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抒情作文教案
【设计思路】
面对大千世界的人、事、物、景,学生要学会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要能够
透过客观事物表象,运用想像,去感受与之有联系的情和理。
【教学目的】
拓宽学生写作面,提高作文水平,养成学生与自然良好的和谐关系。
【教学设想】
1
.先让学生理 解学习写写景抒情散文的意义,讲清楚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2
.找几篇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读给学生听,分析特点。特别要分析各篇如何“扣话题”
,如何抒
情,如何“由实转虚”
。让学生明白写景抒情散文都是“由实 到虚”
。
3
.用一小时当堂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4
.讲评。
【教学重点】
1
.写足景物
2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3
.扣话题
【教学难点】
由实转虚。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写景抒情散文”
1
.抒情散文按其成分构成情况可分为:写事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直抒胸臆散文。纯粹的直抒
胸臆的散文是非常少的,而写事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则是大量存在着的。
2
.写事抒情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主要是靠间接抒情方式完成抒情的。它们主要 是通过写事或写景来
完成抒情任务的。写事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不同,叙事散文的主要任
务是叙事,所叙之事有情节联系,比
较完整。写事抒情散文的主要目的是抒情,所写之事
散碎,东拉西扯,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且欣赏的就
是“形散”
,即越散 越美。而写景抒情散文的目的也是抒情,但这种抒情主要是通过写景来完成的。借景
抒情
、情景交融是写事抒情散文的主要抒情方式。例如我们学过的《紫藤萝瀑布》
。
二、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点”
那么,怎样才能使笔下之景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景呢?
1
.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世间万物,各具特色。即使是同一景物,在不同的 季节、时间里
也会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把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可能有
特色,才可能传神。而要把握
景物的特征就离不开作者仔细的观察、
多方 的比较、
深入的思索,
只有经过一番由浅入深的思维活动才可
能认识并把握景物的特征,才可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景色。
2
.选好观察角度,安排好一定的顺序。同一景物,观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
正视、斜视、平视,人们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把观察到
的景物特征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出来,或从整体到局部、或由远及近、或从大到小、或由
高到低、或从上到下、或按
时间的推移为序、或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
3
.要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清代学者王国维曾说过:
“ 一切景语皆情语。
”的确,作者的主观感受,
一旦融入了客观景物之中,
景物即变得有了灵性起来;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
受的过程,
因此在具体行文中应自然而然地将此融会进去。事实也确是这样,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写作时
的心境不同,展现在笔端的景色也就各异。
4
.扣话题,多次点话题
5
.引诗句名言,彰显文采
6
.要有情调,一开始就要设法奠定抒情基调
总之,描写景物,须抓住特征,安排好描写顺序,融情于景,才能使景物栩栩如生,令人如临其景
。
三、给学生介绍几篇写景抒情散文
梅(此篇以“追求”为话题)
新疆野外不生梅
,因此看到梅就成了我童年的一种追求。我想象着被文人墨客赞赏太多太美好的梅,
我想
象着梅的挺拔,梅的芬芳。
邻人说她家有盆梅,且邀我观赏一番。高兴。
跟着邻居阿姨进屋,阿姨往客厅墙上一指,我笑了,为阿姨的幽默,为阿姨的自赏。
< p>
那里挂着一幅画——《梅》
,清纯的花朵,挺拔的枝条,生机盎然的风采,旁边有几 分娟娟小篆,写的正
是毛泽东的词《咏梅》
,站在房间中,只觉得每个角 落都有腊梅的微笑,那样恬静可爱,这也许是主人追
求的艺术效果。
< /p>
凑近那盆梅,花虽不大,却长得细腻雅致,我一直认为黄色是俗气的,而今我眼中的梅,那
种黄色却
淡雅脱俗,真是“多一分而娇艳,少一分则平淡”
。欣喜间,猛 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的名句,便凑近去,深深吸一口,似乎有一
股很清淡的气息,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已久久留
在我感觉中了。若能追求得与梅
日日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沉醉在梅花的清秀之中,我无意间看
到了一根梅枝,一下子惊住了,它简直是丑陋的,它长得奇形怪
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
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想不到竟如此丑陋的杖干竟孕育出如
此芳香素
雅,傲然脱俗的梅花!
