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家赢家-徐志摩的爱情诗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摘要】传统教育教学下,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采用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强行
向学生灌输知识,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不注重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所
以,这就
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与改进,选择与初中生认知能力相当的教学内容,以
此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
学习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87-
01
伴随初中教学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
生的发展和新课
程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填鸭式的知
识积
累方式已经过时,只有科学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手段,才能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作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培养学生
的数学
思维和学习兴趣。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悬念的设置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又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为了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快速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积
极设置教学悬念,使学生在迫不及待的情绪
中获取想要探索、解题的欲望。那么教师应当如
何合理的设置悬念呢?
首先,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时
候,教师就可以这样问道:
“矩形能不能变成平行四边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对问题充满
了疑问,极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情趣
。 其次,精问。一个恰当好处的问题能有效地激起学生
思维的浪花,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
就可以问道: “你们知不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
么形状的?”学生回答道: “圆形。
”教师继续问道:
“那车轮可不可以是三角形或是梯形的?”学生
纷纷摇了摇头。“如果是椭圆形的呢?”“也不行。
”这时,教师紧接着追问道:
“为什么只有圆形
可以呢?”这一问题一提出,学生就开始议论纷纷了,学习的氛围也变得更加热烈了。
这一系
列问题的提出,不仅能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楚而全面的认识,同时还为学生设
置了悬念,使学生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获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学生的思维绷紧了,对知识
点的记忆也就更深刻了。最后,制错。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编写一些学生易
犯错误但是却有
没有意识到错误问题,使学生在错与对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激
发
兴趣,找出错误,克服原有的思维定势。
二、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今
天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教学中,不少教师
都没有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地挖掘出来,教师在课堂上
只是简单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
的知识搬到投影仪上,缺乏新意。多媒体课件能够将电视机所具有
的视听功能与计算机的交
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使平面的知识立体化,教学更为直观,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所能
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他们在课堂上被这种教学方式所感染,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比如,教<
br>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时,就可以将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与另一
个三
角形的三边通过动画演示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够快速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
等这个结论,接着
教师可以以同样的方法,像班上学生演示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结论,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全等三角形
的性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能较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这种
教学方式相比于教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也更加
省时省力,而且不枯燥,学生也更感兴趣。
三、诱趣———注重直观教学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喜欢认识具体
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课
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
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诱
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
刻,永久不忘。例如:
1. “数轴”概念的教学
教师
可用温度计讲解,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读出不同的数,测
量出不
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
上的点表示正数、负
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
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
、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
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2.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讲解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
印象深刻、记得牢。动手操作
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
索发现和总结,寻找出适合学生
学习的方法。当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并不是仅仅依靠
教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足够的,它还需要学生在
课堂上积极地配合教师,如果教师研制出了好
的学习方法,学生却不予以配合,那么再好的学习方法,也
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所以
培养学生兴趣可以说是教学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
生的学习成绩,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感受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彭红伟.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马跃君.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