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有关节约的作文题目
【篇一:关于节俭的写作素材】
节俭
(1)
理论论据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
《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
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
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2)
事实论据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 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
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 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
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
安时穿的 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
16
块。他的一双旧拖鞋,
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 ,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
“
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 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 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
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 湖南第一
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
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
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 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
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
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
“
小
气
”
。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
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 ,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
朴。
1932
年
10
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 佟麟阁(佟
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
军的问题。因为冯 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
佟麟阁说:
“
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 ,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
”
冯
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
“
你 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
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
袖。俭朴伴随着他 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
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
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
在大衣上留 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
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
1924
年
1
月逝世。
他的格言:
“
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晴天防阴雨
宋仁宗时,张高节当宰相,但在生活享受上同当河 南节度判官时一
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
“
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 br>受却这样的节俭,您虽然确实以清廉节俭自律,但这样做未免有些
矫情作仿。
”
张高节叹气说:
“
我今天的俸禄这么多,即使全家穿绸
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 办不到吗?不过,如果有一天我被
罢官或病死了,可是家里的人已经长期习惯过奢侈生活,不能立刻变为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一空而落到饥寒无依的地步的。
”
【篇二:有关节约的议论文
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谈勤俭节约
古人云:
“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br>”
、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
勤俭破由奢
”
。勤俭节 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
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 要想生
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
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诸葛亮把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作为
“
修身
”
之道;朱子将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当作
“
齐家
”
的训言;毛泽东以
“
厉行节约,勤俭建国< br>”
为
“
治国
”
的经
验。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
“
节约便士,英镑自
来
”< br>,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
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
“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
车
”
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 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
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着名的跨国公司,
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
“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 离不
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
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 柴不能一日烧
”
。当时,国人都把勤俭节约
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 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
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
越现实 、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
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
“
长明灯
”
、
“
长流水
”
的随意浪费
等现象 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些不良现象中,
“
大款
”
、
“
公 款
”
充当了主要角色。这种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
党和国家的重视 。党中央及时提出
“
建设节约型社会
”
的战略决策,
并把加快建设节 约型社会,提到
“
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
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 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
的高
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 活动,加快建
设节约型社会。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 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
的美德似泡泡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
会中, 要牢固树立
“
浪费也是腐败
”
的节约意识,克服
“
花公家钱 不心
疼
”
的不良心态,形成
“
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
”
的良好氛围,
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节约与美德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一直为世人所称颂,因为勤俭节约是一种 美德。
人们都不愿意被别人说自己缺德。
但是,确
“
德
”
的人却常常有。三国时期魏帝曹睿大兴土木,为自己
建华丽的宫殿,劳民伤财。少傅 杨阜曾上书曰:
“
臣闻尧尚茅茨,而
万国安居;禹卑
宫室,而天下 乐业;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筵耳。古之圣
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美丽,以调敝百姓之财力者也 。桀作璇室、
象廊,纣为倾宫、鹿台,以丧其社稷;楚灵以筑章华而身受其祸;
秦始皇作阿房而 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灭。夫不度万民之力,
以从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
??”
可曹睿非但没听从,还灭其家族,
最终是魏氏灭亡,致是自己含恨而终。
节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品质素养和美德。在很多
时候、很多地方,节约不是
“
可为不可为
”
,而是
“
为与不为
”
,愿为
则百事可成。把节约看作创造价值、塑造自我的机会,就会千方百
计地厉行节约,体味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
的成就感。如果视节约
为麻烦,把节约当负担,就难免被动 应付,对浪费现象熟视无睹。
勤俭节约如同数学中的繁式化简,不仅能真正显示出 自己的价值,
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要
“
天天过
‘
节
’”
,还是要
“
天天过节
”
,
自己去选吧。
谈节俭
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 念人人皆知,但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在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
我觉得,我们 应该注意节俭。
首先,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三国时诸葛亮曾
在《诫子书》中说过: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这正体现出节俭对
于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事实上,自古以来,凡品德高尚
者,大都注意勤俭节约。北宋 着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官至参知
政事,仍保持富不忘贫、贵而能俭的品德。明代清官海瑞死后,点< br>其行囊,只有
“
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
”
。其俭素之德,令< br>人赞叹。而周恩来总理又以
“
简朴
”
为座右铭,成为令人敬佩的领袖。
不难看出,节俭对于修身养德是大有禅益的。
其次,节俭对于治理国家也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欧阳修云:
“
下之
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 不过费。
”
意思是说,
节俭利于家邦。明
太祖朱元璋抑奢倡俭,使 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与此相反,
清代慈禧太后穷奢极欲,铺张浪费,致使大清朝走向衰亡。当然 ,
我们所提及的
“
治国
”
并不代表落后的封建剥削制度,而是指对社 会
主义国家的治理。但是无论什么社会制度,节俭对于治国的重大作
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正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
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够高。因此,节俭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含羞草的外形特点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03: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2781.html
-
上一篇:爱祖国爱家乡(作文12篇)
下一篇:2020年高中生热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