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的考法其实比较简单,
主要就是给你一段当时比较关注的新闻材料,
然后根据所给的材
料,写一篇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息和新闻评论。
01
年,
消息要求
40 0
字,评论
1200
字,给的材料有两段:
1 p>
,加入
WTO
,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
和挑战
:新知的传播,转化,生产。
2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高教改革:大学和政 府、
社会的关系;大学和教师、学生的关系;大学和大学的关系。
02
年,
动态消息:标题、导语、主体
撰写要规范;适当运用背景材料;
300
字
新闻评论:以提供的材料和拟写的消息为基础,提炼观点;观点要正确、鲜明;论述要有深
< br>度、条理要清晰;
1000
字
所
给材料:
主要是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问题。
其中涉及到保障制度的现状, p>
和社会政治
的关系,老龄社会和养老金拖欠的矛盾,养老金拖欠和欠费大户领
导的逍遥快活的对比
ect
这么些小细点。
03
年,
是在复试中考的,题目我没有
见到,但是师兄们说就是这样的格式。给的材料是关于
姚明
的。也是要写一个消息和一个评论。
04
年,
复试的考试设置里写的是
传播学理论+新闻写作。我考 试的时候是考了
3
道很正常的传播
学理论方面的论述题,
第
4
道就比较新鲜。
考的是让你设计一本杂志的出 刊发行。
要求设计
出刊名,面向阶层,拟定读者,发刊期,主体风格,刊
内栏目设计:栏目名称和主题,发行
策略,价格
ect
, 最后还要写个首期发刊词。总之是需要你想得很仔细,很死脑细胞的。不
过我估计像这样
的题型,以后考的机会会少了。
所以综合来
看,
新闻写作主要还是应该在消息写作和新闻评论上多花功夫。
这个不是考填空< /p>
题问答题,
有个参考书给你,你看好了背好了就可以得高分。
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对新闻
素材的敏感敏锐力,
多多看看报纸, p>
新闻杂志,新闻联播,对于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热点问
题,
自 己动手写写。
有几个新闻杂志不错:
南风窗,
新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多看看这些,
学习新闻写手们怎么样组织材料提出
观点的。
新闻本科的学生可以主要练写,<
/p>
但是跨专业的,
我奉劝大家一定还是要找一两本消息写作和
新闻评论的教材来看看。
毕竟这是专业性质的写作,
不是语文课上的写作文, p>
专业不专业看
语言风格看逻辑安排,
一眼就能明白
< p>(至少老师是看得出来滴:)
)
。
但是这个不 是主要矛盾,
更重要的还是平时的多看多写多留心,培养对新闻的嗅觉。
:
)
最后再要提出的一点是
,不论怎么写,不论你采取哪种语言风格,行文一定要有逻辑顺序,
一定要有自己的鲜明
观点和立场(这个针对评论)
。
新闻评论写作选择题
生活日记
2007-04-21 22:24:41
阅读
56
评论
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
2001
年
1
.
新闻评论的作者要对评论的内容有 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
得明白晓畅,所以,深入是浅出的
A
.方法
B
.手段
C
.前提
D
.结果
[ C]
2
.新闻评论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不是生硬地加上去的,而是
A
.作者感情自然的流露
B
.作者政治觉悟的表现
C
.以理服人精神的体现
D
.表现了评论的战斗性
[A ]
3
.评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为了
A
.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术语
B
.增加知识
C
.
便于在文章中引用
D
.
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
]
4
.述评写作的特点之一是即事明理,所以讲道理要
A
.实事求是
B
.观点鲜明
C
.缘事而发,注重分析
D
.有丰富的材料
[ C]
5
.述评的基本特点之一是由述而评,以评驭述。述的作用是 p>
A
.服务于评,选用事实材料受观点的统率
B
.述的材料要典型
C
.提供大量的事实材料
D
.提供的事实要点面结合
[ A]
6
.杂文要求简短精粹,简短是指形式,更重要的还在于
A
.有爱憎分明的态度
B
.要有形象性
C
.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笔法
D
.言之有物,内容精辟
[ D]
7
.新闻评论的立论,指的是一篇评论的
A
.中心思想
B
.主要论断
C
.具体题目
D
.重要建议
[B ]
8
.论点是评论的
A
.基础
B
.灵魂
C
.要素
D
.见解
[B ]
9
.数据是一种确凿有力能体现事实总和的
A
.旁证
B.
