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中语文论文作文写作 迷津与争渡 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1 13:18
tags:高中作文, 高中教育, 写作

-

2021年1月1日发(作者:金绍山)


迷津与争渡: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


摘要:

在异彩纷呈的当

代诗坛上,柏桦 是很难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诗人。可能最大的


原因恰恰就是他成功的动力,

即固守个人的反抗和独立,

近乎苛刻的写作导致诗歌的产量极


低。柏桦 无

论写作反抗的文本,还是抒发怀古、怀旧的幽情,他一直都试图在回忆与生命


的交响中治疗童年的宿疾。反抗与幽情,这两种极端在他的诗歌中往往显得平和有序。< /p>


桦诗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最 大的原因莫过于他所坚持的诗歌

“独抒心灵”

方向和


诗歌 叙事的手段。在新诗的迷津时代,对柏桦现象的反思会给我们许多

意想不到的启示。


关键词:

柏桦现象、独抒

心灵、短时叙事、时代意义



在异彩纷呈的当代诗坛上,柏桦现象是较少涉及的话题。柏

< p>桦很难引起广泛注意,主


要原因可能在于他固守个人的反抗和独立,

近乎苛刻的写作导致诗歌的产量极低。

柏桦诗歌


写作驳杂,一方面他无法 摆脱“下午激情”、

“夏天精神”,一直以反抗的姿态示人,而


另一方面他又有怀古、

怀旧的情调,

试图在回忆与生命的交响中治疗童年 的宿疾。

一边是水,


一边是火焰,这两种的极端

在他的诗中却显得平和有序、相得益彰。能够制衡两者的,就


是他诗歌主情的倾 向,即他一直坚持的“独抒心灵”的写作方向。

这就使得无论书写生命激


情,还是回

忆的温婉忧思都在一个统一的方向上,决不肆意游离,充满个人色彩 和时代气


息。更值得一提是,柏桦坚持着潜意识语言、个人化写作的同时,他还极力创造 一个个


事——

“就我而言,

我每一首诗都是由感受出发,

而这感受又必须落到一个实处,

这实处就


是每一具体地诗都有一个具体的事件……而诗歌中的事件之于我往往是

在记忆中形成


的……从中找出自己成长的轨迹。生命的必然。”本文之所以将 这两个问题一起分析,原因


就在于此:即抒情是柏桦诗歌的方向,

而诗歌叙事则是他抒情的最大手段。这是柏桦的一


大功绩,但却难以获得诗界 的一致认可。

一流的创作,沉默的声名,这就是柏桦现象的最大


特点。因 此,本文反思

的主要在于柏桦现象的特点及其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反思。



一、独抒心灵的抒情方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 代初,正值朦胧诗方兴未艾之时,诗人们意气风发,投入

飙突进的诗歌运动中。

尤其是萌芽期的后朦胧诗人,

他们更是以青春的激情进 行着

“青春的


写作”。时间转眼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曾经无比风 光的诗坛开

始沉默。市场经济


社会已经让文学走向了精 神消费市场,

而抒情时代也随之结束。

曾经年轻的后朦胧诗人也逐


渐走进了中年,对诗歌写作产生无数的困惑,也产生了

许多新的概念。

1989

年,肖开愚在


《减速、抑制、开阔的中年》一文 中明确提出了“中年写作”,并对其开始了实质性解读。


他希望诗的表达方式是叙述、细 说

和缓缓流淌;“减速”意味着换挡,从“快”到“慢”


过渡;

“抑制”指放弃激情和过激思想,将分寸感带进诗歌;

“开阔”既指视野 的,也指胸


襟与美学。欧阳江河也对此表示赞同,并对中年写作提出新的认识:“中

年写作的迷人之


处在于,我们只写我们写过的东西,

正如我们所爱的是我们已经爱过的……”中年写作,无


论这一诗学命题是否失之 准确,

或是恰如其分,

这一命题的提出已经初步显示出了诗歌抒情


时代的结束。一贯沉默的柏桦,在“中年写作”问题上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他依然选择 用


