影响力。
如果能拍出更多高质量的国产电影,
喜欢国产电影的人数 比例想必还会增加。
同时还可以看出其他国家电影的观赏人数比例则远远小于爱看欧美电
影及国产电影的人数
比例,只有
10.7%
,这和这些国 家电影的拍摄质量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在回答从电影中得到
的最大的收获时,
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从电影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面对困难要
清华大学华侨-清华大学华侨
大学路古玩城-大学路古玩城
大学生吃火锅-大学生吃火锅
海南大学周边-海南大学周边
新毕业大学生-新毕业大学生
在松江的大学-在松江的大学
大学箍牙-大学箍牙
上延边大学-上延边大学
-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工厂打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下一篇:如何看待校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