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
年
级
下
册
《写作:学习仿写——仿课文
学抒情》教学设计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学
吴俊开
一、教材分析
1.
八年级下册 安排《写作:学习仿写》,交给学生仿写
的意识,模仿、借鉴一些好文章,这是交给学生
靠近名家名
作的金钥匙,让学生触摸名家名作的脉博、感受名家名作的
< br>风范、享受名家名作的韵味,这无疑会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
作水平。但怎样教学仿
写,学生怎样学习仿写,正如教材所
说“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因此被仿的东西
要学生
熟悉的——如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要仿的东西要学生有话可
说的——如情感的表达,于是“仿课文,学抒情”应运而生
了。
2.
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
特质就是以情动人。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在写作时
“考
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
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同时,教材还要求要结合课文的学习
(因此“仿课文”也是结合
课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引导学
生学习抒情,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及其
表
达效果。
3.
教材中有不少 经典的名篇或名段,都可以用来仿写,
如
《邓稼先》
、< /p>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叶
圣陶先生二三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春》、
《黄< /p>
河颂》、
《最后一课》、
《土地的誓言》、
《安塞腰鼓》等,
这些作品饱含深情,抒情表现手法多样,能够激起读者心灵
的共鸣,适合让学生“仿课文,学抒情”。
二、
学情分析
1.
从小学到初中的课堂、练习、试
题上都出现过,仿写的基本
要求也都基本熟悉了,但习作、文章的仿写还是比较少的,<
/p>
比如教材中的仿场景描写、仿心理描写、仿情感表达等,这
种意识
也比较薄弱。因此本节课《写作:学习仿写》的重点
之一就是要交给学生仿写的意识,激
发学生仿写的兴趣,树
立学生仿写的信心
,
同时要引导学 生学习仿写的技能,养成
“读仿结合”
的好习惯,
联系所 学课文,
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2.
初中 八年级学生在写作中主要是学习记叙文,如何在
记叙文中恰当、
适当地进 行抒情,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特别是在记叙、描写、议论中进行间
接抒情,在字里行间渗
透感情,学生较为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怎
样选好“仿写点”,让学生想抒情,想表达的时候有一个参
照,有一个
载体,有一个可以激起灵感的仿写点,有一个可
以驱动思维、语言、情感组合生发的催化
剂,让学生的抒情
丰富一点,生动一点,多样一点。
< br>3.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
恰当地抒
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
主题。目前,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不
懂得也不去抒情的问
题,要么存在情感不真实的问题,要么存在情感单薄不能打
动人或抒情过度过滥的问题,因此将本单元的“学习仿写”
与七年级下册
已学的“学习抒情”结合起来,可以一举两得,
既让学生学习仿写,又在仿写中学习抒情
。
三、教学目标
1.
学习什么是仿写。
2.<
/p>
交给学生仿写的意识,激发学生仿写的兴趣,树立学生仿
写的信心。
3.
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的名段、名篇进行仿写,能把握作品的
精髓进行仿写,不仅形似,更求神似,在模仿中有所创造。
< p>
4.
能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并通过本课的仿写,在写作
中能更丰富、生动、多样一些地抒发情感。
5.
能研 读优秀作品,从优秀作品中提取仿写点,培养“读仿
结合”的好习惯,做到课内学范例,
课外善模仿,由课内拓
展到课外,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交给学 生仿写的意识,激发学生仿写的兴趣,树立学生仿
写的信心。
2.
引导学生学习仿写的技能,
学会提取“仿写点”,
< p>培养“读
仿结合”的好习惯。
3.
结合教材和仿写例子读、
悟感情,
利用教材进行
“仿课文,
学抒情”
,
在写作中能更丰富、
生动、
多样一些地抒发情感。
五、教学方式
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研讨式、讲练式教学。
六、课前准备
1.
指导学生复 习句子仿写的知识,归纳句子仿写的特点;
2.
复习什 么是抒情,以及复习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
方式;
3.
复习、熟悉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
多言行片段》、《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文章。
七、教学课时安排
1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幽默、激情地导入新课:
有句流行语说“一直
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我们今天
就来模仿,来学习仿写——仿课文学抒情,我们“用心
来模
仿,努力去超越”,仿出精彩,超越自己!
仿出那徜徉雨中的哀愁,沐浴月光的孤独
;
仿出那仰望
苍穹的遐思,远眺大海的开阔
;
仿出那俯视大地的深沉,近
观流水的豪情!
也可利用多媒体直接展示课题——仿课文
学抒情,然< /p>
后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导入课题。这样也自然、简洁。
二、教学新课
1.
多媒体出示 海峡语文网
2017
年
06
期优秀微作文《我 p>
的“百草园”——古林》,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吸
引学生,
引起学生的兴趣,该“百草园”与鲁迅的“百草园”
似曾相识。)
附学生微作文:
我的“百草园”——古林
不必说雄伟的中山陵
,
明孝陵,
秀丽的玄武湖、
莫愁湖,
也不
必说凌空欲飞的燕子矶、霜叶红艳的栖霞山,单是城西
一座小公园——古林,
鸣蝉在这里低唱,
蝴蝶在这里跳舞,蚂蚁在这里
敲鼓,它们正在这举行一场音
乐演唱会。拨开泥土来,有时会遇见蚯蚓
;
还有田鼠,倘若
用手把它抓在手中,它们便伶伶俐俐地从我手中溜走。西
瓜
藤和黄瓜藤缠络着,西瓜藤有拥肿的大肚子,黄瓜藤有细长
的
身材。有人说把黄瓜切片贴在脸上对皮肤有好处,于是我
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
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护栏,
却从来没觉得皮肤变好过,反倒脸上还长了几颗痘痘。如果<
/p>
不怕被鸡啄,还可以在鸡窝捡到鸡蛋,这鸡蛋比外面买得要
好吃得
多!——摘自海峡语文网
简要进行朗读的点评。
思考分析文段表达小作者怎样的情感
?
2.<
/p>
多媒体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
这段。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百
草园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进行朗读点评。
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引导
学生分析比较,描写“古林”的同学是怎样仿写
“百草园”这段的?
< /p>
多媒体展示海峡语文网
2017
年
06 p>
期优秀微作文《我的
“百草园”——古林》教师的点评:这是一篇仿写习作,
在
形式上高度还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语言风格,读
来
诙谐而亲切!小作者以自己的鲜活生活体验为内容,又借
鉴了鲁迅原文的儿童趣味感,真
是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