诗歌为自己发言。柏桦的诗歌写作,如果从诗坛的风向上着眼的

话,大 致

也是出现青春写


作、中年写作的问题,只是从不随波 逐流的柏桦,有着不同于其他诗人的抒情理路。

< p>
通过细读柏桦诗歌,我们不难发现柏桦的诗歌写作一直是致力于抒情的。情感是柏桦


写作的基石,没有激情,也就没有他写作的动力,更没有了那种

写作的 潜意识状态,那些


成群的意象也会随之失去意义。

而且,

柏桦的诗歌从来都只有抒情短诗,

他也坦言不会去写


史诗或大诗,更不会 以史诗的架构去写抒情诗

而是甘心做一个“小诗人”。关于情 感问


题,柏桦在他的著作中也一再提及,

童年的情感问题是他走向写诗的 深刻诱因,在

“下午少


女”和“阶级多毛症”女教师的

敲打下,他产生过深刻怀疑和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习惯


逃离。正是这样 的童年情感问题,直接导致了他称为一个诗人。

“下午成了我的厄运。克服


下午,我就会变

为一个新人:一个军人?一个工程师或一个合法的小学教师? 培养下午就


是,就是培养我体内的怪癖,就是抒情的同志嚼蜡……而时光已经注定错过了 一个普通形


象,它把我塑造成了一个‘怪人’、一个下午的‘极左派’ 、一个我母亲的白热复制品,当


然也塑造成一个诗人。

女教师的惩罚更加剧了他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于是在一次成功的


离中他尝到了逃离的好处,

可能正是这个不可避免的尝试,

< p>让柏桦开始了一半生的流浪和逃


离。他的反叛通常以他最激情的方式,通过诗歌来暴 露无遗。

也因为,

潜意识语言的深入,


让他的诗歌成为一种情感的密码语言。

解读他的诗歌,

就如同走进他的潜意识,< /p>

走进他情感


的沼泽地。


情感问题研究是西方近代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方面,最典型代表有二:一是詹姆士提


出的以躯体变化为基础的情感理论,二是弗洛伊德开创的无意识

< p>为基础的情感理论。但前


者未能解决社会文化结构对于情感的作用问题,

< p>而后者则把情感陷入无意识,

这就无法解决


情感的控制问题。真正开 始超越二者的是让·保

罗·萨特,他明确提出情感是意识本身的


状态。

从社会现象学和解释学层面来看,

情感就是自我感受。

< p>正如美国学者诺尔曼·丹森所


揭示出的情感本质:人们之所以

一次又一次地通向情感和陷入情网,就是因为在这里他们


发现了其他任何地方 都无法给予他的自我的内在意义。

在此理论基础上,

我们不难发现,


感本身就应该具有个人的现

实性和丰富性。然而, 有一个诗学问题我们必须清楚,这也是


学界公认的事实,即并没有纯粹的情感,

情感始终要与引起情感的表象密不可分。

“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 心”,这是情感对应客观外物,而反

观之,“花溅泪”和“鸟惊心”是否


也引起作者的愁绪呢?这就是表象对情感的作用。

谈失恋总要有个失去的恋人,

谈悔恨总有


一个悔恨的往事。

但是,

我们 同时也

要注意,

感情的表达又是跟情感本身有着相当的距离,< /p>


因为我们表达情感总要借助于概念,

而概念的理性与科学色彩会让感情的浓 厚消失在理性和


思辨中。因此,在

情感的表达上总要借 助于一些方式,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表象符号,创


设情感的脉络。

柏桦的 诗歌就是运用这种鲜活的带有生命原初体验的表象语言得以呈现内心


情感的。这种语言就是我们之前集中论述过的潜意识的语言,这些在心灵中挣扎翻闪现

< p>
的意象,就是最具体、直观和形象的表达。

< /p>


柏桦诗歌大都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反叛、恐惧、暴力和分裂。这种情感来自于他童年的


