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作文首页 > 高中作文 >

驾驶员管理制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9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bjmy2z.cn/zuowen
2020-11-29 15:28
tags:初中教育, 语文

-

2020年11月29日发(作者:柳仲郢)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体味诗歌的意境。②体味作者的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难点分析
①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训练。
②创作背景的介绍和诗歌意境的理解。
四、教学用具
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随堂使用。
(具体过程见“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一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
多媒体在字幕上打出题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
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
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学生回答 :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
他为——?(学生回答:“诗圣”。)(用多媒体打出杜甫的画像。
这里我运用了1962年邮电部发行的纪93《杜甫诞生1250周年》
两枚邮票。邮票上不仅有杜甫画 像和杜甫草堂,还有郭沫若、朱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德对杜甫的评价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骄傲。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
的战乱,那就是——?(学生回答:安史之乱)这是一场统治 阶
级内部争权夺利的一场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当时是
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 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
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百姓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
了许多浸透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 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杜甫西郊
浣花溪 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即成都杜甫草堂),暂时
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茅屋的建造很不容
易,事事都需要亲戚朋友的帮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坚固,两年
后的一个秋天 ,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
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 慨万端,
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下面我们就一起
赏析一下这篇作品。
(这段导语比较长,主要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学习诗歌
的感情氛围,把学生带进特定的 情境中,从而实现熏陶感染、情
感教育的目的,为下面进一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目标做了很好
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诗 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都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读 的指导训练。我采取以
“朗读训练”为切入点,再附以“揣摩语言”的方式,进而去体
会作品的 思想感情。)
1、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沉郁顿挫的 诗歌
风格,局部则要求学生把握四节诗的情感分别是:痛惜、痛心、
痛苦和忧国忧民,以确定全 诗的感情基调与各节的语气。这时用
多媒体打出杜甫草堂凄冷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江河水》音乐。)
先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注意领
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 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最后,教师进行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
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2、研读赏析
⑴、赏析第一诗节
设计问题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 回答出来
“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
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
拟人化手法。
设计问题②:“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
里?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讨论明确:“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设计问题③: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挂”—“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设计问题④: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
讨论明确:“秋风破屋”(板书)
(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语言,确定词语是否用的得当,这种
阅读方法很好。在揣摩语言的基 础上,再让学生齐读第一段,教
师进一步强调朗读时要重点突出这些词语,注意体会其运用的妙
处。)
⑵、赏析第二诗节
设计问题①:让学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 挂
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 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
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设计问题②: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
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 急,他说:“南村群
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
字,是否 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
憔悴。
设计问题③: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 。当
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5: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2196.html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9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