是的,美是追求的结果,而追求的过程往往历经
艰辛。追求美却又不独享甚至不享受美的成果,而是
把这美让给众人来享用,也许这本身
就是美的本质吧?而谁又能说这不是梅花的本质呢!
“俏也不争春,只
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回转身来,正墙上 那洒脱的“毛体”
直扑我的眼帘,它们似乎变成了马背上筹划天下的伟人,变成在中南海
忙碌而俭朴的身影??
于是,我热泪几坠??
【此篇中间几段着力写挂在墙上的画梅,写观“梅”的感受。后面几段
往话题上扣。恰当。
】
月
夜(此篇以“恰到好处”为话题)
一缕清柔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在窗台上。窗台宛若镀了银。我猛然记起,快到中秋节了,
现在正该是
满月的时候,这时的月儿一定很美丽吧
!
< br>于是,我出门赏月。好圆好丰满的月啊!月明星稀,虽说远处仅仅有几颗星星,却也给月夜增添了几
分诗意。
沿着通往花坛的小路,我漫无目的地走着,
整个世界仿佛沉浸在银色光海中,
烘托着充满温馨静谧
的夜。
我也置身在这月光之海中了。
月光洒满了我的农服,
温暖着 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
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
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月光浸染着整个大地。我的周围被
月光照得雪亮,世界完全笼罩在
圣洁的气氛里。
我的感觉模糊了,心灵在这圣洁中升华。
不知
不觉中来到花坛旁,
大朵小朵的花沐浴在月光中,
被风儿吹得在睡梦中也露出了欢 乐笑容。
抬起
头,仰望着无尽的苍穹和那苍穹的明月,思绪便如脱僵的野
马飞驰在无际的原野——这纯洁的月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人事的缺憾往往引人对恰到好处的追寻。我远在异地的朋友啊,
此时也一定会在这美丽的夜里,遥
望着月儿吧
!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缕清凉的风送来,我蓦地惊醒,这才想到——此时回家,恰到好处。
【此篇写月夜景色及观月感受,虽然写月夜的文字显少,但总体上还算写景
抒情散文。扣话题也不错。
】
第二课时
学生自拟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人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重点
1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2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
.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 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
最突出的部位。
3
.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 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
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了解和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
有重点的进行描写,
突出人
< br>物个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 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
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
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
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
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
设计了这
节课的主题:
观察人物的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
我确立这节课的教 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
(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
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
(立意)
第三、< /p>
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
选典型的材料:
最能说明人物性格、
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
(选材)
第四、据 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
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
(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
(总结全文,点题照应)
(点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新课
——学习
“
肖像描写
”
1
.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 把人物的外部特征
――
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
< br>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
.肖像描写的目的:以
“
形
”
传
“
神
”
在写作过程中 ,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
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
作用。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三、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
.
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
1
)门一开,班主 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
“
我叫李华,请多关照。
< p>”简单的开
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
2
)门 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
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
“
我叫李华,请多关
照。
”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 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
.思考问题:
(
1
)找出文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
2
)这两个文段同 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
3
)
第(
2< /p>
)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
4
)
你受到什么启发?
“
山无起伏,便是顽 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
”
(脂砚斋语)中国的园林,往往是叠嶂迥廊,曲水萦
绕,在一曲一折之中不断展现
“
山重水复
”
,又不断展现
“
柳暗花明
”
读( 写)文章也是如此。古人云
“
文似
看山不喜平。
”
文章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波澜曲折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名著名篇在叙事中很注重写出波澜。
《水浒传》
、< /p>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红楼 梦》中皆不乏其例。
如《水浒传》中的林冲、杨志、鲁智深等人物的命运发展起起落落,
作者的巧妙设置令人叹服。当然外国
文学作品也具有这个特点,
《项链》 构思独具匠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生际遇几番变化,围绕项链情节
的戏剧性的推进紧紧
牵系着读者。美国短篇小说家欧
?
