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格式整理版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及范文
7
篇
材料一
:
曾有一张漫画这样描述:几个人在海滩上晒太阳,过了 一段时间,肚子上却留下了印
痕,双手捧着玩手机的形状被投射下来了。显然,“机不离
手”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
以至于形成了“低头族”,而手机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
冷落了情感。
回家,请放下手机,抬起头来
“回家”成为中国人不变的主题。如今,家在哪里?家在手机的这端, 因为用移动终端购票
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有回家的期盼;家在手机的那端,因为“人在家
里,心在手机上”,多了低头
自嗨、少了人伦亲情。
< br>曾有一张漫画这样描述:几个人在海滩上晒太阳,过了一段时间,肚子上却留下了印痕,双手
捧着玩手机的形状被投射下来了。显然,“机不离手”成为现代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形成了
p>
“低头族”,而手机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冷落了情感。这样的景象在春节团圆之时一码码地上
演,
家庭聚餐时各自刷机、朋友聚会时人不离机、串门叙旧时随看手机,甚至家人之间的
欢乐源自抢红
包……不禁令人质疑:过年,过得是团聚的人气还是自娱自乐的“机”气?
没有“聚精会神”和“心不在焉”这两个词更能形容“低头族”了,妈
妈的叮咛嘱托都比不上
铃声一响。不少回乡人都盼望着尝尝家乡饭、说说故乡音,可是临
时的寒暄在极短时间内,就被不
经意间的手机声中断。又发红包了、有人来微信了、朋友
圈还没有刷、新推送也没看,于是“聚精
会神”
地看手机,
“心不在焉”
地对付话。
不管妈妈说什么都应
“是”
< p>,无论爸爸问什么都答
“哦”
,
这样
截然相反的人机状态,让家庭氛围变了味、让家人关系变了质。
可以低
头,但别忘情。不可否认,科技改变生活,尤其智能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只
需一键就能沟通你我。也要看到,移动互联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远了,虚拟对话多于真实交流,
信号传递多于眼神沟通,哪怕相隔咫尺的人都选择用微信传话。手机替代家人,成为情感的另一种
补充,不免是一种悲哀。仔细想想,饺子出锅会夸一夸家人的手艺好,还是先拍张照放在朋友圈
?
新年的钟声敲响,是像以前那样给父母拜个年,还是迫不及待地准时在凌晨分享心情?
答案因人而
异,可不同的行为选择意味着表达爱的程度。一旦不忍放下手机,就会忘了情
归何处,忽视“爱我
的人”和“我爱的人”,无疑羁绊了相聚时的亲情与温情。
曾有则新闻报道
,
一位老人见到儿孙们好不容易 都回来团圆了,别提多高兴,可一家人坐在一
起却很少交流,他们时时刻刻手机不离手,
想说话也没机会,难道他们真的就那么“忙”吗?老人
一怒掀翻餐桌,背后的心酸和心伤
可想而知。“父母盼儿归,儿归难相亲”,亲人变得生分,熟人
没了热乎,这样的新年如
同在寒冬里用凉水洗澡,不仅周遭都是冷意,而且很容易让情分“感冒”。
“要不把你的手机绑在我头上,
这样你至少可以看着我”
。
此 声的无奈警醒着还在归途的游子:
过年了,回家了,请放下手机、抬起头来,还有什么比
用心呵护家人亲情更温暖的呢?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p>
材料二
:1
月
18
日上午,曾 当选感动中国
2013
年度人物,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p>的
93
岁的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遗体告别仪式,在山东招远殡仪馆举 行。
18
日清晨,虽然招远飘起
了雪花,但还是有很多人
冒雪来到现场送老人最后一程。
招远“拾荒老人”观照时代之正能量
1
月
18
日上午,曾当选感动中国
2013
年度人物,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
93
岁
的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遗体告别仪式,在山东招远殡仪馆举行。
18
日清晨,虽然 招远飘起了雪花,
但还是有很多人冒雪来到现场送老人最后一程。
p>
刘盛兰是招远市蚕庄镇柳杭村一位孤寡老人,
20
多年来,将 拾荒得来的
10
多万元捐给了全国
100
多个贫困学子。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身安故土,余“香”绕梁。顶风
冒雪送故人,想来不仅是感动于“今世
武训”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在老人身上观照到时
代之正能量、社会之价值观。
古人云,礼失求诸野。在社会道德领域“
雾霾蔽日”的时候,“拾荒老人”就是净化晴空的暖
流。他是对精致利己主义的反讽,是
对私利与奢欲的警醒,更是“人间有爱”的佐证。无独有偶的
是,在河南伊川县鸦岭乡,
也有位叫做胡发生的残疾老人拾荒助学
18
年,直到去世前一天,仍在佝
偻着背捡破烂。拾荒助学,爱传百城。他们在感动助学对象的同时,也感动了整个中国。也许善与
美,本来就是多元而丰盈的:传统美德是美,志愿精神也是美;穷人助力是美,富人慈善
也是美;
英雄壮举是美,凡人小善也是美。
“
拾荒老人”或者只是个符号,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亘古不变的道德操守,彰显着时代与民族
的价值情怀。今天的缅怀,并不仅仅是情感表达而已,从寻找感人事迹、发现最美人物,到形成道
德风尚、构建大美制度,高山仰止,见贤思齐,从感动到身体力行,从致敬到从善如流,人人出点
p>
力,个个尽份责,老人的心愿定会成为美好的现实,而集结起来的凡人之善,也定会成为推动
社会
向前的伟力。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p>
材料三
:
在“
3
·
< p>5”学雷锋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中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
发布李勇杰等
10
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
< p>10位先进典型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爱
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做
好“八小时、手上事”,积极为他人献爱心,弘扬了文明新风,传播了
社会正能量,谱写
了一曲曲新时期的雷锋之歌。
爱岗敬业的“雷锋”离我们最近
在“
3
·
5
