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作文素材阅读
【编者按】
常言道:
“有规矩才成方圆。
”
法律是我们生活 的规矩、
杠杆,
在衡量我们言行正确与错误的同时,
也规
范着我们的言行。韩非子云:
“时移世易,则变法宜矣。
”在全球化进程业已加快 的今天,为适应
新的时代需要,如何强化规则意识,科学立法,公正严明地执法,持之以
恒正风肃纪,从而使全民主
动执法、自觉守法,应是时代需要我们回答的重大问题。
法治中国
——十九大与作文之六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
互促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
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国家监 察体制改革试点取
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
有效实施。
【解读】
▲科学
立法是法治中国的前提,
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的关键,
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的防线 ,
全民
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就依法治国提出 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
强调要维护社会主义法治
的统一、尊严、权威,形
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
,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特别是“法治中国”,是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的新的法治建设目标。它是法治国
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合法”与“符合法治”
(摘录)
徐强
什么是法治?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
中指出:
“
撇开所有技术细节不论,法治的意思就是
指政
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
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根据对此的了解,去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
< p>务。
”
他把规范社会秩序的规则分为两类
,一类是
“
成文法或形式上的法律
”
,一类是
“
司法和实体
性质的规则
”
。 随后,哈耶克说道:
“
这两类规则的区别是和制定一个道路使用规则(像
‘
高速公路
章程
’
)
与命令人民向何处去之间的区别一样,
或者更明白一些说,
和设置路标与命令人 民走哪一条
路之间的区别一样。
”
也就是说,在法治条件 下,
政府的职责在于设置路标,而不是命令人们一定要
走哪一条街道、哪
一条巷子。
哈耶克的这个比喻,包含有三层意思:
< /p>
其一,所谓法治,就是
“
依照法律来治理
”
。一个人走路,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同理,一个国
家要建立法治秩序,<
/p>
首先要制定、
完善法律体系。
国家制定的法律,
对全 体成员
(包括法律的制定者)
具有同等约束力,
任何个人 或利益集团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
超脱于法律之外的特权。
正如哈耶克
所说:
“
究竟我们大家沿着马路的左边还是右边开车是无所谓的,
只要我们大家都做同样的事就行。
”
其
二,有法律不等于有法治,
“
合法
”
和
< p>“符合法治
”
,并不是同一概念。哈耶克指出:
“
法
治和政府的一切行动是否在司法的意义上合法这一问题没有什么关
系——它们可能很合法,
但仍可能
不符合法治。
”
因为如果强行通过法律命令人们怎么做,
就会侵犯人们的自由与权利。
仍 然以交通为
例,如果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规定人们去北京必须先到广州、上海,或者只能
坐飞机、火车,政府根
据这一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
那么,
政府的做法从法律方面看无疑是合法的,
但却非常荒谬地违背了
法治的
精神与原则。
1
其三,既然有些事情并不适合通过法律来调整和规范,既然
< p>“
特定立法
”
有可能破坏法治,那
么
,法治就含有
“
限制立法范围
”
的意思。哈耶克说 ,法治“不是指每件事都要由法律规定,而是指
政府的强制权力只能够在事先由法律限定
的那些情况下,并按照可以预知的方式被行使”。
如今,在中国,推行
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其实质就是要限制立法范围,厘清
权力边界,把权
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政府
“
法无授权不可为
”
,使民众
“
法无禁止即可为
”
,使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
“
法治中国
”
梦想成为现实,从而福泽子孙。
【思考】
1.
如何理解科学立法?
立法
本身是一门科学。毛泽东说过:
“搞宪法是搞科学。”对科学立法的理解,既要从立法本身
来研究,又要对自然和整个人类社会进行研究。同时,既要注重立法过程,也要注重立法结果。
只有
这种全方位的研究,才可能认清“科学立法”的真面目,进而实现科学立法。
立法要尊重科学,实行科学立法。那么,立法科学性的标准主要有哪些呢?在
亚里士多德看来,
“良法”
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
(
1
)
为了公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
(或个人)
的法律;
(
2
)
应该能够
体现人们的道德要求,不是依靠武力来推行,而是靠人们的自愿来实施;(
3
)必 须能够维
护合理的城邦政体以久远。我国有学者把立法质量的检测(或判定)标准分为内
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内在标准主要包括合法性、正义性和合目的性,外在标准主要包括:
完整性、明确性和协调性。
2.
如何理解“法律的温度”?
法律本来没有温度,
但当它与案件事实发生某种具体联系的时候也便有了温度,
或者冷酷,
或者
温热,或者沸腾。触摸法律的温度,可以是一种司法艺术
,可以是一种司法良知,也可以是一种社会
责任。
法律毕竟不能囊括全部社会生活,
对所有的社会现象都予以明确规范。
在执法 办案的过程中,
除
了坚持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
还必须考 虑执法办案的社会效果。
如何把握执法尺度,
考验着执法司法
人员的智慧和能力。
【作文素材】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文子》文子是老子弟子
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依据
)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
“社会契约论”,认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
圣权利,秩序并
非来源于自然,需要一定的契约来约定。于社会而言,这一契约就是法律。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左相书》
法律一经订立,凡有违犯
者,必须实施惩治;命令一经发出,只有坚持执
行,而不能违反
)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 /p>
法令能够执行,国家就能得
到治理;法令废弛,国家就会出现动乱
)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唐·吴兢《 贞观政要》
)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
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韩非子·有度》
国家不会
永远富强,
也不会长久贫弱。
执行法令的人坚决,
国家就会富强;
执行法令的人软弱,
国家就会贫弱
)
< p>
敬一贤则众贤悦,诛一恶则众恶惧。(魏征
赏罚严明的作用
)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管子
典,掌管;祥,吉祥
)
——以上名言道出法律的地位和作用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君
不约己而禁人为非,是犹恶火之燃,添薪望止其焰。(李世民《帝范·务农》
)
——以上名言道出领导执法应以身示范
公生明,偏生暗。
(明郭允礼《官箴》
公正就政治清明
,
偏私则政治黑暗——公正执法)
2
-
-
-
-
-
-
-
-
-
上一篇: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探索-最新作文
下一篇:法律在我心中初中生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