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安逸作文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1-01-03 04:11
tags:作文, 高中作文, 高中教育

-

2021年1月3日发(作者:娄师白)


大凡一个人要想学会一点东西,办成一件事情,就要具备虚心的态度,就要从不自满开始。否则就 会认识不到


自己的差距和局限,沾沾自喜,满足于一知半解,最终变得孤陋寡闻,被迅猛 发展的

信息社会

所淘汰。


这样说并非故弄玄虛,有“满招损,谦受益”这格言为证。


楚霸王项羽因其“

力拔山兮气盖世

,曾经声势浩大,威震四方,但由于骄傲自大,弄得众叛亲离, 最后自


食苦果,自戕于垓下。这是“满招损”的典型。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虽不至于如此 严重,但闹出笑话乃至自食


其果者,也不乏其人。生活就是我们的镜子。


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这位古代文化名人,也许正因为有这种虚心的态度,他才敢


于当着学生的面承认“吾不如老农”

“吾不如老圃”

,他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每每遇事,不耻下问。难怪他


成为至圣先师呢。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这位文学巨匠也许正因为具有这种“不满足”的精神, 才使他


不断地解剖自我,革新自我,在文学和思想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经典

物理学

奠基人的牛顿,年轻时就


发现了物理学三大定律,

当人们盛赞他的伟大时,他却说: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

那 是因为我是站在


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这是何等博大 的胸怀!也许正因为这样,

才使牛顿在成就面前没有沾沾自喜,

固步自

< p>
封,面是依然孜孜不卷地向

未知领域

进军,从而在自然科学的许多方 面树起了一个又一个丰碑。古今中外,伟


人们“谦受益”的事例举不胜举。也许正因为如 此,才使伟人们成了伟人。


虛己则乐闻,

乐闻必有进,

这是一条真理,

任何时候也 不会过时。

处世如此,

成事如此,

研究学问更是如此。

< p>
伟人们的言行堪为楷模。


或许有人会说,当今社会,

改革开放

,提份量自 我推销,毛遂自荐,虚心了岂不与改革开放的要求矛盾么?


我们说,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 ,其原因很简单。首先,社会发展到今天,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为人们


的工作、 生活、社交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尤其是随着许多新兴科学、边缘学科的兴起,原来就分工很细的学术领域、工业领域,一下子变得千姿 百态、


纷纷繁杂了。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不存在,就是专能于某 学科、某领域的人,在自己


的学科内,领域内也还有许多空白,有待深入钻研。可见,当 今社会更需要我们用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


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一切,去学习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其次,自我推销、毛遂自荐并


不意味着可以不谦虚 地为人处世,研究学问,相反,它们正需要谦虚来支撑,来保障。这种谦虚就是一种含有


自信、自主和自重以及分寸感的虚心,离开了它,自我推销、毛遂自荐就成了自我标榜,自高自大。其结果是


十分有害的。


屈原说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足,智有所不明。

”客 观世界千变万化,姿态纷呈,人在客观世界


面前时刻都会显出不足,人要想学一点东西, 办成一件事情,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虚心好学,才能不断进步,


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p>


虚心好,何不蹈之?







这句话 出自


《孟子·告子下》


,大意是说忧愁、困苦的环境能使人常存 进取之心,安逸、享乐却容


易使人沉沦。


孟子 说:舜从田野中崛起,


傅说


从筑墙的工作中被提举,

< p>
胶鬲


曾是鱼盐贩子,管仲从监狱走向飞


黄腾达,< /p>


孙叔敖


从海边被提举出来,


百里奚


曾沦落于买卖市场。

所以,

上天要把重责委托给某人,


一定是要先使他的心意苦恼、筋骨劳顿、肠胃饥饿、身体穷困,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意。


而后才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人生真理。


长在岩石间的树,总是特别苍劲;沙漠里的种子,遇到一点儿水份就能快速萌发;极地的苔藓,


可以经历长期的干燥寒冷依然存活。不平凡的遭遇常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顺利的境遇,优越

