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作文(
70
分)
2
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 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生活中离不开
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
真情;车来
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参考作文】
单车上的生活美学
他常骑一辆单车,背着双肩
包。
我也有过骑单车上班的体验:
耳边是熟悉的叫卖声,行道树
< br>吐着浓浓的草木味,哼一支小曲,不疾不徐,车轮缓缓转动起一个清亮的早晨。
而这些美感是我们开车时所无法享受的。
一旦驾驶汽车,
我就不会 如此松弛,
我会时刻警惕
周围车辆行人,关注红绿灯的闪烁。
尽管如此,必须承认汽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种种便利。汽车、火车等是工业革命
的产物,
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
岭南、
塞北不 再是遥远的眺望,
长安、
洛阳也可朝发夕返。
在城市化进
程中,汽车、火车等更是一路呼啸着向前,带着亢奋,把城市的边界不断拓宽。
然而,
我们在享受交通工具升级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
会不由自主地将自 己交给节奏,
交给
忙碌。高铁时代,我们似乎被裹挟进快节奏、高速度的
潮流中,一路兴奋着向前狂奔。我们
赢得了速度,却放逐了审美;获得了时间,却迷失了
自我。
救赎之途何在
?
物为
人役,而非人为物役。李泽厚说,美是自由的意志。在骑单车与开汽车之间,人原本可
以
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时间感常常逼迫我们自觉地放弃这份选择权,
无意识地沦 为汽车
的附庸。于是,成为弗洛姆所说的“占有”而非“存在”的生活状态。
选择单车,意味着选择缓慢,主动创造出欣赏美的可能。蒋勋说: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
抗一个字——忙。”忙碌、效率是美学的死敌,美学天生与缓慢
、从容相联。骑单车,可以
将开车所忽略的过程重新复原,审美体验也变得新鲜而饱满。
在这种舒缓的状态中,“人”
站立得挺直而拙壮。
孔子在吱吱作响的牛车 上,
洒下一路晶莹发亮的句子;
安徒生在夜行的
驿车中,
酝酿出一部忧伤甜蜜的爱情诗篇。
当然,
我并不是鼓励 回归牛车时代——事实上也无法回归。我所强调的是,
在高铁时代,我
们
依然要珍惜、追求单车上的美感体验。有审美在,
“人”就会变得更完美。现在的阿姆斯
特丹、巴黎、伦敦、东京等,已陆续出现很多社区不准汽车开入,被称为“人行步道区”。
我相信,
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出行美学,
让你重新回归到人类步行 的原点,
恢复身体的速度感。
这其实也提示我们:你可以有车,可是你也可以不开车。
【解析】
试题分析:
本作文题 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
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
< p>提供了更多的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
也可以虚化为
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 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
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 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
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
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
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
事;
可观往知来,
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
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 /p>
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
角度侧重感性,
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 p>
既可以单写,
也可以交叉,
还可以综合,
给考
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
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
-
-
-
-
-
-
-
-
上一篇:1977-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下一篇:2020全国高考各地作文题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