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
,俄国 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
《变色龙》
,他们的异曲同工之妙皆在于情节的波澜 起伏,形成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但是,事件本身的波澜,不能生硬为
之。要善于利用事件的曲折性、复杂性,并运用一些兴波澜的方
法,巧妙地显示出事件的
波澜。
兴波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悬念法
悬念法又称关子。
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
“
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活动
”
,
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
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
包括
“
设悬
”
和
“
解悬
”
两方面。所谓
“
设悬
”
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
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
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
谓<
/p>
“
解悬
”
也叫
“
释 悬
”
,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 的结
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如《驿路梨花》
,当人们正为露宿 而发愁时出现了一间神秘的小屋,小
屋的主人是谁呢?猜想间,
有人来了 ,
但也不是屋子主人,
那小屋子的主人是谁呢?终于知道了小屋是解
放军盖的,但为什么要盖这间小屋呢?这样
“
设悬
——
释悬
——
带出新悬念
”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使文
章韵味无穷。
设置悬念的方
法有以下三种:①
倒叙法。即利用突出事件结果的手段设置悬念,使读者知道导致这种
< p>结果的事件的起因及发展过程。②
反常法。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 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
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③
切隔法。
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起来。
从某一具体事来说,
就是中途中断叙 述,
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这是我国古代章回小说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法。<
/p>
一个悬念贯彻始终,或者环环设置,不但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富于变
化美,而且还能使文章波澜
起伏,有张有弛,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2
.抑扬法
“
抑
”
,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抑扬法有两种;
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前者如《林黛玉进贾府》
。写贾宝玉,先由王夫人介绍,称他是个
“
孽根祸
胎<
/p>
”
、
“
混世魔王
”
; 次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
“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
”
; 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
“
惫懒人物,懵
懂顽童
;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写是抑,最后一次是 扬,
以贬抑来突出褒扬。后者如《明湖居听书》
。写黑妞说书,先写她唱 腔
“
字字清脆,声声婉转
”
;接着写听
< p>众的评价:
“
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
若比白妞,
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
在这里,
写黑妞唱腔
“
清脆
”
、
“
婉
转
”
,正是为了彰显黑妞唱腔的不完美。当然,从整篇来看,彰显 黑妞唱腔的不完美,正是为了彰显白妞
说书达到
“
叹为观 止
”
的完美境界。运用抑扬彰显法,能使作品有顿挫起落。
3
.伏笔法
伏笔,
与这种提示或暗示呼
应的就是照应。有伏笔就有照应。如《项链》中对项链是假货的暗示:玛蒂尔德借项链时
,其女友佛来思
节夫人很随便的态度,
说明此项链的并不贵重;
失项链后,
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宝
店时,老
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
< br>项链时,佛来思节连打开看都没有,再一次说明原项链并不贵重。
伏笔的巧妙使用,使波澜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被一根时断时续、明断暗续的主线贯穿始终,脉络分
明,结构更加严谨。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可以造成文章
波澜的还有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需要注意的是,
一篇文章写事件的波澜往
往不只用到一种方法,
而是综合运用的几种方法。
这样容易使文章一波三折、
平
中见奇。
如何写好一件事
教学目标
1.
回忆自己的生活,选择一件成功的事情。
2.
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情。
3.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能写出成功的感受。
教学重点
1.
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情。
2.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能写出成功的感受。
教学难点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能写出成功的感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体验,积累素材
次东西等,注意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激发兴趣,交流体验
?
让大家 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好
吗。
(
分小组互相说,然后再全班 说。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有趣,说得具体。
)
教学策略:点拨情趣,交流体验,珍视学生自己独特体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述说自己的成功事例,以
< p>激发习作兴趣。
三、拓展思路,引导体验
-
-
-
-
-
-
-
-
-
上一篇:情人的名字
下一篇: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