”学雷锋日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中 国文明网,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李
勇杰等
10
位岗位学雷锋 “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
10
位先进典型坚持立足岗位学雷锋,爱岗敬业、 p>
乐于奉献,认真做好“八小时、手上事”,积极为他人献爱心,弘扬了文明新风,传播了社会
正能
量,谱写了一曲曲新时期的雷锋之歌。
美
德恒久,感动常在。
10
位岗位学雷锋“最美人物”,有医生、有教师、有驾驶员 、有维修工、
有退休干部、有志愿者……普通岗位,平凡日子,珍惜“八小时”,做好“
手上事”,立足岗位学
雷锋、走上社会学雷锋,在岗位上当先锋、创一流,在生活中做好
事、当好人,传扬社会正能量,
践行核心价值观。
“一别数十载,从未曾离开。”在这
10
位先进典型身上,我们看到雷锋精神 的光辉投影。他
们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更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在这些温暖的名字与故
事里,一个最大的“公约
数”,便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当年,雷锋的岗位也是平凡的
,但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
一行”。从发明创造到举手之劳,从创新进取到助人为
乐……小事持之以恒,小善久久为功,经年
累月下来,就是了不起的“人生大业”。
p>
凡人小善,最为动人。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和风细雨。平凡岗位上不凡的坚
守与付出,让参加
发布活动的观众纷纷喟叹,学习雷锋当真是“人人可做、处处可为”。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
位,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若都能见贤思齐、都能
照模画样——冷漠与抱怨,也许会少
很多;个人梦,家国梦,也会近切许多。
这些年,有关雷锋精神的认识,我们经历了由分歧到共识的艰难过程。曾经,“雷
锋叔叔没户
口、三月里来四月走”等民谣在社会中流布,甚至恶意解构与消费成了某种变
味的“潮流”。社会
在转型,利益在调整,不少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雷锋?这个问
题其实也很好回答,在陌生人
社会,在道德重建的今天,风险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
大,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传统美德与时
代精神,是我们抵御风险、抗击恐惧的“定海神针
”。去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报告(
2014
)》显示,超过
92%
的大学生认为“雷锋精神”并未过时。为什么雷锋精 神不会过时?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是因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
怀、忘我的精神、进取
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p>
爱岗敬业的“雷锋”离我们最近,近在眼前,近在身边。可感可思,可学可鉴。在这些真实而
琐碎的故事里,照见时代的温润,折射精神之大美。我们未必成得了典型,但可以沿着这
条美好的
大道,慷慨而歌,铿锵往前。
学习好帮手
完美格式整理版
p>
材料四
:2
月
28
日,国家互 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任志强微博账
号。国家网信办发言人
姜军发表谈话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
息。
依法依规上网是每个网民的责任
2<
/p>
月
28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 闭任志强微博账号。
国家
网信办发言人姜军发表谈话称,网络空间不是法
外之地,任何人不得利用网络传播违法信息。
互联网不是丛林社会,但
也不是象牙之塔,一方面应承认它具有自我净化能力,相信它的矫正
自觉。另一方面也不
可对其放任自流。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就难免出现泥沙俱下或者野蛮生
长的态势。
对互联网依法管理,是为了促进互联网更好地健康发展。而从长远看,依法上网与依法
管
好互联网并行不悖。
“爽吹舒澄碧,晴晖丽太清。”依法管好互联网不
是钳制互联网,而是使互联网趋利避害。事
实证明,经过持续的依法治理,我们的网络空
间正日趋清朗,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网络戾气缓
解,网络正能量覆盖负能量,但是,
网上仍有谣言滋生,一些低俗、色情乃至暴力信息仍未绝迹,
更有少数人利用网络发布传
播违法违规信息。
“为了自由,我们服从法律”。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网
下,都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都应该心
存敬畏,遵守法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
上网,就应该从遵守“七条底线”开始。所谓“七
条底线”,分别是法律法规底线、社会
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
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
信息真实性底线。
“七条底线”是社会共识,对于每一名网民来说,“
七条底线”并非高要求,而是最基本的要
求,是不可再低的底线。以法律法规底线为例,
任何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守法,如果连法律法规都不
放在眼里,都不去遵守,其言行就或将
践踏公共道德、破坏社会秩序、挑战国家利益。拥有言论自
由,并不等于就可以胡言乱语
、大放厥词,甚至公然去危害国家安全。
不同于普通网民,网络名人、
“网络大
V
”更需要正确运用自身影响力,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 br>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
一言以蔽之,“七条底线
”是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无论是“网络大
V
”还是
普通网友,遵循“七条底线”依法上网,才能共同护卫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正能量充盈网络
p>
空间;反之,则是互联网之害,必须坚决依法治理。
学习好帮手