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手抄报的花边浅谈我的写作经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2-30 08:27
tags:专业资料, 基础医学, 医药卫生

-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陆美息)







Last updated at 10:00 am on 25th December 2020


浅谈我的写作经验


苏州中学

苏玥


我不是一个从小就写作文 很好的才女,可以说高中以写作都如同挤牙膏般困


难。语文成绩也很一般。最差的一次是 高二期末的全市统考,差不多是

96

分,班


级倒数第三, 作文

40

分。由此我深刻地意识到不可再放任语文不管了,尤其是作


文。最终在高三的一模、二模都保持作文在

60

分以上,高考总分

132

分,本市理


科中最高分,估计作文在

6 5

以上。如何完成这个逆袭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倾囊相


告。



以下经验大多适用于议论文


一、厚积而薄发


对于写作,没有什么积累更重 要。相信不止一个老师不止一次督促学生看书。说实


话我高中三年一本正经书都没读完, 但是积累何必要靠书?记得我的高一第一节语


文课,闵文老师就告诉我们学语文的秘诀: 爱美、多情、好奇、热爱生活。其实生


活不在别处,哪里都能积累素材。我回忆了一下我 在高考作文中用到的部分议论文


素材及其来源:


贝克汉姆退役——时事新闻


钱钟书的一句名言——我考前在复习资料上看到的


陆羽的诗《六羡歌》——我在一首古风歌曲《风华录》里听到的


史记屈原列传的部分段落——老师要求我们背诵的课本内容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想离。——因《甄嬛传》而大红的一句诗


梭罗、沈从文等被我在排比举例段中一笔带过的例子——各种道听途说,或从别人


的优秀作文中看到的


这些材料来自各种地方,无论是你刷微博 、听歌、看电视剧、看报纸、读杂志,你


都可以有意无意地找到可用的素材。发现素材后 ,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日后再用。


但是我还想说几个素材密集地:


1

、语文试卷:做题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的过程。


古文中有可用的事例、句子。如我积累的一个句子: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

< p>
已于风雨,彼众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出自顾炎武《廉耻》。若用在自己

< br>的文章中,不仅显示出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文势大增,激情澎湃。

< br>大阅读的很多散文都有可取之处,学它的语言和内容。如:同学像我推荐过一篇她


做题做到的大阅读散文:陈蔚文《溯水而上——夜读

<

诗经

>

》。语言优


美,有诗意,内容有深度有广度,可用于很多话题

,

,如:对文化的理解、对经典


的传承、细微之美、平凡 中的大道等等。


许多作文题本身就是素材,这些素材不但新颖别致、没 被滥用,而且往往可适用于


多角度、多方面。如

07

年北 京考题:刘长卿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


听无声。

11

年上海考题: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但也有的作文题(如


今年江苏的 题)意思太浅,角度太多,不适用于作例子。


2

、他人的高分作文


当我在读他人作文时,我想些什么?


11

年上海高考高分作文:风中的余香(标题有诗意,先发制人,下笔不凡)

< p>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 人们心间流淌

;

古希腊的城邦早


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 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 /p>


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


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


逝去。(此处语言形象优美,化抽象为具体,值得借鉴)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

(

)

魏忠贤一饮而


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 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

?


他却不知,自己饮 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


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 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这个例子可以收


集,但感兴趣的同学不应止步于此 ,而应查一查左光斗、东林党的事迹,了解事件


全貌,有利于你将来使用这个例子)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 言着内涵的永存。(揣摩这句话的构


成,“形式”和“内涵”相对,“过去”和“永存” 相对,但两者存在关联。这种


对立统一的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短小精悍、掷地有声、发 人深省)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 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联


系现实,接地气,使文章不是空发议 论)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


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 。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 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


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 的交椅。它们的位置,


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 温润我们的感


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 实从未


(

我们

)

身边消 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


(

)[

]

,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 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


慧的斟酌。

(又出现了“逝与留的辩证”,这更 显示出作者的深刻思索。“自然


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这样的表述不是普通学生可以凭空 写出,必须多看多想多


记多用)

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 缓显露它的精华。

(用这个具体


可感的过程比喻另一个抽象的过程,贴切 、有画面感。写出这样的句子要求学生


善于观察生活、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类比。和数 学建模差不多)

时光逝留的沙


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 。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


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

;

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


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 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


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 此一些不灭的精魂

?

(以


问句展望未来,使语言形式多变 ,抑扬顿挫。余韵无穷,使读者沉思,也显示了


自己的思想深度)

那就让 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


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 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


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

?

我看着 那幅画,很温暖。

(又一次举例,比起说理更生


动,不显枯燥。以举例作 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也是可取的)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结尾点题很重要)


看他人文章时,要看他和你的文章有何不同。除了积累名句、例子,也要学习

< br>语言、构思、层次。每一篇高分作文都有你可学的地方。


又如我 读

05

年江苏高分作文《善始之论》(当年主题是凤头猪肚豹尾)。此

< p>
文以古文写作,比较小众,又说理颇多,语言难以学习,但仍有可取之处。我的高

< br>考作文采用了和它类似的结尾。

它的结尾是“愿斯志之永固兮,东终古而未


央!”。

我查了这句话的出处,是曹植《铜雀台赋》,原句为“愿斯台之永固兮,


乐终古而未央!(后半句是说快乐将延续千年不绝)”

