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
年广东高考作文审题立意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
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
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
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材料解析】
<
/p>
材料主要是关于“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的对比: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 /p>
辩证思考: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
“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
片”。
【对于题意的判定】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如照片与欣赏方式、照片与留存等(容易)
。
< p>
“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的、概括的意思。如科技与生活 、科技发展与人的情感体验,又如书信与
电子邮件对情感的传递等(困难)
。
(上位概念或同一上位概念下的其它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
1
、表层含意(内容)
(
1
)
、黑白照片唤起记忆;黑白照片与家人分享;
< /p>
(
2
)
、数码照片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中 会稀释记忆;数码照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
(
3
)
、
黑白照片唤起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
日 益模糊;
数码照片稀释记忆,但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
2
、深层含意
照片是时代技术的载体,
记忆是人类的情感、
心理感悟,
所以由照片可以联系到
“科技与人生”
、
“科
技与生活”
、
“科技与时代发展”
、
“科技发 展与人的情感体验”
、
“科技发展与人的心理变化”等。
或者同一层次的相似事物,如书信和电子邮件与人的情感传递,书 面阅读、网络阅读与信息的获取
等。
3
、符合题意的判定
★
一个中心:照片
/
科技(必须由照片谈起)
< p>
★两个基本点:
(
1
)人的记忆
/< /p>
情感
(
2
)人的生活方式
/
生活态度
★中心必须体现,两个基本点选其一
(
1
)符合题意:
围绕“照片
/
科技”来谈“人的记忆
/
情感” 、
“人的生活方式
/
生活态度”
。写作中用的材料 是具有
类比关联的论据或事例也符合要求,
如围绕
“书信 与电子邮件
(快与慢)
”
、
或
“文 本阅读和网络阅读
(多
与少,快与慢)”来谈“人的记忆
/
情感”、
“人的生活方式
/
生活态度”
。
注意:仅指出“书信与电子邮件”和“黑白与数码”相似还不
行,还要阐释“书信与电子邮件”与人的
情感传递方式的关系或谈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
响。
1
(
2
)基本符合题意
< br>只在开头、
结尾、
文中个别部分提一下
“照片
/
科技”
,
主体部分与
“照片
/
科技”
无关,
或者仅谈
“照
片
/
科技”
,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在三等给分。
(
3
)偏离题意
?
离开“照片
/
科技” 来谈“人的记忆
/
情感”、
“人的生活方式
/
生活态度”
。
?
只抓住“唤起记忆”
、
“值得珍藏的点滴可能被稀释”
,而 不联系“照片
/
科技”
。
?
从材料中引申出来不具有材料内涵的事物或概念,如 :黄金与生铁(贵与贱)
、乌龟与兔子(快与
慢)等。
【关于角度选择】
可以只抓住一段材料选角度,也可以综合来谈,角度无高低、优劣之分。
1
、从第一段文字入手:
角度
(
1
)翻看黑白照片唤起美好回忆,表达亲情、友情、爱情
(
2
)黑白照片容易褪色,但记忆永恒
(
3
)黑白照片容易模糊,但心灵澄澈
(
4
)黑白照片虽然少,但情感丰富
< /p>
(
5
)黑白照片虽然老化,但情感不会老化
(
6
)黑白照片很少,留给人们的美好回忆有限(反面)
(
7
)其它角度
2
、从第二段文字入手:
角度
(
1
)数码技术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
2
)数码技术可以上传分享照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得以加强
(
3
)数码技术虽然发展了,但有的人失去了纯真之 情
(
4
)数码照片多了,人的情感少了 (分析原因)
(
5
)数码照片清晰了, 人的心灵蒙上了灰尘
(
6
)生活节奏太 快了,未能好好品味和珍惜点点滴滴
(
7
)珍贵的情感不能被科技发展
/
时代发展稀释
(
8
)其它角度
3
、综合两段材料:
角度(
1
)两类照片给人的影响各有利弊
(
2
)照片诚可贵,感情价更高
(
3
)纯真的感情不能因科技的发展而褪色
(
4
)发展科技与守护真情
(
5
)新科技带来的新的人文价值观
(
6
)新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7
)其它角度
广东省
2014
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一
用心观察与记录
2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
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
然而,
有人又重新拿起胶片相机,
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
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
这种种麻烦逼着
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
张
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
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替记忆,以
为自己这
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
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
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
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拍下来。于是,
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
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
下这一切美景。
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
却
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
面对美景的新奇与感动,
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 ??我这才意识到,
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
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板在氤氲的烟
气中忙活
的身影,我忍不自主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在老城区我又见到一家打制传统铜器的
小店。循着“叮叮”声
走过去,与老师傅打声招呼,好奇地看着打铜的过程。老师傅看着
我专注的神情,露出灿烂笑容,于是
我又按下快门。当我回家翻看这两张照片,我突然觉
得自己仿佛又闻到肠粉的香味,又听到打铜的悦耳
声音。
我这才明白,拍照只不过是给你一个观察体验的机会,而照片只不过是回忆的引子,真正的美好回
