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写社会生活评论
社会评论
,
就是用议 论说理的方式
,
评判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和建议,并就自己的观点展开分析,阐明其中的道理所在。
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
社会生活评论更讲究现实性,
它要求写作者善于在社会生活 中捕捉评
论目标,紧密结合当前现实,迅速及时地发表见解,不仅要指明问题的症结,还
要提出解决
问题的措施,引导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写作要领:
一、开头:概述新闻事实,提出观
点。语言要简洁。
(是什么?)
如:阅读下列材料,写
一篇社会生活评论,不少于
500
字。
8
月
23
日,杭州公交车上一名坐在照顾专座上的小伙因为未给抱 小孩的妇女让座,被与其
同行的男子连扇
5
个耳光,鼻血 直流。
8
月
25
日,湖北公交车上一老人要一男子 让座,男
子不让,两人争吵起来,男子对老人动手。
8
月
26
日,一名残疾男子占座后未给一名中年
妇女让座遭掌
掴。
如何概述?
1.可以整体概述三则材料
“近日发生的一系
列公交车打人事件,皆因不让座而起,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
2.可以选择材料中最突出的事件集中点评
“
近日在杭州一公交车上,
一小伙因未能及时让座被连刮五个耳光,
鼻血直流。 p>
这样的事件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令人深思:这究竟是道德的觉醒还是道德
的压迫?”
二、中间(主体部分)
:评析。围绕中心论 点发表议论。
(为什么?分析实质、成因(心理根
源、社会根源)
。不要借题发挥,大发牢骚,放纵地批判社会,中国现在不缺少牢骚,缺少
建设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如果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来,大摆问题,情绪激昂的罗列丑
恶
现象,作用何在?意义何在?)
例文:
“武力”难解“不让座”道德困境
杭州一名坐
在照顾专座的小伙因为未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
被与妇女同行的男子连扇
5
个耳
光,鼻血直流。
p>
占着老弱病残专座,
不给就在身旁的怀抱幼儿的妇女让座,
这 名小伙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到激
愤。
以至于,
其被人狂扇耳 光,
鼻血直流,
有的网友觉得
“很解气”
,
认为
“该打”
。
问题是,
即便是
这名小伙占着专座不让,
违背最基本的社会公德,
我们就有权力使用暴力手段对其 实
施惩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谴责他的这种不道德行为,却无权对他施暴
。
这名小伙之所以应该受到道德谴 责,
主要是因为他坐在老弱病残专座上,
实际上已经侵
犯
了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权益。对于这种行为,
人们可以劝导,
甚至可以指责,< /p>
有关部门
也可以进行教育或处罚。然而,这位男乘客不管以多么“高尚”的
名义,都无权对他人使用
暴力,滥用“私刑”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这位男乘客的“替天行道”行为,比小伙
不让座更不道德,更可怕,对社会的危害性也
更大。因为,殴打他人,是一种侵犯公民人身
权的违法行为,除了应受到法律制裁之外,
更应该受到世人的谴责。
更重要的 是,用滥施“私刑”的武力手段,非但解决不了“不让座”的道德困境,反而
会加深人与
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甚至是敌对情绪,而“不让座”或将成为一些人防范、报
复他人最
常见的一种方式。因此,若想化解“不让座”的道德困境,除了要制订相关规定,
予以约
束和惩戒之外,更需要社会和舆论的积极宣传与倡导。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弊病
,
当然要毫不留情地揭露,但对于让座等一些平凡的善举
,
也应该进行积 极地颂扬。
特别是
,
学校和家庭也应多注重“德育”方面的教育,把礼仪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
