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正确的读法,通过反复吟咏,理解诗歌内容。
2、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人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出示湖州现代诗人柯平诗《杜甫困居长安十年》
杜老儿好吹牛
老说什么读书破万卷下笔似有神
其实他那双手
在秦州时拾柴禾打橡粟
倒是挺管用的
杜老儿还说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可那李皇帝没工夫听
他要赶到华清池去
看相好的女人杨玉环洗澡
文档收
仅用于
杜老儿只好不说了
可还不死心
抱着三大礼赋
集自网络,
个人学习
同
诗,你
学们
这首
读出
甫的
息?
活中
在长安街的风雪中踱来踱去
看完了
朝叩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杜老儿杜老儿
快回家去吧
你老婆孩子都快要饿死啦
关于杜
哪些信
现实生
的杜甫
是一 个怀有崇高理想和凌云壮志却报国无门,志向难展,甚至在生活上都困顿至
极的一个人。
那么,杜甫对于自己的这种人生遭际又有怎样的感想呢?当他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的时候,他又会想到些什 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名作《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一起去窥探这位伟大诗人的心灵。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背景介绍。
二、读诗:
人们常说“三分诗,七 分读”。那么对于古典诗歌,到底应该怎么去诵读呢?
南宋的诗评家严羽认为读诗“须歌之抑扬,涕泪满 襟”,“歌之抑扬”就是说读诗
要注意节奏,而“涕泪满襟”是指读诗要有感情。
文档收集自网 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生自由诵读诗歌。
推荐一位同学范读,全班评价交流(找准感情基调)。全班齐读。
三、赏诗。
我们初读了这首诗,现在我们一起去品读赏析这首诗。
1、这首诗的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大家齐
1 / 4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声诵读诗的第一节,想一想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秋风呢?< br>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
习
指导学生抓住“怒”、“卷”、“三重”、“飞”、 “撒”、“挂罥”等字词,体味秋
风的猛烈、无情。
面对这样的秋风,面对秋风下残破不堪的茅屋,作者的心情怎样呢?
3、过渡:秋风破屋,茅 草纷飞,诗人可以拾回的只剩下零乱洒落在江郊的
茅草,但这些茅草却被谁盗走了?(群童)
文 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那么,这又是一群怎样的孩子呢?
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是 你,看到一个枯瘦的老人拄着拐杖站在狂风中看着
自己的屋顶被刮走,你忍心再去盗他的茅草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那群童盗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
二百余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原来群童盗茅的真正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也很贫穷,他们可能也迫 切地需要那
些茅草去修补他们残破的房子。其实困穷的又岂只有杜甫和这些孩童呢。
文档收集< br>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诗人在这节诗末尾说“归来依仗自叹息”,你觉得诗人在感叹什么呢?
3、过渡:秋风破屋,屋破难修,最怕的是什么?(下雨)
继续思考: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雨夜呢?
师引导学生注意本节诗歌着力渲染的色调(黑色、冷色 ),引导学生关注“墨”、
“黑”、“铁”、“雨脚如麻”等词语。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 人学习
环境是冷冰冰的,还有什么是冷的?(诗人的心情)
整节诗的色调都是冷的 ,却唯独有一个词却透着温暖,是哪个词?(娇儿)思考,
此时的杜甫面对因寒冷而睡不好的娇儿,又有 何感想?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4、我们读完这三节诗,会发现其实这就是三幅画 ,从秋风破屋到群童抱茅再
到长夜沾湿,杜甫的处境一步步的恶化,心情也随之一步步的沉重悲哀。这< br>个时候的杜甫最倒霉,最沮丧,最无助也最需要关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
习
同学们,如果是你,在这样的遭遇下,面对破屋,面对冷雨,面对娇儿,
面对难眠的长夜,你最 想得到什么呢?
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正常,也符合一般人的逻辑。作为普通人,我们迫切需要
改 变的恰恰也就是现在的处境,我们祈求一幢坚固、温暖的房子,祈求孩子
能安然入睡,祈求自己再也不要 受这样的苦难。但是如果杜甫也只想到这些,
2 /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0-11-29 15: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jmy2z.cn/zuowen/32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