痛苦体验,也来自于他被赋予的“下午的激情”。柏桦情感表达

通常表现为肉体写作或称


为躯体写作:

“也就是那种敏感的绝望、

极端的反抗和狂热地表达的复合——这些都是柏桦


学观念的 核心内容,

也是柏桦式肉体写作的支

撑点。

柏桦在回忆文革时写

道:

“美


并没有在‘革命’中超越肉体,而是抵达肉体, 陷入肉体,它在夏季多风的时刻或流汗的时


刻让我情欲初开、气喘吁吁、难以启齿。”这 里的肉体一方面是

指情欲内容,而另一方面


则是血肉之 体的直接感受。《春天》里,“你一看见门就啜泣

/

夜晚八点的地貌会局限你

/


别的指尖也挑起你

/

事件在你的腋下变成不 可触摸的潮湿”,啜泣写出了童年被锁在屋子里


的孤独和恐惧,而“别的指

尖”却在写出童年对于大人手指的厌恶和恐惧,但是这些事件


都在腋 下变成了汗水,紧张、焦躁、恐惧在“春天”的气息中多么不合时宜,却也叫人感触


极深 。

《或

别的东西》里,

“被害死的影子

/

变成阴郁的袖口

/

贴紧你

/

充满珍贵的死亡的麝


/

粘着你

/

青苔的气氛是你的鼻子眩晕,

下坠”

童年鲜宅里亲眼 目睹的死亡仿佛就是身体


里或周围的空气

里,“贴紧” 、“粘着”深刻地写出内心的恐惧和印象深刻,而“青苔的


气氛”

却更让 鲜宅的古旧和腐烂氛围昭然若揭。

触觉、

嗅觉混同感觉一切起,

形 成联觉效

应,


丝丝入扣直击心灵。《悬崖》中,“过度 的谜语

/

无法解开的貂

蝉的耳朵

/

意志无缘无故地


离开

/

器官突然萎缩< /p>

/

李贺痛哭

/

唐朝的手再不回来”,写诗犹如悬崖, 那些变幻莫测的声音


找不到一只可以倾听的

耳朵,而意 志的离开、器官的萎缩,更是让诗变得风光不再。作者


在借助于肉体的感觉表达一种对于 诗的哀悼和无奈。

柏桦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便是无意识


的语

< p>

言,这种方式笔者将有文章单独论述,在此点到即止。


闲适是柏桦性格的另一面,诗中流露出一些怀旧和伤感。欧阳江河在《 柏桦诗歌中的


道德承诺》这篇短文中,也指出了柏桦的诗歌写作的“减速换挡

< p>

现象”,并与茨维塔耶娃


作了对比。然而有趣的是,柏桦的闲适或 抒情“减速”却并不是从南京开始,而是贯穿在他


诗歌写作的始终。即激情(恐惧、反叛 、分裂、

暴力、速度)和闲适(等待、怀旧、伤感)


同 时并存。

不过,

在诗歌疗伤中逐渐痊愈的柏桦,

确实逐渐从青春的 抒情走进中年的抒情了,


也意味着从青春的激情和狂

热 ,走进了中年的不惑和闲适。《夏天还很远》中,“拾起从


前的坏习惯

/

灰心年复一年

/

小竹楼,白衬衫

/

你是不是正当年?

/

难得下一次决心

/

夏天还很< /p>


远”。那种回忆的氛围,带着氤氲款款而来。在《唯有旧日子带给

我们幸福》中,这种回


忆的闲适风怀旧和伤感更是表现突出。

“ 我坐在黑色的椅子上

/

随便翻动厚厚的书籍

/

也许 我


什么都没有做

/

只暗自等候你熟悉的脚步

/

钟声仿佛在很远的地方响起

/

我的耳朵痛苦地倾听

< p>
/

想起去年你曾来过

/

单纯,固执,我感动得大哭… …那些数不清的季节和眼泪

/

它们都去哪


里了?