而我写的结尾是“愿斯志 之


永固兮,静终古而未央

”这个句式只需稍改两个字就 可以适用于许多不同主


题,不仅有诗意而且豪迈有气魄。可谓万能金句。但万能金句如何 拾得?其实考


前我和一些同学都欣赏了这篇文章,也许他们只是感叹了一下作者扎实的古 文功


底,就弃其文于不顾,而我耐心地看完了这篇作文,并查了其中典故、诗句的出


处,因此我得以把这个句子收为己用。



由此看来,积累的过程要耐心,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借鉴的地


方。同样的,我也正是本着锱铢必较的心态,才会想要查歌词、电视剧中诗句的出


处。 不要觉得这是浪费手机流量。


二、优美的语言


白居易言着文:根情、苗言、华(花)声、实义。优美的语言可以弥补、粉饰许多


硬伤,如立意较偏、举例不当、结构混乱。


1

、华


闵老师说作文有三境界 :朴

1

、华、朴

2

。或者说简

1< /p>

、繁、简

2

。在这个螺旋


式前进的世界里, 的确朴

2

是一种清丽脱俗的表达方式,简洁流畅,多见于乡土题

< br>材,优于华丽的措辞,更优于朴

1

那种小学生作文的单纯无知的尘土气。有 的同学


可以做到朴

2

,但我还是推荐写“华”。也许不是 每个老师都能立刻识别朴

1

和朴


2

的区别 ,但华美的语言如烈酒、似强光,总不会被老师忽视。


举一例,

07

年山东卷《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200 7

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壁辉煌的王


朝。她是史 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


忆,留给世间难以 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


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 蹈,摇醒了一个盛世的传说。古老的风铃开始变奏,浑厚


如黄钟大吕的音符直贯苍穹。是 你吗,唐朝?


我用想像触摸你诗的 轮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梦想的枝头辍满星


光。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 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


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 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


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 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你美丽


竟是这么多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遗忘 ?


我的脚步惊醒了你繁华的美梦了 吗那根透明的琴弦还在你修长的十指下震


颤,震落了美人脸上凝香的露华,是谁的眼泪这 样甘之如泉面对银烛秋光冷画屏,


你叹息了吗独步瑶台的风采,高处不胜寒的无奈,切莫 乱了音律,不然,古淡清醇


的山水恨你,恨你弹指惊春去。而今,你竟融成一盏铁观音, 散发着在沧桑中冶炼


过的从容风味,让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来品评你如盛绚的过往,一个 泱泱大气的传


说!


你仍然庄严地站在中华五千年的青史中,以博大的文化情怀和丰繁的艺术


成就笑 傲同侪。夜光杯里的葡萄红闪闪发亮,醉了一个又一个世纪。那些坚守岁月


的人,朝霞从 此耀眼,残阳从此灿烂,中国从此芳醇神气,永久蕴香迷人。是这样


吗,唐朝?你陶醉和 震响了整个生命的世界。


把满纸才 子的情高遐想折好,我愿枕琴声做一场崇古清梦,醉于此间,永


不醒来。


纵使时间流淌,时光飞逝,美丽的唐朝不老,永恒的记忆不褪。



应该是最华丽的高考作文,没有之一,第二 段甚至押韵,做到了“华声”:我用想


象触摸你诗的轮廓,我手心的雪花含苞欲放,我梦 想的枝头缀满星光。没有比枫桥


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得豪 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


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了王维 的衣裳。在一个民


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唐朝啊,你的美丽 竟是这么多


生命的拓荒,怎能不令人陶醉,怎能使人遗忘?



全文立意毫不出众,思想较浅,过于华丽,有堆砌之嫌,像用 珠宝淹没了一个


瘦小的人,但它的缺点都被语言掩盖了。此处有珠宝,你不妨拾取些,多 读多背,


以留作己用。


这里的华丽指多用诗句 、比喻、排比,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具体为抽象。记


叙文比较容易做到,但议论文一样可 以华丽,比如以下两种表述哪一种好:


面对多难的生活,我们要持有乐 观的态度,积极抗争,无论有多坎坷,也要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若我们能把生活这颗酸涩的柠檬切片榨汁,以微笑为蜂蜜,以乐观为砂糖,

< br>以阳光作点缀,那么这一杯柠檬水,哪怕原本再酸涩,我们也可欣然饮下。


同样的意思,前者干瘪无聊,后者生动丰满。如果我们能把说理都用诗化或俏


皮的语言表述,议论文也能意趣横生。


2

、善问


用疑问句或反问句会 使读者思索,也可引出下文,或留下余韵。重要的是使平


实的议论文增色,好像走在康庄 大道上突然有坑洼或小丘,使原来单调的旅途有


趣。如: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


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


情、如此 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选自

2011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风沙渡)


不 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


全出,那 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邈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 餐馆”“某某小吃”中脱


颖而出,这就是超越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高考考场,也曾为 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


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雨吹 凉了满腔热情、浇


灭了心中理想,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被丢弃在脑后,他们早忘 却了自己接


受过高等教育,忘却了父母的期望,于是一个个变得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 的不


是他们身居陋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 /p>


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甘于平庸甘于卑贱,那唯一的


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必先有一股“登临


意”。对,登 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


是杜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拥有一颗 强者之心、一颗超脱平庸的心,是平庸者与出众者的最大区别。人是


一棵能思想的苇草,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他的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


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 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坚定的眼神,从你不俗的


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 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


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 ”,仍会“香如故”。


“蚁族”又 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脚下的路,我坚信:


终有一天,“蚁族”也 能“扶摇而上九万里”。


相信“风 沙渡”的主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庸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


高原的汉子,也必是 满腹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透着豪


情与古韵气息的招牌?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2-30 08: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11504.html

浅谈我的写作经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