忆在心中。
因此,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
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
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
记忆。
点评:
标题清楚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 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能够迅速透过所提供的材料
的表象发现照片的本质,即“照片不过
是回忆的引子”
,它的功能在于记忆和记录。文章以辩证的眼光,
指出是
黑白胶片还是数码技术并不重要,
量多量少也没有关系,
最重要的是拍摄者应
“用心体验”
和
“用
心记录”生活,这才是拍
照的真正目的。只要用心观察和记录,就能够“写下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
文章内容完全符合题意,而且立意颇为深刻。作者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举了一正一反两个生动事例,
来印证自己对拍照“真正目的”的领悟过程。文中多次出现“用心”一词,紧扣标题。文章中心
突出,
思路清晰,并有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流畅生动,文面整洁。
(邓环)
广东省
2014
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二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
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
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
造 型高端
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
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 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
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
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
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
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
纵令 人
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3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
生活中的一切一切,
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
纸质化阅读的备受
冷
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
等即时通信的 大行其道;磁带和
CD
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
MP 3
、
MP4
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 代技
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
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
是 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
除了
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
,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
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
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
必有泥土的厚重,
纸质的轻盈,
和木质的清 香,
而非金属、
玻璃和塑料的冰冷。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
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
叠的机
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
< br>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
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
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
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
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
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
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
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
< p>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点评
:
本文作者在认真研读材料内容、
准确把握材 料含意的基础上,
选择现代技术对当下人们日常
生活的“侵蚀”为观察角
度,论述新电子技术时代带来的“美好”的“稀释”和传统的遗失。作者列举
了数码技术
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变迁的种种表现,认为这表明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
“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与现今“冰冷而没有生命”的数码照片相比,母亲相册中那泛黄的老照
片却保存了“一抹动人的微笑”。文章立意明确,中心突出。论述既能紧扣材料,又能进行丰富的
相似
联想,同时,相关古典诗句、现代作家的言论信手拈来,从而使得文章内容非常充实
,反映出作者平时
对现实生活有较为深刻的观察和思考,且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
作为一篇议论性散文,
本文文体特征鲜明,叙述、议论和抒 情有机融合,既能以理服人,也能以
情动人。
在文字表达方面,
作者的表现堪称优秀。
文章语言清晰流畅、
准确有力,
尤其 是对
“风光无两”
、
“雄霸天下”、“令人咋舌”、“悲
欢离合”、“冷酷无情”、“黯然离场”、“备受冷落”、“方兴
未艾”、“大行其道”
、“势如破竹”、“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如泣如诉”、“浑然不知”
等成语和
四字短语的运用显得得心应手,令全文文采斐然。(侯新)
广东省
2014
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三
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
有人曾指出,<
/p>
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生过得越来越索然无味。
人们纷纷怀念起黑白胶片的时代,
以为
它能收藏人生值得珍惜的瞬间。然而,愚以为,数码时代的技术,更能唤
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
诚如钱钟书在其《围城》中写道
:
“围墙里的人想出去,围墙外的人想进来。”我们处在黑白胶片
时代
时,总是抱着“胶片贵而少,照片拍不够”的遗憾;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码技术出现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