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
论
文
)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
课
题
名
称
:
手推清扫车设计
专业
(
方向
)
:
机械装备设计与制造
班
级:
机械
09-2
班
学
生:
指
导
教
师
:
日期:
2013
年
4
月
25
日
读书笔记一:《机械原理》
主编:李杞仪,赵韩
.
机械原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研究 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
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及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方
法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问题。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掌握机构 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
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 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
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 用。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知识点:
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和方法;机械原理学
科发展概貌。
基本要求:
对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等方面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下学习打好基础
。
第二章
机构的结构分析
主要知识点:
机构结 构分析的内容及目的;机构的组成、机构运动简图及机构具有确定运
动的条件;平面机构与空间机构的自 由度计算及应注意的事项;平面机构的组成
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虚约束对机构工作性能的影响及 机构结构的合理设
计。
基本要求:
明确机构组成的概念;能绘制 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和计算平面机构的自
由度,了解空间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和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主要知识点:
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用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用矢
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用解读法(复数法或矩阵法)作机构
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用图解法和解读法对Ⅱ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特别是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机
构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主要知识点: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构件惯性力的确定(质量代换法);运动副中摩擦 的概
念、摩擦力的计算和总反力方向的确定;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
基本要求:
了解作用在机械中的力的分类,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总反力方
向的确定。
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主要知识点: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的概念;机械与机组的机械效率计算;机械自锁条件的确
定。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效率和自锁的概念,能确定机构的瞬时机械效率和机构的自锁条
件。
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
主要知识点:
机械平 衡的目的;刚性转子的静平衡计算和动平衡计算;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和动平衡实验;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 概念;平面四杆机构平衡的基本概念。
基本要求:
明确机械平衡的目的,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平衡原理和
任务和作用;对机械原理学科 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
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机械上的驱动力与工作阻力的特性;机械系 统的
等效动力学模型;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和求解;机械周期性速度波动产生的条
件、程度描 述及其调节方法;机械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原理。
基本要求:
掌握 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会求解
力为函数时的运动方程式;了解飞 轮的调速原理和特点,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
易计算方法;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平 面
四杆机构有曲柄条件、急回运动、传动角及死点、连杆曲线和运动连续性等;
连杆机构设计的 基本问题;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用解读法设计四杆
机构的方法;用实验法设计四杆机构的方法
。
基本要求: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对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极位
和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及运动连续性 ,有明确的
概念,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凸轮机构的应用、分类和特点; 推杆运动规律的名词术语、常用运动规律及
选择的原则;用图解法和解读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凸轮机 构的受力分析、压
力角的概念及意义;凸轮基圆半径、滚子半径和平底长度等基本尺寸的确定。
基本要求: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推杆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及自 锁
有明确的概念,能确定盘形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掌握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方
法。
第十章
齿
轮系及其设计
主要知识点:
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行星
轮系的效率和行星轮系选型 即各轮齿数的确定。
基本要求: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齿廓啮 合基本定律,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
圆柱轮传动的啮合特性;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 尺寸的计
算方法;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和根切、最少齿数、变位、变位齿轮传动等
概念;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啮合特点,掌握标准斜齿轮传动几何尺寸
的计算方法;了解标准直齿轮圆 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几何尺寸的计算方法;对蜗
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解。
读书笔记二:《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主编:朱冬梅,胥北澜——高等教育出版社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第
5
版
)
》共
15
章,主要内容有:制图的基本知
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曲线与曲面
的投影,立体及平面与 立体表面的交线,组合体,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轴测
图,螺纹和齿轮等的规定画 法,零件图和装配图,旋转法和立体表面的展开,计
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应用软件等。为适应当前机械设计 的需要,《画法几何及机械
制图
(
第
5
版
)
》以三 维创新构形设计为中心,把三维构形设计及计算机绘图等
