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叙文写作之场景描写
人间
词话:
“故能写真景物
,
真感情者
,
谓之有境界。
”
记叙文写
作的诀窍为以情取胜,场景描写作为抒发作者情感、烘托人物心理的方法之
一,在记叙文
的写作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然而,大多数人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忽略场
景描写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能写“真景
物”
,表达“真感情”
,创作“有境界”的文章,令人眼前一亮呢?
01
什么是“场景描写”?
广义来说,场景描写既包括环境描写也包括场面描写。二者皆为主题服务,但又有所
区别。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以自然界的景物、现象为描写对
象,以四季变化、景物盛衰烘托人物心情,如朱自清
的《春》
“桃树,杏 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
像霞,白的像雪”
,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背后是作者对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期待。
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
环境描写则以时代为着眼点,交代故事背景,奠定文章情感基调,如鲁迅《孔乙
己》中对
咸亨酒店“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的社会背景的交代,以此暗示人物悲剧性的
命运。<
/p>
在鲁迅笔下,
短衣帮是出卖劳力为生的,
长衫客是以读书人为主的。
对于
“短衣帮”
和“穿长衫的”的社会背景的描写,目的
是突出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为孔乙
己的出现做铺垫。
“短衣 帮”和“穿长衫的”这两种酒客一外一里,一站一坐,一贫一富,
写出了社会阶层的差别
,为孔乙己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场面描写,可概括为四个“特定”<
/p>
,即特定的人物
+
特定的地点
+
特定 的活动
+
特定的氛
围
=
具 有感染力的场面。
常见有:比赛场面(运动会等)
、劳 动场面、会议场面等。
如: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中有 关鲁智深为民除害“拳打镇关西”的场面,即为特定的
人物:鲁智深、郑屠;
特定的地点:郑屠肉铺;
特定的活动:鲁智深三拳打镇关西,为金翠莲妇女报仇;
特定的氛围:惩恶扬善,大快人心。
四个特定
,交代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同时也塑造了鲁智深嫉恶如
仇的性格。<
/p>
综合上述,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都有为主题服务、交代人物性格的作用。
但二者也有
一定区别。环境描写更侧重于静态的描写,侧重于为即将展开的故事情节做铺
垫,写作时
可穿插于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
场面描写则侧重于动态的发展,可谓是文章的主体,一般处于文章的中心位置。写作
时须
加以辨别,结合各自的特点,选取最适合文章的描写,从而为文章加分。
02
如何描写场景:自然环境
万变不离其宗,文章千万,方
法归一。不同文章的场景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服务文章
主题,表达人物情感。若铭记目的
,则下笔有神。
草蛇灰线
以景喻人
以自然环境的前后变化作为贯穿文章的线索。
前文已说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主题服务,为故事情节做铺垫,因此,在一篇
文章
中,可以以某一景物的前后变化来暗示人物性格的成长、衬托故事情节的发展。
实战演练·
2020
北京卷
当今时代,<
/p>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
或引发了你的 感悟,
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思
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析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要求我们能从一条信
息中了解信息背景、形成自己思考,即不盲
目评价,不断章取义,从互联网的信息中“见
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作文立意应取积
极向上,从现实生活中取材
,抒发饱满的正能量,这就可以使用“自然环境描写”为文章
造势。
范文
(片段)
开头:
2020
的春天,空气中氤氲着的不是醉人的花香,也不是清新的泥土气,而是浓
