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作文优质课竞赛
-----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
、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
、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
< br>生活,抒发真情。
4
、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
、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你踏春、赏
花、爬山、走
亲访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万物中的美?请你说
说哪一种景物吸引力你,
是因为什么吸引你的。
(雕塑家罗丹:
“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眼睛。”)
发现了美,你该如何赞美她呢?
二、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 br>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
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
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
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
形容母亲
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
< br>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
?
1
片段二
:
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 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
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
睛
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
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
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
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
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
!
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
?
(
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 作者在叙事之外运用
了一种表达方式使文字充满情意和张力,
这种表达方 式叫抒
情。
)
二、什么是抒情
(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表达方式除抒
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情动于中而形
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
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
?
记叙中的抒
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
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
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
或厌恶,
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之分。
1
、
“我爱你,中国!”这 是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
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
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
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直接抒
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
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常用方法
2
、
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它往往借助于叙述、
描写和议论 等手
法来抒发感情。
如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 p>白云下面马儿跑……”。
(1)
、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2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
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
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
晶
地、
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
的进步 而高兴、
“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2)
、
有的借物抒情,
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如:
“在
这个长满红
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3
)、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
4
)、有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
的目的。
(
5
)
、
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
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几
句
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
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
苦!”
三、什么是借景抒情
所谓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
蕴含在对景物
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
这其中,情由景所背负,
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例:那春日的杨柳是否让你油然
而生依依难舍的情意,那
夏日的荷花是否让你昂然而有蓬勃似火的热情,那秋日的雁影<
/p>
是否让你骤然而起恋亲思归的幽思,那冬日的松梅是否又让你
勃然
而添披荆斩浪的勇气?
四、理解“借景抒情”
《春》中作者借助对江南春景的描写,抒发 自己喜悦的心
情。
《土地的誓言》中通过对东北景色的描写, 表达出作者对
故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五、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
/p>
音乐响起,欣赏几组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秋高气爽、银装
素裹、细雨绵绵
的风景图片。
3
-
-
-
-
-
-
-
-
-
上一篇:抒情类微写作教案
下一篇: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写作 学习抒情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