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反思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这是每个教师都大伤脑筋的事。
在教学中运用自主导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掌握效率,
但可能在学生提炼历
史结论这方面,
较难达到教师的要求。
因此
本课在教学设
计上要兼顾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知识脉络方面,
二
是创设
教学情境方面,三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方面。
< /p>
一、
在形成知识脉络方面,
采取自主导学法和中心问题教学
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自学状况下完成自主导学提纲: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这是本课三个主要内容,其容量大,难点多,任务重 ,且带
有很强的理论性,
其理论都较为抽象。
完成本课难 点“鸦片战争
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必须采取深
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对此,
笔者采取中心问题教学法将其分
解为三个子问题:
1.
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 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什么?
2.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何主要变化?
3.
这种变化的结果怎样?造成这种 结果的主要原因有哪
些?
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
虽然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但由于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这就为讲解“鸦
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理清思路。
接着,
引导学生形成< /p>
难点问题的逻辑关系: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 生了
什么重大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这是其发生的变化,
< p>具体表
现为:
1.
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
2.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3.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 现(解释一下买办的概
念)。
4.
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二、在创设教学情境方面,搜集与本课有关的情境素 材,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理论性强,
如何让学生学得明白?结合图片深入浅出地
讲解,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本课选择的图片较多,如用中
国剪纸中男耕女织的情
景反映自给自足经济内容,并设计问题:
请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内容,
说 明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
景是怎样的。
用手纺车到大机器生产变化 的图片和公车上书以及
谭嗣同就义的图片总结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引导 学生总结在经
济、
政治上出现的两个新气象;
在完成探究 二“近代民族工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