客观事实
C
.论据
D
.要素
[C ]
10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是
A
.梁启超
B.
于右任
C
.王韬
D
.张季鸾
[ C]
11
.新闻评论的立论贵在善抓
A
.矛盾
B.
苗头
C
.由头
D
.事实
[A ]
12
.作为小言论的精品,除了要具有新闻性这一基本特性而外,还应具有另一个
特性,即
A
.生动性
B
.形象感
C
.文学性
D
.理论性
[B ]
13
.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的
A
.编辑部评论
B
.编者评论
C
.个人评论
D
.权威性评论
[B ] p>
14
.评论的主体
(
也称中间部分
< p>)是支撑全文的主干,在评论中称为
A
.立论
B
.论点
C
.正文
D
.本论
[D ]
15
.评论的结构主要是指评论各组成部分的总体设计与谋划,具体表现为
A
.精心选择由头和论据
B
.提炼评论的中心论点
C
.合理安排观点和材料
D
.酝酿论题,制作标题
[C ]
16
.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短评,其论点要力求
A
.概括报道的所有事实
B
.明确可信
C
.从报道中来又高于报道
D.
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C ]
17.
与新闻标题相比,评论标题的特点之一是
A
.经常使用复合式标题
B
.采用叙述、描写的手法
C
.题义丰富、句式完整
D.
简短明了、句式灵活
[D ]
18.
与新闻评论标题“意向鲜明”相悖的做法之一是
A
.表述拖沓
B
.篇幅冗长
C
.令人费解
D
.词语哕嗦
[C ]
19.
广播评论 要在篇幅短小的条件下
,
同时做到内容充实和容易听知
,
写作
(
制作
)
中应力求
A
.省文
B
.淡化说理
C
.少摆事实
D
.省意
[ D]
20.
在电视评论 的符号系统中,有一种符号离不开所表现的事物,这种符号是
A
.再现事物现状及现场的画面
B
.同期声
C
.解说词
D
.表现访谈过程的画面
[D ]
2002
年
1
、
作为一门科学,新闻评论有很强的政治性和
A
.理论性
B
。形象性
C
。群众性
D
。实践性
[ D]
2
、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既要求有现实的针对性,又要求
A
.有强烈的时效形
B
。有理论色彩
C
.多报道新闻事实
D
。能吸群众
[ ]
3
、
选择重要的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有助于增强新闻评论的
A
.思想性
B
。引导力
C
。新闻性
D
。说服力
[ ]
4
、
新闻评论的立论是决定评论 成优劣的关键,它是经过思考酝酿而形并提
出的
A
。论据
B
。方法
C
。论断
D
。决心
[ ]
5
、
评论标题的功能之一是概括 论题范围,既让受众提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
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
A
.所要使用的论据
B
。所要表明的态度
C
.所要阐发的观点
D
。所要议论的问题
[ ]
6
、
在一篇评论中,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据是材料,是
A
.基础
B
。前提
C
。根据
D
。实际
[ ]
7
、
演绎式结构方式比较符合
A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B
。人们日常的说理习惯
C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D
。对复杂问题的认识需求
[ ]
8
、
对评论内容有深刻的研究和 理解,才能写的深入浅出。所以深入是浅出
的
A
.方法
B
。手段
C
。结果
D
。前提
[ ]
9
、
新闻评论工作者提高素质和修养,既要志存高远,又要
A
.不怕困难
B
。脚踏实地
C
。提高觉悟
D
。有理想
[ ]
10
、评论工作者提高政治觉悟,最根本的目的是
A
.
积累丰富的知识
B
.
提高业务水平
C
.