新内容融入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基于参数化特征 的造型软件
Autodesk Inventor
和国内外广泛使用的
AutoCAD
绘图软件。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
握
:国
家
标
准
《
机
械
制
图
》的
基
本
规
定
,
几
何
作
图。
了解:制图的基本技能,徒手画图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掌
握
:
点
、
直< br>线
、
平
面
的
投
影
特
点
及< br>作
图
方
法
。
了解:直线的迹点和作图方法。
第三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
掌
握
:
几
何
元< br>素
间
的
平
行
、
相
交
、
垂< br>直
问
题
。
了解:平面上的最大斜度线的投影特性。
第四章
投影变换
掌
握
:
换
面
法
及
其
运
用
。
了解:旋转法及其运用。
第
五
章
基
本
体
的
投
影
掌
握
:
平
面
立
体
、
曲
面
立
体
的
投
影
及
表
面
取
点
。
了解:轴线倾斜的曲面体画法。
第六章
平面及直线与立体相交
掌
握
:
平
面
与< br>平
面
立
体
、
平
面
与
曲
面< br>立
体
相
交
的
作
图
方
法
。< br>
了解:直线与立体相交的作图方法。
第
七
章
立
体
与
立
体
相
交
掌握:两回转体表面相交,多形体表面相交和不完整形体表面相交。
了解:平面体与回转体的表面相交。
第八章
组合体
掌
握
:
组
合
体
的
组
成
分
析
及
画
法
,
组
合
体
的
看
图
方
法
。
了解:组合体的构型设计。
第
九
章
轴
测
图
掌
握
:
正
等
轴
测
图
、
斜
二
等
轴
测
图
的
画
法
。
了解:正轴测投影的特性。
第
十
章
表
示
机
件
的
图
样
画
法
掌握: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视图、剖视、剖面、简化画法与规定画法。
了解:第三角投影法。
第十一章
尺寸标注基础
掌
握
:
尺
寸
标
注
的
基
本
规
定
,
组
合
体
尺
寸
标
注
。
了解:圆弧连接图形尺寸标注及分析。
第十二章
零件图
掌
握
:
零
件
图
的
视
图
选
择
,
零
件
图
技
术
要
求
的
注
写
。
了解:常见零件的工艺结构。
第十三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掌
握
:
螺
纹
及
螺
纹
紧
固
件
的
画
法
,
键
联
接
画
法
,
齿
轮
的
规
定
画
法
。
了解:弹簧、滚动轴承的画法。
第十四章
装配图
掌握: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及视图选择;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零件编号及明
细表;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 图的绘制和阅读;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基本
方法。了解:装配工艺结构。
第十五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掌
握< br>:
AutoCAD
基
本
绘
图
命
令
和
基
本
编
辑
命
令
。
了解:零件图的绘制。
读书笔记三:《材料力学》
主编: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力学》的特点是,坚持基本性,着重应用性,增强适应性,突出
重点,力求系统,既便于 教师取舍内容、组织课堂教案,也便于学生自学。
第一章
绪论
主要的知识点如下:
1
、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是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
2
、构成构件的材
料是可变形固体。
3
、对材料所作的基本假设是:均匀性假设,连续性假设及各向同性假设。
4
、材料力学研究的构件主要是杆件。
5
、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 ,物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和确定
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 br>
6
、
对于构件任一点的变形,只有线变形和角变形两种基本变形。
7
、
杆件的几种基本变形形式是: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以及弯
曲。
第二章
拉伸、压缩
主要的知识点如下:
1
、本章主要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重要概念:内力、应力、变形和应
变
、
变
形
能
等
。
轴
向
拉
伸
和
压
缩
的
应
力
、
变
形
和
应
变
的
基
本
公
式
是
:
正
应
力
公
式
胡克定律
胡克定 律是揭示在比例极限内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它是
材料力学最基本的定律之一。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是解 决强度和刚度问题的一
个重要方面。对于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实验方法,其中拉伸实验是最< br>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实验。低碳钢的拉伸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实验。它可得到如下
实验资料和性能指 标:拉伸全过程的曲线和试件破坏断口;
指标;
材料的
-
材料的强度
-
材料的塑性指标。其中
-
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的指标;某些合金
-
名义屈服极限等测定有专门拉伸实验。
2
、工程中一般把材料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 材料。塑性材料的强度特征是屈
服极限
和强度极限
(或
),而脆性材料只有一 个强度指标,强度极限
。
3
、强度计算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轴向拉 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强度
条件是
第三章
扭转
它是进行强度校核、选定截面尺寸和确定许可载荷的依据。
1.
通过对受扭薄壁圆筒的分析引入:
(1)
纯剪切单元体和剪应力及剪应力
互等定理;
(2)
剪应变和剪切胡克定律
它们是研究圆轴扭转时应力和变形
的理论基础,也是材料力学中重要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对
非
圆
截
面< br>杆
的
扭
转
应
掌
握
以
下
要< br>点
:
(1)
翘
曲
现
象
;
(2) 自
由
扭
转
与
约
束
扭
转
的基
本
特
点
;
(3)
矩形截面杆扭转剪应力的分布特点。
第四章
弯曲内力
1.
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横截面上的内力有剪力和弯矩,分别用
Q
和
M
表
示。求剪力和弯矩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即用一假想的截面将梁截为二段,考虑
其中任一段的平衡。作用该段梁上的力既有外力也有内力(
Q
、
M
),利用平 衡
条件即可求得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
2.
画剪力、弯矩图的方法可以分 为二种:根据剪力、弯矩方程作图和利用
q
、
Q
、
M
间的微 分关系作图。无论用哪种方法,其作图步骤可以分为四步。
(1)
求支座反力;
(2)
分段列方程或分段利用微分关系确定曲线形状;
(3)
求控制截面内力,绘
Q
、
M
图。
(4)
确定
和
。
3.
均布载荷不连续处,集中力(包括支座反 力)和集中力偶作用处为分段
处。通常每段的两个端截面即为控制截面。当内力图为曲线时,内力取得极 值的
截面亦为控制截面。
第五章
弯曲应力
1.
受弯构件横截面上有两种内力
--
弯矩和剪力。弯矩
M
在横截面上产生正
应力
;剪力
在横截面上产生剪应力
。
关系、物理关系和静力平衡关系。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是影响强度和刚度的主
要因素,故对弯曲正应力进行 了较严格的推导。剪力产生的剪应力对梁的强度和
刚度的影响是次要因素,故对剪应力公式没作严格推导 ,先假定了剪应力的分布
规律,然后用平衡关系直接求出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3.
梁进行强度计算时,主要是满足正应力的强度条件
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校核是否满足剪应力的强度条件
4.
根据强度条件表达式,提高构件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是:减小最大弯
矩;提高抗弯截面系数和材料性能。
5.
弯曲中心是薄壁截面梁横弯时,横截面上剪应力的合力作用点。因此横弯作< br>用的薄壁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充要条件是:横向载荷过弯曲中心和平行于形
心。
2.
已知横截面上的内力,求横截面上的应力属于静不定问题,必须利用变
形
读书笔记四:《简明机械设计零件手册》
机械设计手册是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不可 缺少的工具书,它实用性高,采用新
的国家标准,便于读者查阅。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1-25 14:4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184352.html
-
上一篇:机械设计之读书笔记
下一篇:机关读书交流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