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有什么大学-葫芦岛有什么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本专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4202
太原理工大学本专科生学籍管理规定
校教〔<
/p>
2007
〕
7
号
< br>为贯彻执行教育部
2005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方案, 充分落实我校关于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精神,特修订
本办法。
入学、注册与学籍
第一条
凡按国家招生规定由本校正式录取的新生,应持录取通 知书和有关证件,按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
入学者,
应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招生办公室声明原由,
并附有原单位或所在街道、
乡镇证明,
经批准后方为有效,
且假期不得超过两周。
未经请假或请
假逾期两周以上(含两周)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学校将按国家招生规定 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方予以注册、取得学籍。不合格者则由学校视
情况予以处理,
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因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取得学籍者,无论何时发现,均取消学籍,予以退回。对情节恶劣
者,
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三条
新生身体复查工作由校医院负责。经诊断证明,对于虽患有疾病但一年内可治愈者,本人首先要提 出申请,经教务处批
准后,该生要在两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回家治疗。同时可保留入学资格
一年,但此期间不具有学籍。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学生
待遇。且要求该生在下学
年开学前向学校教务处递交入学申请和县以上医院体检及诊断证明,准时来校医院复查,复查合格者,可重
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入学手续者,将取消入学资格。
第四条
在校生应当于每学期开学时,
由本人持学生证到所在学院办理注 册手续。对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他不符合注册
条件者不予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
者
,
应当办理请假和暂缓注册手续。未请假或请假未准且逾期两周以上(含两周) 未注册者,视
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五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登记册,并归入学生 本人档案。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要求每门课程
取得
60
分以上
(
含
60
分
)
成绩,方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考试课程一般在学期末
进行,不满一学期的课程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考试方式一般以闭卷笔试为主,也可根据课
程特点,采用开卷笔试、口试或口试
与笔试交叉考核等方法。考查课程一般以开卷考试、
口试、综合练习、综合设计或实验考核等方式进行。
第六条
考核成绩的评定
考试课程的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当参考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
20
%)。考试课程均采用百分制评分。考查课程
的成绩应依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
验、实习、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等相关因素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综合评定。考查课程采用
< br>百分制或五级制
(
优秀(
A
)、良好( p>
B
)、中等(
C
)、及格(
D
)、不及格(
E
)
)
评分。各门课程成绩一 经评定,不得进行更改。如
因特殊需要,将百分制折换为五级制时,可按
90
分以上对应优秀(
A
),
80
—
89
分对应良好(
B
),
70< /p>
—
79
分对应中等(
C
),
60
—
69
分对应及格(
D
),
59(
含
59)
分以下对应不及格(
E
)进行折换。
第七条
若一门课程需几个学期讲授,各学期分别考核一次,并分别按学期评定成绩。
第八条
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 ,考核成绩要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进行综合评定。身体有缺陷或患有慢性疾病的学生,
应当取得校医院的证明,并由学院签注意见,方可学习“保健体育课”
,
在学期末考核,登记成绩时应注明“保健”字样。
第九条
成绩的记载
1
.学生所修课程的成绩,要同时记载该课程的实际得分和学分。
2
.凡属补考、缓考、重修获得的成绩,除记载成绩外要注明“ 补考”、“缓考”、“重修”字样。对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
作弊的学生,该课程成绩
以“
0
”分计
,
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作弊情节,给 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
及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经教
育表现较好的,由本人申请,学院和教务处批准,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重修机会。
补考、缓考、旷考与重修
第十条
学生考试不及格的课程不能取得该课程学分,可以申请 重修。个别课程经教务处批准,可补考一次。补考在教务处排定
的时间内进行。
第十一条
学生 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参加正常的考试时,需提前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应的证明材料,经学院和教务处批准,
通知任课教师后方可缓考。缓考按教务处或学院排定的时间进行。缓考不及格者应重修。
第十二条
学生未申请缓考或申请缓考未准,
擅自不参加规定时间的考试或 考试时迟到
30
分钟以上者
,
均以旷考处理。旷考 不
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成绩以“
0
”分计。
第十三条
学生重修必须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到 学院办理重修申请及相应手续后,跟读低年级相应的课程学习并随听课班考试。
部
分公共基础课应参加学校组织的重修班学习及考试。重修不及格不予补考,但可继续重修。
第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应当重修。
1
.旷课、缺课累计超过该课程学时数的三分之一;
2
.未交作业超过该课程作业总量的三分之一。
第十五条
学生所修课程经补考或重修合格,则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六条
在校学生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1<
/p>
.学生确有拟转入某一专业专长和兴趣,转专业更能发挥其专长者;
2
.学生入学后发现患某种疾病或有生理缺陷,经校医院检查证 明,的确不能在原专业学习
,
但尚能在本校拟转入专业学习者;
3
.因学校专业调整或停办,休学期满且保留一年入学资格的新 生不转专业则无法继续学习者;
4
.根据毕业生就业制 度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变化要求,经学院提出、学校批准
,
拟调整专业学习者。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般不考虑转专业。
1
.本科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2
.定向生;
3
.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
4
.已达到退学程度的学生。
第十八条
各学院(系)准许学生申请转专业,但考虑 到国家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准许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一般为该专
业的前
10%
。
第十九条
学生转专业,按下列办法处理。
1
.学生转专业一般一学年办理一次。
2
.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在所在学院(系)提出申请后,学生所在学院(系)与拟转入学院 (系)协调安排考核事宜。
3
.接收学院(系)应对申 请转入的学生进行全面审查,合格者予以批准,并由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被批准转专业的学
生,在批准之日两周内到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
4
.学生因身体原因需转专业者,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附校医院诊断证明、所在学院(系)院长(系主任) 签署意见,经拟转
入院(系)审查同意,由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办理转专业手续
。
第二十条
学生如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可申请转学。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转学:
1
.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者;
2
.由招 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者,或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