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分数线-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分数线
第
31
卷
第
6
期
2009
年
12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EDUCATION EDITION
)
V
ol.
31 No.6
Dec. 2009
回归生活:表演心理学的哲学溯源
朱兴国,郭本禹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
摘
要:
表演心理学作 为后现代心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提出以一种新的发展式表演方法论取代传统心理学
研
究中的科学主义范式,其目的是使心理学的研究重新关注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维特根斯坦思想是表演
心理学产生的主要哲学源流,它对心理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传统哲学的批判及其实践哲学、治疗
哲学的思想都
对表演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表演心理学;维特根斯坦哲学;溯源
中图分类号:
G4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08
﹣
0627
(
200 9
)
06
﹣
0010
﹣
< p>05
表演心理学(performing psychology)是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 /p>
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德·纽曼(
Fried Newman
) 等人于上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表演理论,表演理论是社
会
治疗实践的理论总结。后来,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美国心理学家、表演理
< br>论家洛伊兹·赫兹曼(
Lois Holzman
)于
19 99
年在其一本专著《表演心理学:心灵的后现代文化》
中正式提出了表
演心理学的概念。表演心理学已迅速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研究领域,经过数十年
的发展
已逐渐为心理学界所接纳,
[1]
由于表演心理学是以传统心理
学的挑战者的身份出现的,所以
他的成功意味着对主流心理学的冲击是巨大的。而所发生
的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的,其中必有必然因
素。对这些必然因素和其产生的历史语境与思想
渊源进行探寻,必将有助于对表演心理学这一新的
研究取向的全面把握与准确理解。 <
/p>
心理学家格根认为表演心理学的产生离不开它的哲学源流——维特根斯坦思想。
[2]
尽管维特根
斯坦(
Ludw 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一生中只出版了一本《逻辑哲学论》
,但在
1998
年对权威哲
学家进行的一
次民意测验中,
维特根斯坦却被选为全世界哲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五位思想家之一
(排
在前四位的分别是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康德和尼采 )
,
[3]
这足以说明这位哲学家在哲学史上的
地位。
虽然维特根斯坦已逝去半个多世纪,但其思想仍影响着当今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与
发展。维特根斯
坦的哲学批判思想、实践哲学思想、哲学治疗思想对表演心理学产生与发
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批判思想
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建立在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同样,表演心理学也对传统主流心理
学提出了批判,并且两者在对传统进行批判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批判思
想
进行分析,并寻求其对表演心理学的启迪作用。
(一)对哲学二元论的批判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二元论批判是通
过对“私人语言”的驳斥来实现的。传统的哲学二元论认为
心身具有二元性是相互分离的
,人只有通过内省才能接近自己的心灵。这就使人们相信除了日常人
们用来相互交流的语
言之外,还有一种私人语言——这种语言的语词所指称的是他人不能得知、只
有使用者本
人能够知道的感觉。维特根斯坦分析了日常语言中表达感觉的动词,表明私人语言实际
上
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因为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是语言的基本特征,在这种意义上,语言不可能
< br>
收稿日期:
2009-10-10
作者简介<
/p>
:
朱兴国
(
1971-
)
< p>,男,江苏海安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郭本禹
(
1964-
)
,
男,安徽
肥西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
6
期
朱兴国
等
:回归生活:表演心理学的哲学溯源
11
是私人的。二元论在语言问题上的错误就在于,它把说出语言的活
动与语言表达的内容割裂开来,
认为说出语言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它必然受说话者内心活