< p>
的地位,富足的资财、舒适的生活,似乎应该是个人、家庭以至民族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历史


和现实的经验却一再告诉我们:从来纨裤少伟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看到名门望< /p>



走马灯


般地替换,

家运 五代不衰便成为治家有方的美谈。

满清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的例子,

< p>
个马背上的民族曾是骁勇剽悍的,但成了统治阶层后,不过几代,八旗子弟就沉醉于安乐享受


之中,清朝的灭亡也随之来临。


相反,苦难、逆境, 甚至生理缺陷反而产生和造就了一些伟大人物。凯撒、亚历山大、


罗斯福



是如此。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压力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苦难的 刺激,能使人振


作。先秦的吴越之争,吴王夫差骄奢淫逸、纵情享乐,终于被卧薪尝胆的 勾践所击败。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只有经历过忧患和磨难,才能逐渐迈向成功。在 年轻的时


候,多把自己放在逆境中,不仅会磨炼敲打出许多美好的品性,也增强了生活的 能力,扩展了


视野,掌握了很多技能。


一个人 对自己目前的环境不满意,唯一的办法,是让自己战胜这个环境,超越这个环境。譬如


行 路,当你不得不走过一段险阻狭窄的道路时,唯一的办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难,把这段路


走过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听天由命。


古今英雄多磨难”

,不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下奋发进取,勇于求索才能获得最有价 值的人生。


所以,置身在不如意的环境中的人们,不但不应该消沉停顿,反而要拿出加倍 积极乐观的精神


来支配目前的环境,一片更广阔的蓝天在前面等着你。








智勇多困于所溺”语出

< p>
欧阳修《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

意思是说,

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 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

也正是我们常说的

“玩


物 丧志”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 ,玩物者必定会丧志,志若没有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商朝的纣王 因宠幸妲己,沉溺于女色而误国丧身;唐代的明皇不也是因杨贵妃而招致千古骂名吗?“一骑红尘


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不正是对

李隆

基因贪恋女色而误国的严正控诉吗?古今中外,美人计之所以屡试

< p>
不爽,我想也正是由于“智勇多困于所溺”

。于是,人们说“红颜祸水”

< p>,但,在这里,我要为那些红颜们平反,


红颜并非祸水,美丽并非是罪,是那些占有 红颜的人沉溺到女色当中,丧失斗志,才招致了祸水。


后唐的庄宗就没 有沉溺于女色,而是宠幸伶人,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可悲结局,就充分说明

红颜非祸水

,祸水在于他的沉溺。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

,而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呢?


且看我们身边有些共产党员,沉迷于赌博之中,一赌再赌,倾家荡产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利用职权之 便挪


用公款,毋庸置疑,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难道说这些人都不聪明吗?不,绝 不是,而是他们的聪明才


智被他们所溺爱的赌博困扰,使其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成 了国家的蛀虫,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说到这里,我想那些沉溺于网络 游戏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朋友们也该有点想法了吧?看看父母失望的眼神,听


听师长的谆 谆教诲,难道我们非要等到错至无法挽回时才去追悔吗?殊不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


年身”

,更何况,人生短暂,又有多少时光可供我们追悔用呢?


俱往矣,而不争的事实却在时时鞭策着我们,让我们牢记:千万不要让自己所溺爱的事物困扰了 我们的意志!


就让欧阳修的声音如警钟长响于我们的耳畔吧,永远记住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


空闲之日,我细读了


欧阳修


所作的


《伶官传序》


一文,心中深有感触。其中,作者提出的

祸患常


积于忽微

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 已。



一 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


百 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有句俗语,叫做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它更为形象地提示了这种道理,不是吗?一



蚁穴


,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 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


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 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


物性质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

一些不引人注意的

忽微

往往是

祸患

产生的根源,

而在当中起作


用的却是一个字

--



对于

字,

许多人都非常注重它,

但大都从正面考虑,

学习要积累

等等。

而反面的呢?


则未必了。其实,

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所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 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

反其道而行之

, 最终总是要


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

堂堂的大学生

,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03 0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35475.html

安逸作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