< br>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从孩子抓起,
贯穿终身 教育的各个阶段。教育能培养健
全的人格,使人发现他自身是什么人和发现做人的义务。
的确,
“教人”比“教书”重要,
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大家来共同营造。
再者
,
让座需要受让者用
“感恩”
来良性互动。
其实,
对让座者说一声发自内心的
“谢谢”
,
或者投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
报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
就是对让座行为的一种激励和回报。
重申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
因为没有给怀抱孩子
的女人让座,小伙子被连扇
5
个耳光。面对这样的新闻,我觉得,
有一
个常识需要重申:让座是美德,但不让座不代表道德沦丧。
就譬如施舍是慈善,
但不施舍不代表就定然穷凶极恶一样。
即便 是一个健康的公民,
即便是
只有短短几站路的车程,
只要 他不乐意
--
哪怕是突然的心情不好,
哪怕是没来由的大脑空白,
哪怕是意外发现了
UFO
??甚至无须任何理由,
他都可以保有不让座的尊严与自由。
而周遭
的乘客,
更不应拿白眼与鄙夷的脸色居高审判,
至于驾 驶员
手中的“提醒”按钮,自然也不该一遍遍以道德逼迫的方式“挟”人让座。
不让座,
是买票上车的权利与自由。
只有尊重这 个基本常识,
让座的道德诉求才不至于走向
暴力,不至于裹挟夸张的戾气
。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如果不能在法律规
则、
人伦道德等秩序层面拎清先后与主次关系,
个个以道德圣人的姿态苛责常人、
< p>甚至不惜
践踏公民合法权益以成全高蹈的“美德”
,那么,道德不过 就是皮鞭与阴谋的殉葬品。这些
年,我们时常耳闻目睹“被让座”的诡异,甚至让座者连
起码的谢意都无法获得,根源恰恰
在于舆论过于拔高了
“道德”
,
而不惜以戕害权益与自由的姿态成全这种表面的
“美”
。
于是,
一件简单的道德内省可以完成的事情,
非要一众口 水来逼你就犯,
人人惧于不知天高地厚的
道德标尺,人人却又在私底下打
着自己的小算盘。
权利不被尊重,
道德
“毛将焉附”
?如果小伙子不让座非要找出
“残疾”
等令人悲悯的 理由,
以示本就是涉嫌犯法的
5
个耳光之“恶”
,那么,我们的不捐款、或者少捐款是不是也要被
丢进严刑酷打的牢笼,以惩罚“
不到位”
的道德?在没有权力与自由保障的秩序下,美德不
过是一袭华美
而生满虱子的袍子。
正如网友亲历的事实:
在非洲坐公交时想让座,
被当地朋
友拉住了,在他们的观念里,人们支付了相同的票款,就拥有相同的权利。买
了票,我就有
资格坐着。值得反思的是:面对不让座者,我们身边那些需要座位者的霸气
从何而来?
眼下,
太有必要重申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了 。
法理不彰、
规则不显,道德不过是私欲的遮羞
布,或者
是互戕的变态游戏,最终无益于公共生活。公民社会,每个人都该树立基本的价值
理念:
先有尊重不让座的权利与自由,后才有让座的道德善意。
公交车让座,请勿混淆美德与义务
23
日,杭州公交车上,一名未让座的年轻男子被另一男子扇了
5
个耳光。< /p>
25
日,湖北公交
车上一老人要一男子让座,男子不让,两
人争吵起来,男子对老人动手。
这 让人想起与让座相关的另一则消息。
一个老大爷为了让女乘客让座,
竟然突然坐上 了
年轻女孩的大腿。
为何近年来公交车让座之争屡屡不绝,
甚而发展到拳脚相向、
丑态百出?
从青年到老年,是否都逃不过一个“
让”字?
纵观因为让座产生的纠纷 ,大都是因为要求让座的人太强势。对公交车让座众说纷纭,
其实让与不让大可不必争议
,
因为这是个人的道德素养决定自身言行。
让座与不让座,
纯属< /p>
个人意愿。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别去要求别人做不愿意
做的事。
像报道中因为别人不让座就动手,
侵犯他人人身权的乘客,
你这样的素质又凭什么 要求
别人让座于你呢?别人不让座,
最多是思想道德问题,
但是动手打人,
又岂止是道德素质问
题,更是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相比起不让座,动手打人的行为更应该受到群众谴责。
-
-
-
-
-
-
-
-
-
上一篇:如何评价一篇作文的好坏
下一篇:作文评价指导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