动的支配。同时,说出语言也就可以是说
话者意指他当下的感觉,这种错误从而导致人们
相信私人语言的存在。
[4]
维特根斯坦认为只有通过
语言交流才能克服心身二元论的思想,
只有通过日常语言游戏才能消除私人语言观 念。
语言的存在,
自然是它的本性,它不仅有物的意义,更有人的天性。
语言作为一种二元对立的产物,维特根斯坦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并驳斥私人语言的存在,从
而否定了传统的哲学二元论。
表演心理学认为主流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所
使用的科学范式严格的持有一种特别狭窄的方法论观
点,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必然的二元
性。
[5]
首先,理论和实践被认为是必然的总是分离的——先
提
出理论,然后它们再被应用于实践。第二,方法被理解为工具(在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常
见的例子是
实验和临床治疗的方式)
。
这种二元论—理论 与实践相分离,
工具与结果相分离——可能是主流心理
学所谓的客观性。
在心理学历史上早就有挑战二元方法论的声音,纽曼所提出的是一种反对理论与
实践相互
分离的新的方法论观念“辩证性实践”
。
(二)对传统本质主义的批判
所谓本质主义,概括地说,就是
承认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其本质,人们可以运用理智与知识,
通过严谨的科学推理和哲学
的洞察力,透过现象揭示出来。本质主义者认为同一类事物之所以成为
该类事物,是由于
它们具有共同的本质,定义就是规定事物的这种本质。这种本质观所产生的思维
方式容易
使本质成为事物终极性的真理,这意味着寻求这种形而上学的知识成了人们最高的使命,
而具体的知识则成为次等重要的东西了。另外,这种本质观具有一种绝对主义倾向,它认为反映本
质的定义越全面就越科学,而片面的定义就是不科学的,这种绝对主义必然导致对知识反映人们生
活所具有的多元化意义的否认。
维特根斯坦对本质主
义持一种反对态度,
他认为事物根本没有共同的本质,
而只有
“家 族相似”
。
家族相似不是共同的相似,
而是彼此之间的这 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不完全相似。
如在家庭成员之间,
有的脸庞相似,有
的眼睛相似,有的神态相似等等。他写道:
“它们如同一张由互相重叠又相互交叉
的相似点构成的复杂网,有时是总体上的相似,有时是细节上的相似。
”他认为,人们在 日常语言中
使用一般的“名词”只是为了方便,而不是承认“本质”
、< /p>
“共相”等这类形而上学的东西,否则就
会使人染上“哲学病”
[6]
维特根斯坦的这种反本质主义的观点与后来的后现
代主义的观点有重要的
相似之处,也对表演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p>
(三)对心理学哲学中的科学主义的批判
17<
/p>
、
18
世纪的科学革命确立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典范地位,提供了某种 可遵循的范式。许多哲学
家的哲学理论都把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建立自己
的哲学理论,虽然他们取得了一定
的成就。但是,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家们在哲学研究中
使用了科学方法,没有能把哲学与科学很好
的区别,并提出了一些无意义的命题,从而使
哲学产生了混乱并陷入了绝境。所以维特根斯坦主张
要把哲学与科学严格区分开,提出“
哲学不是自然科学”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走出困境,得到正确
发展。维
特根斯坦也对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范式予以强烈的反对。他指出:
“将心理学称之为‘年轻
的科学’
,并不能说明心理学的混乱与贫乏;它的状况不能同物理学的状况相比 ,因为在心理学中有
实验方法和概念的混乱”
。
[7]
维特根斯坦认为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范式对“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毫
无作用,并且科学方法与心理学中的问题毫不相关。
表演
心理学运用了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观点对心理学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是在对传统的科学主
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法则的批判和解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纽曼等人对主流心理
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范式提出了强烈的批评,称其为“方法论的保守主义”
。通过 长期的理论
与实践研究,纽曼提出了用来取代心理学研究中科学范式的发展式表演,从而
为表演心理学的诞生
奠定了理论基础。
大学自费生-大学自费生
同济大学招标-同济大学招标
雷丁大学条件-雷丁大学条件
上海师范大学网络-上海师范大学网络
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科目-上海财经大学考研科目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系统-陕西师范大学教务系统
新疆大学全国排名-新疆大学全国排名
-
上一篇: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大学生归属感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