烈的
消毒水的味道,这味道使得春的脚步不再欢快,使得国人的心紧紧地揪着。此刻,因
疫情
封闭在家的我,站在窗前,看着窗外春雨迷蒙,初春的树光秃秃的,在雨中微微晃动
着,
似乎在和春雨诉说着今春的孤寂。
主体:可写自己看了一则鼓舞人心的
信息……(如:一线医生的乐观,饭店的公益援
助等)
结尾:看完信息的我,眼眶早已湿润,我不得不抬头来使眼泪回流。抬头的刹那,我
瞥到了漫进窗户的阳光,那是春雨过后的温暖所在。树仍旧光秃秃地站立在阳光下,不过
不再晃动,而是直挺挺地,似乎是在和我们一起守护这个春天。树总会生出盎然的绿意,
也许是下一场春雨过后。
疫情总会过去,
也许是下个春天。
因 为希望不会灭,
暖意一直在。
范文讲解
文章开篇以树的“光秃秃”为始,营
造了一种压抑的初春氛围,为文章书写疫情期间
的压抑造势。紧接着,主体部分以一则鼓
舞人心的信息来改变文章的压抑氛围,使文章变
抑为扬。
结尾,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即树木的不再晃动、天气的由雨转晴,暗示人物的心理由
< br>消极转为充满希望。
以自然环境的由差变好,暗示现实生活的困
难总会过去,以此作为全文的线索,推动
故事情节的发展。
自然环境服务主题,文章令人眼前一亮。
花之盛衰,因文而择
同样是花,用处却不同。
一切自然环境的描写
,皆为文章主题、人物性格服务。当需要服务的主题、需要塑造
的人物性格不同时,所需
要借助的自然环境也当然有所不同。
如:当故事情节与人物心理处于低
谷时,这时所需要借助的自然环境一般也是以恶劣
的自然环境为主,当故事情节与人物心
理皆处于高潮时,自然环境也以怡人的环境为主。
笔下的自然环境千变万化,心中只需铭记环境与主题契合。
实战演练·
2020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
”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
贝尔奖的屠呦呦
,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
温暖的双手……
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
2020
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题
2020
年的“中国面孔”
,可以说与疫情密不可分。我们可以感 受到冰冷的疫情背后国
人所释放的关怀的温暖,也可以感受到复杂的病毒面前科学家与一
线医护者所作的坚持,
更可以感受到汗水泪水过后的微笑的力量……这些都是振奋人心的
“中国面孔”
,
而这些面
孔背后是鼓舞人
心的力量。这股力量是文章的“根”
,而怡人的自然环境可以为这个“根”
提供养料。
范文
(片段)
解封后的城市,生活一切如旧。唯一
不同的是,街上的行人都自觉地戴上了口罩,口
罩虽然挡住了大家的半张面孔,却实在遮
挡不住大家从心底散发的、在眼角流露的那份笑
意。这大概是
2020< /p>
的最美笑容了。而为这一张张笑脸做背景板的,是那仿佛触手可及的澄
澈天
空,是令人舒爽的自由空气,是许久未有过的车辆鸣笛声,这也是极其动人的“中国
面孔
”
。
范文讲解
封闭之前的与自然环境的隔离,以及
解封后的触手可及的温暖环境。人的笑脸与自然
环境的一人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了最美的
“中国面孔”
。
01
如何描写场景:社会环境
以小见大
管中窥豹
以“小”取胜,小中见大。
首先,社会环境描写必须要避开的一个雷区,即“满园开花”
。社会环境 描写涉及方方
面面,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筑等,但我们写作时只需选择可为主题
服务的一点即
可。
其次,当确定社会环境描写
的对象之后,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从这个小描写中让
读者窥见大环境。
范例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
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
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夏衍《包身工》
范例解读
《包身工》的主题是揭示
世纪
30
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但文章并
未以
20
世纪
30
年代的 整个上海的大环境作为切入点,
未触及当时的灯红酒绿与车水马龙,
而是
直接将“镜头”切入到与主题相关的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蜂房般的格子铺”
,并描
< p>写其“蠕动”的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知晓包身工的居住环境之差,亦可以窥见在那个时代< p>
的大环境,即最繁华的都市之下,仍有这样被压迫被剥削着的生命。小处见全貌的魅力,< p>
就在于此。
浅入深出
揭示本质
选取社会环境描写时,还需注意,应以社会环
境的表象入手,并且以社会环境描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