熟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D
.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
11`
、新闻媒介只有精心地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正确的
< p>
A
.教育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解惑功能
D
。警示功能
[ ]
12
、作为按媒介划分的新闻评论类型,广播评论是
A
.广播电台播出的评论
B
。以电台名义播出的评论
C
.按广播传播特点制作、播出的评论
D
。由播音员播出的评论
[ ]
13
时,主要
运用
A
.访谈方式
B
。同期声
C
。画面和声音
D
。图象
[ ]
14
、短评 的生动灵活包括说理议论生动引人、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和
A
.文风不拘一格
B
。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C
.可以配合报道而发,也可以独立成篇
D
。语言文字生动活泼
[ ]
15
、与其他评论文体相比,编者按语除篇幅短小外,最突出的特征表现在
A
.广泛的群众性
B
。显著的时效形
C
.鲜明的政治性
D
。很浓的依附性
[ ]
16
、专栏小言论的新闻性突出表现在政论因素和新闻性事实的
A
.结合
B
。配合
C
。相互融合
D
。巧合
[ ]
17
、为了增强说服力,述评选择事实尽可能注意
A
.点面结合
B
。多介绍典型
C
。多报道面上的情况
D
。材料多多益善
[ ]
18
、杂文的战斗性,要求作者
A
.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和态度
B
。善于画龙点睛
C
.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D
。善于用形象说理
[ ]
19
、
广播评论讲究摆事实
、
讲道理
,
目的在于帮助听众通过事实更好地理解道理,
因此要求尽量选用
A
.典型、具体、群众熟悉的事实
B
。新鲜、奇特、独一无二的事实
C
.情节离奇、细节微妙的事实
D
。特殊的数字
[ ]
20
、为协调声音和画面的关系,电视评论广泛调动各种手段,但经常发挥主导作
用
的则是
A
.记者现场解说
B
。访谈同期声
C
.解说词
D
。采访中的提问、追问
2003
年
1
、新闻评论的表态作用,可以对某些问题
A
造成声势
B
扩大社会影响
C
形成舆论压力
D
增强宣传效果
2
、邹韬奋的“小言论” 总是就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发言,有很强的
A
形象性
B
理论性
C
科学精神
D
群众性
3
、
***
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 错误,是
A
不善于讲道理
B
由于新闻不真实
C
党和人民之祸
D
不实事求是
4
、新闻评论的选题、立论 是否具有针对性是评论一篇新闻评论优拙的最重要的
A
标准
B
标志
C
条件
D
方面
5
、新闻评论的立论角度指的就是
A
立论思路
B
立论的针对性
C
立论的导向
D
立论的依据
6
、为了使评论发挥较好的 宣传功能,就要有独到的论点,同时,为了说明论点,
还得善于挑选和运用最有说服力的
A
材料
B
素材
C
论据
D
事实
7
、评论的结构原则包括:从评论 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和
A
从不同媒介的特点出发
B
从不同体裁要求和作者特点出发
C
从社会实际情
况
D
从一个时期的宣传重点出发
8
、新闻评论的文采,主要指
A
结构问题
B
文风问题
C
立场问题
D
形象问题
9
、评论工作者加强政策观念,是为了
A
准确地宣传政策
B
增加有关政策的知识
C
不犯政策性错误
D
深入实际深入
群众
10
、
辛亥革命前夕
,
有一份报纸常常就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 撰写社论
,
其新闻性、
思想水平和写作技巧居当时报界之
首。这份报是
A
民报
B
民立报
C
神州日报
D
中华民报
11
、配合新闻报道发表的短 评,要想些得短而深,常用的做法是
A
引入新的论据,并加以议论
B
紧扣新闻报道,一事一议
C
复述报道,进行表
态
D
联系现实,借题发挥
12
、文中按语与 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之间既相互配合,又
A
相对独立
B
相互影响
C
相互融合
D
相互补充
13
、
80
年代初出现于人民日报而且影响广泛的小言论专栏是
A
今日谈
B
虚实谈
C
大家谈
D
纵横谈
14
、赞誉式专栏言论哟啊富有生命力就要加强赞誉的
A
针对性
B
目的性
C
前瞻性
D
准确性
15
、述评中评和述的关系,述是评的基础,评是
A
对事实的综合
B
说理议论
C
述的目的
D
作者的观点
16
、与新闻报道的标准相 比,新闻批评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
A
归纳型结构
B
单一型结构
C
复合型结构
D
对比型结构
< br>17
、杂文的形象说理,常见的方法之一是运用比喻,其关键在于
A
用得巧妙而贴切
B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C
形象要有感情色彩
D
形象要生动
18
、广播评论同广播消息 、广播通讯等广播新闻体裁的区别在于
A
具有强烈新闻性
B
具有浓厚交流感
C
具有面对面交谈的特点
D
具有政论性
特征
19
、电视评论的社会功能,归根到底就是
A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B
揭露社会丑恶现象
C
传达方针政策精神
D
化解社会
矛盾
20
A
以视为主
B
双线互补
C
双向交流
D
声画兼备
2004
年
1.