/

我们的影子和夜晚

/

又将在哪里逢着?一滴泪珠坠落,打 湿书页的一角

/

一根头发飘


下来,

又轻轻 拂走

/

如果你这时来访,

我会对你说

/

< p>记住吧,

朋友

/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这首诗实际上是描述等待朋友的来访,在等待中联想起往

昔,在往事并不如烟的清晰中,


过去的温情和现在的孤独幽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禁 不住让作者感慨那些曾经青春的日


子。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这题目本身

< p>

已经说明了问题。《等待》中,“依靠一所房


/

我们就是守住了

一种气候

/

所有 的信任出去又回来”,前后同样的诗句,以环形结构的


方式,昭示出了一种等待的

闲适的情怀——不温不火,沉默平静。

《家居》里“三日细雨,


二日晴朗

/

门前停云落寞

/

院里 飘满微凉

/

秋夜深了

/

家居的日子又临了……酒约 黄昏

/

纳着晚


/

闲话好 时光”

更有着明清小品文的风味,

深具闲适之风。

柏桦的写作进入

“往事时期”


闲适 情感因为中年的缘故更表现为一种成熟了。

《苏州记事一年》

对苏州黄历中一年节 气的


书写平缓而沉炼;《春日》中对于旧梦的书写温和持重;

《演春与种梨》对于写诗的困惑


和停滞知觉,

更是温婉含蓄。

最是

《以桦皮为衣的人》

中,

诗中的

“ 他”

念叨的那一句

‘雪


中狮子骑来看’ ”,更是少有的神来之

笔。


反讽并不是柏桦所长,他的反讽多出现在写作后期。抒情难以持续下去,因为“活得


匆忙来不及感受”,也因为“抒情的月经流尽了”,不论什么理

< p>由,一个事实是柏桦诗歌


写作出现了停滞。从《选择》(

1993< /p>

2

月)开始,他便试图寻找新的情感,但中年的达


练已不能让他轻易感动,倒是理智和思辨有所

增进。因此,这一时期他 的情感,逐渐走向


沉潜或沉静。

《选择》反讽那些随意胡诌几句就以为是 诗人的现象;

《棉花之歌》讽刺了当


代经济建设对人类精神的镂

空;《六月的生活》讽刺了当代凡俗生活的无聊;《

1958

< p>年小


说》、

《猪儿变形记》、《资本家的新生活》集中讽刺了新中国 成立后的大跃进、反右等政


治活

动,

从 历史中寻找到了真相和虚伪。

不过,

最有意思的还是他的

《山水手 记》

(九)


年轻人烧指甲会发疯的呀 。

(十六)

姓名叫杨伟的人 不好,

/

应该改一个名字”

( 二


十二)金鱼,这个词适合这张脸”、“(二十六)他

用榔头砸蚂蚁。”……这些小诗,充


斥了太多非诗的内容和形式,

虽然不 是反讽却流于调侃,

此时的柏桦早已经显示出不能抒情


的危险了。这本身 是否是一个巨大的

反讽?


柏桦一直提倡抒情诗,并且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众多诗人拒绝抒情,沉迷于标新立异