和一般论说文比较,新闻评论的主要特点包括新闻性、政治性和 p>
( C )
A.
社会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艺术性
2.
新闻评论的文字要简洁,但不能为了简短而滥用
( C )
A.
词汇
B.
比喻
C.
简称
D.
方言土语
3.
评论工作者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最根本的目的是
( C )
A.
提高业务水平和写作能力
B.
积累丰富的知识
C.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
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
4.
邹韬奋一生所表现的精神为后人敬仰,他之所以感人,就是因其
(B )
A.
撰写了几百万字的评论和通迅
B.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
全身心陶醉在事业里面
D.
以犀利的文笔,竖旗文坛
5.
述评写作夹叙夹议的关键是
( D )
A.
既有观点,又有材料
B.
评和述不分先后
C.
摆事实、讲道理
D.
评和述有机结合,事理交融
6.
杂文是一种特殊的政论,即
( C )
A.
尖锐泼辣的政论
B.
针砭时弊的政论
C.
文艺性的政论
D.
短小精悍的政论
7.
只有精心写作社论才能发挥其重要的和正确的
( D )
A.
批评功能
B.
警示功能
C.
表态功能
D.
导向功能
8.
写评论进行调查研究务必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即
( B )
A.
一分为二
B.
实事求是
C.
反对主观主义
D.
反对经验主义
9.
新闻评论说理论 述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方法是
( A )
A.
论据和论点的结合
B.
调查和研究的结合
C.
严肃和生动的结合
D.
褒和贬的结合
10.
论辩交锋就是 通过思想交锋、辩论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
一种
( A )
A.
说理方法
B.
斗争方法
C.
批判方法
D.
战斗方法
11.
马克思在他创办并 担任主编的《新莱茵报》上,十分重视撰写
( B )
A.
通讯
B.
社论
C.
消息
D.
述评
12.
论坛评论贵在富有
( C )
A.
论辩色彩
B.
文采
C.
理论色彩
D.
生动性
13.
就报道配写短评,贵在
( A )
A.
画龙点睛
B.
叙议结合
C.
语言生动
D.
篇幅短小
14.
与其他体载的新闻 评论比较,编者按语最突出的特点是
( C )
A.
时效性强
B.
群众性强
C.
依附性强
D.
指导性强
15.
演绎式结构通常的表现方式为
( D )
A.
从材料到观点
B.
逐层分析议论
C.
对论点分别论证
D.
先结论后分论
16.
评论拟题方式中的回环法,可以使标题中的词语
( A )
A.
首尾呼应
B.
回味无穷
C.
词约意丰
D.
意向鲜明
17.
广播谈话是一种谈 话体评论,它区别于其他广播评论形式的基本特点是
(
B )
A.
面对面交谈
B.
类交流
C.
直接对话
D.
热线沟通
18.
音响在录音评论中主要用于表现
( C )
A.
论点
B.
论证过程
C.
论据
D.
现场情景
19.
在中央电视台开办 的评论栏目中,有一个栏目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舆论监
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
尖兵”。这个栏目是
( C )
A.
《新闻纵横》
B.
《现在播报》
C.
《焦点访谈》
D.
《面对面》
20.
电视录像评论为 适应电视线性传播方式,在结构上必须坚持
( A )
A.
双线互补原则
B.
声画合一原则
C.
以画面为主原则
D.
以理驭事原则
2005
年
1.
新闻评论的群众性,除了要面向广大受众,还要()
A.
有时效性
B.< /p>
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C.
理论联系实际
D.
有朴素的文风
< br>2.
有了典型而又恰当的由头
,
议论也就有了头绪
。
新闻评论的由头构成主要是
()
A.
谚语
B.
格言
C.
历史 典故
D.
事实性材料
3.
报纸评论中绝大多数体裁都有标题,一般来说,不 制作标题的只有文前按语和
()
A.
主持人评论
B.
编后
C.
文中按语
D.
小言论
4.
为了 将论据和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
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并且要讲究
()
A.
论证技巧
B.
写作 方法
C
.
说理手段
D.
语言效果
5.
归纳式结构的结构方式主要表现为()
A.
从观 点到材料
B.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