和对语言把玩的时候,他承续诗歌的抒情传统,身先士卒地进行

< p>着当代抒情诗的书写和探


索。而他所抒发的情感

从青年的激情到中年 的闲适、怀旧和豁达,再到最后不再抒情——


“现在写诗是一种智力游戏,不必动气,当 然更不

必抒情”。这种抒情方向的变迁,

折射


出一个独立诗人的创作的变化。

由此,

我们更加明确地印 证了前述我们对于柏桦诗歌创作分


期划分的正确性。表达时期的柏桦,凭借着青春的激情 和郁热,依靠

着潜意识化和激情化


的书写,抒发着生命 深处的激情和反抗。

往事时期的柏桦,进入了而立之年,开始了表现出


中 年人的稳重和成熟,转而向闲适、怀旧、豁达的情

感书写。然而柏桦的抒情并不 是毫无


节制,

而是凭借着潜意识语言和诗歌叙事等技巧,

在随心所欲中达到了节制。

而进入了九十


年代以后,柏桦抒情的节制进入 了智

性阶段,他更多尝试着反讽、调侃等手段,抒情在诗


歌中退居其次。

但是,

柏桦依旧不能忘怀坚持了半生的抒情,

在 这些诗歌中我们依然可以找


到一些抒情的蛛丝马

迹。但 情感偏于内敛甚至彻底边缘,它不再成为柏桦诗歌创作的核心


了。

如果我 们能够结合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时代处境和九十年代诗歌的诗坛氛围,

也许柏桦

< br>的放

弃更有说不尽的时代意味了。不过,一个事实是抒情诗人柏桦,从此 淡出了诗坛,放


弃了对抒情诗的热切追求。



二、短诗叙事的抒情手段



柏桦诗歌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是抒情短诗,他写作的全

< p>部动力也就来自于生命的


激情和感受。坚持抒情,柏桦尝试了各种手段,从潜意识语 言、环形结构到叙事,但统领全


诗的依然是抒情。不过,他更看重诗歌叙事,甚

至他一再强调:“毋庸置疑,我所有的诗


都是从此出发的。

“这些经年历月在内心深处培养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故事……通过诗 歌


讲述给读者听,也讲述给自己的

听。为此,它们试图 解释了生活,解释了某种人格类型,


也解释了时光流逝的特定意义。

”柏 桦早期的诗歌如《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已经尝试


诗歌叙事,但这时的叙事还没有着力的经营,因此显得散漫而随意。到了《浪子》中环

< p>
形结构的出现,已经表明诗人在有意识地采用诗歌技巧开始诗歌叙事的实验

了。

1986

年写


出的《望气的人》则已经把抒 情叙事结合得相当融洽了,

即叙事为了抒情服务,绝不用叙事


掩盖抒情的 特色。之后的《李后主》、《在清朝》、

《琼斯敦》等诗歌则表明了他已经开< /p>


始拓展了诗歌叙事的范畴,

即不仅仅局限在自我的经历中,

但却从自己的心灵世界出发直达


他所认识的生命真相。也就在这一时

< /p>

期,真正标志着他诗歌叙事成熟的《往事》诞生了。


柏桦将这首诗比附司汤 达《红与黑》的故事,写出了青年人与老年人的热恋。被

冠以“经


历太少”的青年人与“饱经沧桑”的老年人的对话,结构了整个故事。少年以他的纯洁和狡

< p>
猾,极端的热烈唤醒了老人,并用天真的表演赢得了她的爱情。

他 试图以一首短诗的容量


来表达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一个永恒的人性主题,

这种努力本身就可算是一个创举。

《饮


酒人》充满了柏桦在南京纵情声 色和诗酒的况

味,这与《望气的人》有着异曲同工的表达


效果,

都在以他者的故事写出自己的经历和生命体味。在柏桦诗歌叙事的作品中,

《童年遗


事》是一首不可绕开的诗,更

是一首不可多 得佳作。这首诗可以与他早期的《一个有病的


男孩》

相比较:

< p>我们会发现前者生疏、

杂乱,

虽然遍是激情甚至饱含了作者童年的所有苦痛,


但艺术的不

成熟也导致了诗的不可阅读;而后者则是他 短诗叙事技术的巅峰,以“皇后”


和“我”的复调叙事,展示了作者一生的命运和追求, 厚重沉实却又不乏抒情小诗的轻


和婉约,堪称诗歌中 上品。“你完全是颗孤单的星星

/

苍白的精神含满青春的躁动”,着完

< p>
全是柏桦生命的写照,充满他半生的孤独和不安青春的躁动,正是他抒情的流体。“皇后,


你是

这样惊人

/

从惊恐的早熟到 迷人的怪癖……我祈求我的孤独”,这里的皇

后是柏桦另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01 13: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25208.html

高中语文论文作文写作 迷津与争渡 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的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论文作文写作 迷津与争渡 个人化写作的反思——以“柏桦现象”为例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